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陕西省教育厅在宏观了解课改实情、整体把握课改方向、反复论证、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在“四新四大”工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大实践”活动强调了课改的育人方向,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突出了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课改管理的“新标准·大规范”活动强化了育人的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体系·大构建”活动重视了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四新四大”工程是我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整体设计,四项活动各有侧重,四个维度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核心是“深化课改,立德树人”。其中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既是“四新四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因此,有效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既是对省教育厅“四新四大”工程的具体落实,更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一、“新常态·大视导”的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就要从课堂教学的管理、实施、研究、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地解决。大家都知道,2000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目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改成果、课改经验、课改模式、课改教法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推进课改的方式方法和行政推进的热情、激情不断高涨。这些课改成果的涌现,课改文化的形成,确实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更激发了我们深化课改的信心。
然而,在我们分享课改成果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当步入课改深水区时,深化课改与课改思维定势的矛盾、立德树人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课改管理与实施的脱节、一味追求创新与忽视常规教学管理的弊端、教学模式固化神化与有效教学的冲突、强调学生主体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形式与忽视学科本身知识系统性的问题、媒体整合应用与信息技术替代的问题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要深化课程改革,就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就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改进。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正是我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
2.落实新的政策标准和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为了使教育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确保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能够有序有效地推进,国家对2000年以来进行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政策和标准,以此来规范、调整、改进我们的课程改革。2011年在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要求上,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义务教育各学科修订教材在全国全面启用。在课改管理上,2012年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6年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系列政策、标准的修订、调整、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新常态。要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新常态·大视导”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视”与“导”,强化课堂教学新的常态意识,引领、指导我省逐步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规范。
3.解决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和困惑的需要
要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我们就要依据新常态下国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政策、标准来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调查了解和研究解决我省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表面课改很繁荣,实际课堂很空洞”的现象得到根本转变。
(1)用行政引领、科学管理克服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
行政推进跟风多,科学管理比较少;
追求政绩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
形式创新比较多,理性思考比较少;
鼓励创新比较多,常规教学管理少;
推行模式比较多,科学论证比较少。
(2)用专家指导、活动创新来引导解决课堂教学研究中存在的“八多八少”现象:
维持教研定势多,常态创新教研少;
民间教研活动多,官方教研活动少;
教研活动炒作多,讲求实效教研少;
校本教研喊得多,常规教研落实少;
高大上的培训多,接地气的培训少;
教研形式花样多,解决问题教研少;
教师参与研究多,研究成果比较少;
各类课题立项多,推广应用比较少。
(3)用校本教研、常规管理来解决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境多,创设有效情境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总之,要适应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我们需要具体了解和研究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视”的过程来发现问题,用“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改革在新常态下的“视”与“导”中有效推进,不断深化。
二、“新常态·大视导”的目的
1.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行政引领、专家指导、聚焦课堂、关注课改、视导并重、以导为主的示范引领,达到带动市县区的行政决策、专业指导能够有序、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的。
2.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课改调研,促进我省各级教育行政、教研、学校等部门,创新课堂教學改革管理制度,使制度保障能够更好地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服务。
3.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聚焦,研究提炼义务教育各学科适应课堂教学新常态的基本策略。
4.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对课堂教学相关的制度创新、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视导,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校文化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办学追求,整体推进“四新四大”工程目标的实现。
5.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三、“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大”指面积、规模、程度,“视导”指考察、调研、评判与规范、引领和指导。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就是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政策、标准,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的、大规模、深层次的考察、调研、评判与规范、引领和指导。
2.视导依据
