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ngcj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75岁的美琪大戏院和83岁的黄浦剧场改建后重新开门迎客。如今,上海大戏院也将迎来重生后的首场演出。上海大戏院由外侨始建于1941年,初名银光大戏院。1943年7月9日,影戲院正式营业,更名为上海大戏院,一度专演艺华剧团的话剧。1943年10月9日,艺华剧团在此演出曹禺的话剧《原野》,深受好评。然而好景不长,上海大戏院在次年2月就因经营不善改映电影。直到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上海电影院,并收归国有。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院由盛转衰,3楼改成咖啡吧,4楼改成卡拉OK,补贴逐年下降的票房收入。直到2011年,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隐患而停业整顿。如今,改造后的上海大戏院将在今年3月底开业。据了解,绝地重生的上海大戏院,未来以戏剧演出为主,除了主流经典戏剧,将着眼于上海人文戏剧和创新实验戏曲。新的戏梦和旧的历史将在这个空间里碰撞。
其他文献
600万字的《柳鸣九文集》15卷,年前由海天出版社隆重推出。笔者无缘参加柳鸣九先生文集的首发式,但日前却有幸收到了他的著译和相关资料。  作为法国巴黎大学选定的博士论文专题对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柳鸣九是我国外国文学界公认的权威学者,他的文集的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一点不为怪。柳先生告诉我,由于他“被帕金森氏收归门下多年,行动不便,难以远行”,未能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首发式,而委托老同
期刊
光明日报刊登刘巽达的文章说,我辈年少时,对《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日名片很是迷恋,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所以看到《地雷战》要拍成电视剧,不禁充满期待,尤其是看到一则隆重推荐的网评曰:“相对于经典的电影版《地雷战》,电视剧版《地雷战》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再现了抗战时期胶东人民用智慧、勇敢谱写的神奇历史。不只向经典致敬,更打造了一种情怀,进一步让年轻人体味抗战的艰辛,感受民间智慧的重量……”然而等到它出笼
期刊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7春节大联欢”在京举行。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来自各艺术门类的老中青几代艺术家2000余人欢聚一堂,共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7春节大联欢”。大联欢共分“序曲:百花迎春”“走进春光里”“共享幸福年”“放歌新征程”“花开中国梦”“尾声:春风大地” 6个部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是中国文联的重大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本届大联欢由
期刊
解放日报刊登罗怀臻的文章说,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地方戏曲的“家乡意识”、“乡土风情”,因而格外重视表面所体现出来的家乡风土、家乡人情、家乡俚俗趣味,藉以满足对于曾经感知的家乡的记忆和联想。可是如果经历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以后呢?经历了缺少或完全没有家乡亲历经验的后来的延续者呢?那么有关家乡表面风情的表达,是否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一种心灵与情感的照应?我想这就是“原乡”与“家乡”意识的不同。  
期刊
由市文明办、市建交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市文联、市志愿者协会、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指导,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市音协、市摄协、市书协、市民协、朗诵协会等联合主办,市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服务总队、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志愿者服务基地共同承办的“百姓赏艺·温暖申城——上海市文艺志愿者春运慰问暨志愿服务活动”日前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拉开帷幕。众多文艺志愿者兵分两路,以“快闪”形式突然出现在了人流如织
期刊
北京晚报刊登王金跃的文章说,《中国电影报》一篇《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引发媒体和网络的一场争论,为此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还在朋友圈发文辟谣,否认“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一事,“电影局没有与豆瓣等平台有过任何接觸,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也希望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老实说,我对于这样的讨论一点兴趣也没有,也不认为这样的讨论会得出多好的结果。理由很简单,电影观赏本身就是一个
期刊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由中国剧协、上海剧协(虹口)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创作的大型原创情景剧《鲁迅在上海》于去年12月23、24日,今年1月6日先后亮相本市舞台。《鲁迅在上海》由中国剧协会员、上海剧协理事、国家一级编剧俞志清撰稿,上海沪剧院原院长顾邦俊任导演。该剧用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还原了鲁迅在上海、在虹口生活期间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华洋杂居的上海灘
期刊
2017年第十五届上海高校日语教师文学年会暨译协日语学组研讨会在上海电力学院举行,来自全市高校的日语教师、上海翻译家协会的日本文学翻译家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上海电力学党委副书记李艳玲代表主办学校致词,向参加本届日语年会的教师和翻译家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对沪上日语界多年来就文学翻译领域长期保持交流切磋、相互学习探讨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上海翻译家协
期刊
纽约当地时间1月9日晚,在美国APAP亚洲协会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介会上,上海国际艺术节平台最新委约的原创作品——张军的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和“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代博的室内协奏曲《弯曲的时空》大放异彩。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组领事马晓琛、美国APAP演艺出品人年会副总裁斯科特·斯通纳、墨尔本艺术节艺术总监乔纳森·霍洛韦、旧金山国际艺术节总监安德鲁·伍德等众多国内外演艺机构、
期刊
我们的张乐平故居的探访之旅,是在张慰军的带领下展开的。  张慰军是画家张乐平最小的儿子,位于五原路永福路交叉口附近的288弄3号的那栋英式小洋楼正是他出生并成长的所在。见过张慰军的人,都说他的面容与神情都和父亲颇为相似,当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父与子之间由血缘连缀起来的亲密关联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美好的东西。一晃几十年过去,张慰军已经鬓生华发,五原路乃至它所在的上海这座城市,也都在时间面前或隐或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