老龄化社会与老年人护理探讨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明显升高,我国已逐渐步人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是联合国的划分方法,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中,多采用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2001年4月,我国公布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的人口为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预计到204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约3.74亿人,占总人口的24.48%[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起了政府与卫生部门的重视,特别是护理学专业对老年人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2]。而莱州市近年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4%,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龄化社会与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成为了莱州市护理工作者们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
  
  1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身体、精神、社会机能的降低,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血管和系统也逐渐衰退、变形老化,各种功能也逐渐减退,如代谢能力、解毒能力、营养状况、免疫能力、抗病能力、机体储备能力等均逐渐低下,而患病(不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是感染性疾病)则明显增多。老年人心理状态与成人不一样,千差万别,复杂多变。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再加上患上了疾病,在精神上十分痛苦,性格上比较孤癖。因此,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不愿意合作,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容易被接受。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精神疾病、骨关节病、肌肉骨骼病、骨质疏松症、股骨头骨折、牙齿脱落、眼科疾病、前列腺肥大等。
  
  2老年人护理的模式
  
  2.1住院老年病人护理
  阿德莱德宣言提出:“必须给老年人以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必须改变、更新对待老年人的观念。”[3]因此护理老年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善于倾听老年病人的诉说和要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或安慰工作,鼓励病人树立和增强信心,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安。对必须进行的治疗要具体、详细、耐心地解释说服,让病人乐于接受,消除紧张,做好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社区老年人护理
  联系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还是以家庭和亲属子女护理为主,必须从家庭式和亲属子女式护理转变为社会护理模式。为适应我国的老龄社会,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发展针对不同经济群体和健康状况人群的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病房、临终关怀医院等多种形式的老年医疗护理保健机构,担负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年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任务。21世纪的中国老年人保健及护理从医院走向杜区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老年人杜区护理作为杜区护理中的一部分,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杜会的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使中国的老年人牵福、安康地度过晚年。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在人体致病和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以上何种护理模式,都应该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在老年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人们的关爱,并通过家属的积极参与与密切配合,在老年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改变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理能力,增加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等。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防御机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使患者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时能及时做好心理应激,调节好情绪,不会引起内心的不满、焦虑、痛苦或愤怒,不至于被动地忍受心理痛苦而造成心理障碍,消除患者的抑郁,孤独心理。
  
  3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老年人护理问题,探讨老年人护理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可采用到老年人护理开展较好的地区进修或本医院内加强相关方面培训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②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以便今后能迅速适应相应岗位。
  老年期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人生阶段,是需要他人给予关怀和照顾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传统精神和美德,每一个家庭、社区、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都要重视、发展、做好老年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为我们老龄化社会平稳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正华、肖蓬.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保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12):706.
  [2] 谭桂成.护理学杂志.2002,17(4):31.
  [3] 邬沧萍.邬沧萍会长在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4):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林泉全科团队管辖的残疾人对康复服务形式需求。方法:对辖区189名持证残疾人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康复需求和服务形式的调查,其中有康复需求和服务的75名持证残疾人进行资料收集(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结果:需要康复指导占55%以上。因此,全科服务团队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区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康复服务,以创建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  关键词全科服务团队
期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发生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病人在气管插管时不存在肺炎,而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一种医源性细菌性肺炎。VAP常见和高发于危重病人,为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死亡率,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一列预防措施,现综述如下。    1VAP相关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高龄或婴幼儿;②介入操作多,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机械通气方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生命网”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期间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以及冠心病高危患者614例,于入网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和遵医行为的评估。结果:614例入网患者中3次随访率分别为90.55%,91.69%, 94.62%。危险因素治疗达标率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均在70%以上。结论:“生命网”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治疗达标率。  关键词生命网;冠心病;危险
期刊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整体护理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为护理人员创造愉快、舒心的工作氛围,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工作中,处于护患关系主导地位的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的基础,掌握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确保有效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    1个人因素     1.
期刊
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这么一个位置,因此我院急症科收治的农药中毒病人就比较多,特别是服有机磷农药占60~70%,服用有机磷农药的病人有一小部分会发生“中间型综合征”,会使患者产生呼吸肌麻痹,这样我们就会使用机械通气帮助其呼吸。  机械通气是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显著提高了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力,机械通气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对护士存在高度依赖。
期刊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就要求助产士除了要有助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但是,有部分助产士在心理健康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助产技术的发挥和母婴的安全。    1助产士心理压力分析    1.1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良好心理素质  助产工作由大量繁琐.重复的生活护理内容所组成。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助产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期刊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承担着100余名护生的临床带教任务。预防护生在实习中差错的发生,是带教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建立法制观念;同时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实行一对一专人带教,使护生增强医疗安全和法律意识,实习中发生差错明显下降。    1发生差错的特点    1.1差错多发时间  护生实习中发生的差错常集中在实习中、后期。原因:①
期刊
摘 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输液;常见难题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5月我科收治的患儿4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24个
期刊
摘 要对输液治疗中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应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及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有助于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输液;护理缺陷;防范    护理缺陷是在护理工作中因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静脉输液是药液通过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
期刊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在社会医疗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急诊护士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下对急诊病人提供快捷、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服务,稳定急诊护理专业人员是急诊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影响急诊科护理队伍不稳定的因素     1.1外在因素  1.1.1工作中的压力  工作中的压力是当今全国护士共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引起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如专业的社会地位低、普升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