大家都知道,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目标。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唱响课改主旋律,用行政引领,专业指导的思路和方法,组建专业视导团队,打造构建我省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为了使我们的视导活动能够更好地突出深化课改的主题,更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我们在建构“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作为主要的政策依据,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依据,把各学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修订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学习理论、教学方法理论作为学科教学落实聚焦核心素养,注重立德树人的依据,开展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问题的研究和界定,力求使课堂教学突出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新常态特点,使“视”的活动能在新的视角下开展,“导”的活动能按新常态的目标引领。
3.指导思想
“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课改政策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行政引领为抓手,以专业指导为支撑,以深化课改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措施,以有效教学为根本,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探究创新为途径,以文化建设为辅助,以管理创新为保障。
4.视导原则
“聚焦课堂,关注课改,视导并重,以导为主,整体调研,具体诊断,宏观引领,具体指导”是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的基本思路。通过“新常态·大视导”的“视”与“导”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研究、创新等进行调研、判断和指导、引领”,是开展“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活动的开展,我们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行政引领和专业指导结合的原则、聚焦问题与发现典型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的原则、科学管理与教学实施结合的原则、常规教学与教学创新结合的原则、模式探究与教法改进结合的原则、学校文化与育人环境结合的原则、课程开发与课时计划结合的原则、制度保障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原则。
5.视导方法
行政引领,专业指导。把深化课程改革的政策规定与教育教学的专业标准相融合,把落实“四新四大”的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有机结合,把国家教学计划落实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紧密联系,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发挥课堂教学学科育人功能相互联系,按照以下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视导(如图)。
四、“新常态·大视导”的实施
1.用行政引领专家指导聚焦视导任务。把行政引领与专家指导有机结合开展视导活动,是“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视导活动区别于一般检查验收活动的一大亮点。行政视导重点关注课改管理、政策措施、推进成效,专业视导重点聚焦有效教学、学科教研、教学创新等领域,行政与专业相辅相成,共同开展对样本学校的全方位调查、了解和综合诊断、把脉,用视导并重、以导为主、边视边导、及时反馈的方法履行对地方学校的行政引领和专业指导职能。
2.用视导培训统一认识增强视导效果。视导活动每到一个县区,都要召开视导工作培训会,由省厅行政视导负责人主导培训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说明视导目的、意义和要求,再由视导专家按照视导工作方案具体布置安排视导活动,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政策、标准解读和案例分析,统一视导人员的认识,把握视导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视导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疑惑,增强视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用全方位的视导发现课改的真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基层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困惑,我们把视导人员分成了“行政视导组、中学专业视导组、小学专业视导组、调查问卷组”四个小组,每个视导组在开展视导活动中,又细分成2或3个小组,分别前往视导抽取的2所中学和3所小学样本校及县区教育局进行视导,每个视导点上的视导人员要分别完成听、看、观、查、谈、导的视导内容。如专业视导人员,既要听学校的课改介绍,又要看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文档资料,还要随机进课堂听课,召开听课点评会、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发放和回收课堂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视导过程,真正能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问题。
4.用一流专家增强视导活动的权威性。“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不是检查、验收,也不评等级、名次,就是发挥行政主导的作用,组织整合省内行政管理专家、教研机构和教育科研专家、一线名师名校长,对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诊断、把脉,根据问题和困惑,从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目标明确后,组建视导专家团队就是关键。为了能增强视导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组建了省内最有影响的专家参加视导活动,由于组建的视导专家团队都是省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大大增强了视导活动的权威性。
5.用视导并重以导为主有效解决问题。在开展“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中,为了及时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全面了解,聚焦问题,视导并重,以导为主的方法及时解决课改存在的问题。在视导过程中,面上或点上的细节问题边视边导,课堂教学理念方法问题开点评会指导,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在座谈会上讨论引导,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在县区视导反馈会上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视导活动聚焦问题、以导为主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地方课改存在的问题。
6.用管理论坛交流课改管理典型经验。“新常态·大视导”在实施上安排了一个“管理论坛”环节,结合视导县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定一位市或县区优秀教育局长,作为视导活动“管理论坛”的讲师,由视导组确定论坛主题和内容,与视导县区的教育管理行政人员交流课改管理的典型经验,这是视导活动区别于其他视导检查的一大亮点。
7.用同课异构示范引领课堂教学研究。视导活动专门安排了一个“同课异构”环节,由视导组选定的省内名师和视导县区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让全县区的同一学科教师共同观摩研讨,再由视导专家现场就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怎样开展课堂教学的教材、教法研究,用课例示范引领,展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种用教学案例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对视导县区的教研人员、教师开展新常态下的教学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8.用媒体宣传扩大视导活动的影响力。“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开展,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媒体的主动关注,不少媒体要求参加,并自主刊发了报道。我们选定了我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陕西教育》和《教师报》全程参与视导活动,用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促進“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人关注、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主动投入到适应课堂教学新常态的研究和探索中去。
总之,“新常态·大视导”唱响了我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正在为我省整体推进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四新四大”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新常态·大视导”理论的不断完善,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相信“新常态·大视导”会为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新常态·大视导”的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就要从课堂教学的管理、实施、研究、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地解决。大家都知道,2000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目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改成果、课改经验、课改模式、课改教法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推进课改的方式方法和行政推进的热情、激情不断高涨。这些课改成果的涌现,课改文化的形成,确实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更激发了我们深化课改的信心。
然而,在我们分享课改成果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当步入课改深水区时,深化课改与课改思维定势的矛盾、立德树人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课改管理与实施的脱节、一味追求创新与忽视常规教学管理的弊端、教学模式固化神化与有效教学的冲突、强调学生主体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形式与忽视学科本身知识系统性的问题、媒体整合应用与信息技术替代的问题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要深化课程改革,就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就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改进。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正是我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
2.落实新的政策标准和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为了使教育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确保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能够有序有效地推进,国家对2000年以来进行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政策和标准,以此来规范、调整、改进我们的课程改革。2011年在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要求上,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义务教育各学科修订教材在全国全面启用。在课改管理上,2012年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6年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系列政策、标准的修订、调整、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新常态。要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新常态·大视导”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视”与“导”,强化课堂教学新的常态意识,引领、指导我省逐步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规范。
3.解决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和困惑的需要
要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我们就要依据新常态下国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政策、标准来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调查了解和研究解决我省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表面课改很繁荣,实际课堂很空洞”的现象得到根本转变。
(1)用行政引领、科学管理克服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
行政推进跟风多,科学管理比较少;
追求政绩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
形式创新比较多,理性思考比较少;
鼓励创新比较多,常规教学管理少;
推行模式比较多,科学论证比较少。
(2)用专家指导、活动创新来引导解决课堂教学研究中存在的“八多八少”现象:
维持教研定势多,常态创新教研少;
民间教研活动多,官方教研活动少;
教研活动炒作多,讲求实效教研少;
校本教研喊得多,常规教研落实少;
高大上的培训多,接地气的培训少;
教研形式花样多,解决问题教研少;
教师参与研究多,研究成果比较少;
各类课题立项多,推广应用比较少。
(3)用校本教研、常规管理来解决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境多,创设有效情境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总之,要适应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我们需要具体了解和研究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视”的过程来发现问题,用“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改革在新常态下的“视”与“导”中有效推进,不断深化。
二、“新常态·大视导”的目的
1.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行政引领、专家指导、聚焦课堂、关注课改、视导并重、以导为主的示范引领,达到带动市县区的行政决策、专业指导能够有序、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的。
2.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课改调研,促进我省各级教育行政、教研、学校等部门,创新课堂教學改革管理制度,使制度保障能够更好地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服务。
3.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聚焦,研究提炼义务教育各学科适应课堂教学新常态的基本策略。
4.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对课堂教学相关的制度创新、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视导,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校文化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办学追求,整体推进“四新四大”工程目标的实现。
5.通过“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三、“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大”指面积、规模、程度,“视导”指考察、调研、评判与规范、引领和指导。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就是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政策、标准,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的、大规模、深层次的考察、调研、评判与规范、引领和指导。
2.视导依据
大家都知道,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目标。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唱响课改主旋律,用行政引领,专业指导的思路和方法,组建专业视导团队,打造构建我省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为了使我们的视导活动能够更好地突出深化课改的主题,更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我们在建构“新常态·大视导”的理论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作为主要的政策依据,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依据,把各学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修订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学习理论、教学方法理论作为学科教学落实聚焦核心素养,注重立德树人的依据,开展对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问题的研究和界定,力求使课堂教学突出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新常态特点,使“视”的活动能在新的视角下开展,“导”的活动能按新常态的目标引领。
3.指导思想
“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课改政策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行政引领为抓手,以专业指导为支撑,以深化课改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措施,以有效教学为根本,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探究创新为途径,以文化建设为辅助,以管理创新为保障。
4.视导原则
“聚焦课堂,关注课改,视导并重,以导为主,整体调研,具体诊断,宏观引领,具体指导”是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的基本思路。通过“新常态·大视导”的“视”与“导”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研究、创新等进行调研、判断和指导、引领”,是开展“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活动的开展,我们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行政引领和专业指导结合的原则、聚焦问题与发现典型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的原则、科学管理与教学实施结合的原则、常规教学与教学创新结合的原则、模式探究与教法改进结合的原则、学校文化与育人环境结合的原则、课程开发与课时计划结合的原则、制度保障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原则。
5.视导方法
行政引领,专业指导。把深化课程改革的政策规定与教育教学的专业标准相融合,把落实“四新四大”的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有机结合,把国家教学计划落实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紧密联系,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发挥课堂教学学科育人功能相互联系,按照以下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视导(如图)。
四、“新常态·大视导”的实施
1.用行政引领专家指导聚焦视导任务。把行政引领与专家指导有机结合开展视导活动,是“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视导活动区别于一般检查验收活动的一大亮点。行政视导重点关注课改管理、政策措施、推进成效,专业视导重点聚焦有效教学、学科教研、教学创新等领域,行政与专业相辅相成,共同开展对样本学校的全方位调查、了解和综合诊断、把脉,用视导并重、以导为主、边视边导、及时反馈的方法履行对地方学校的行政引领和专业指导职能。
2.用视导培训统一认识增强视导效果。视导活动每到一个县区,都要召开视导工作培训会,由省厅行政视导负责人主导培训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说明视导目的、意义和要求,再由视导专家按照视导工作方案具体布置安排视导活动,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政策、标准解读和案例分析,统一视导人员的认识,把握视导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视导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疑惑,增强视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用全方位的视导发现课改的真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基层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困惑,我们把视导人员分成了“行政视导组、中学专业视导组、小学专业视导组、调查问卷组”四个小组,每个视导组在开展视导活动中,又细分成2或3个小组,分别前往视导抽取的2所中学和3所小学样本校及县区教育局进行视导,每个视导点上的视导人员要分别完成听、看、观、查、谈、导的视导内容。如专业视导人员,既要听学校的课改介绍,又要看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文档资料,还要随机进课堂听课,召开听课点评会、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发放和回收课堂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视导过程,真正能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问题。
4.用一流专家增强视导活动的权威性。“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不是检查、验收,也不评等级、名次,就是发挥行政主导的作用,组织整合省内行政管理专家、教研机构和教育科研专家、一线名师名校长,对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诊断、把脉,根据问题和困惑,从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目标明确后,组建视导专家团队就是关键。为了能增强视导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组建了省内最有影响的专家参加视导活动,由于组建的视导专家团队都是省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大大增强了视导活动的权威性。
5.用视导并重以导为主有效解决问题。在开展“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中,为了及时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全面了解,聚焦问题,视导并重,以导为主的方法及时解决课改存在的问题。在视导过程中,面上或点上的细节问题边视边导,课堂教学理念方法问题开点评会指导,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在座谈会上讨论引导,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在县区视导反馈会上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视导活动聚焦问题、以导为主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地方课改存在的问题。
6.用管理论坛交流课改管理典型经验。“新常态·大视导”在实施上安排了一个“管理论坛”环节,结合视导县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定一位市或县区优秀教育局长,作为视导活动“管理论坛”的讲师,由视导组确定论坛主题和内容,与视导县区的教育管理行政人员交流课改管理的典型经验,这是视导活动区别于其他视导检查的一大亮点。
7.用同课异构示范引领课堂教学研究。视导活动专门安排了一个“同课异构”环节,由视导组选定的省内名师和视导县区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让全县区的同一学科教师共同观摩研讨,再由视导专家现场就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怎样开展课堂教学的教材、教法研究,用课例示范引领,展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种用教学案例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对视导县区的教研人员、教师开展新常态下的教学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8.用媒体宣传扩大视导活动的影响力。“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开展,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媒体的主动关注,不少媒体要求参加,并自主刊发了报道。我们选定了我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陕西教育》和《教师报》全程参与视导活动,用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促進“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人关注、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主动投入到适应课堂教学新常态的研究和探索中去。
总之,“新常态·大视导”唱响了我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正在为我省整体推进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四新四大”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新常态·大视导”理论的不断完善,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相信“新常态·大视导”会为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