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对话”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究其原因,这和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思维不够深刻等有着直接联系。部分教师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未能充分体现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影响高中作文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掘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帮助学生树立“向生活要素材,与生活对话”的观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潜心感知素材
  高中生虽长期往返于家庭、学校,但对生活缺乏观察感知,因而在写作中常感到“无米下锅”。对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改变“作文认知”,使其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作文就是源自于生活的真实体验,生活是学生的写作源泉。其次,让学生与生活对话,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这些都是学生创作的重要素材。但这些资源如何运用呢?笔者在教学中精心策划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潜心积累。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有目的去观察生活,明确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范围及要求。实施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观察具体化。学生只有认真、深入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才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的素材。
  如此的日积月累,学生脑中就会形成材料库,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素材也可以随手拈来、运用自如。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学会深入思考问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要直面社会,反映现实。好的文章都离不开对“时”与“事”的关注。而从生活中观察来的东西往往是直观的原始素材,进行写作时必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筛选出具有生活新鲜体验与个人独特感受的部分。这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成长引导的重要方面。例如,农村麦收时节,因焚烧秸秆,有很长一段时间,天空总灰蒙蒙的,空气里还飘浮着烟焦味;周边工厂的大烟囱;河水恶臭,河面白花花的死鱼漂浮。这一系列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现状,学生们也只是嫌弃地一瞟而已。针对这样的社会焦点,在作文教学时,笔者适时引导,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暴露了哪些环节、哪些部门工作上的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解决?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农村生态环境如何和谐统一?通过这样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又如城乡路基几番改建;轰动一时的“抢盐风波”;汶川地震与日本地震中民众的不同表现……素材经过这样的筛选,思考分析,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学生观察生活的眼光也会逐渐敏锐,笔锋亦能触及社会百态。
  三、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讨论。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呢?首先,教者要从心理上打消学生的自卑或顾虑心理,增强修改提升作文的信心。教者要告诉学生,在写作中对同一件事、同一种现象,思维观点不一致,是极其正常的。同样面对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里的秦淮河》就不一样,但各领千秋。其次,教师要学生对其开展辨析讨论,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从而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对学生的习作少作直接评判,或者进行集体评议,这也是新课标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只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第三,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主题与议论视角的技巧。例如以爱为话题的文章,有人写扶老太太过马路,哪个主题更有思想性?再如,看到一片落叶,有学生想到值日生做得不到位,其深广度还不明显吗?教师只有给学生主动权,发挥集体的能量,适当教点方法,让学生自己纠正偏颇的观点,养成辨证分析现象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认事物的深度与广度,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才更为准确、全面、深刻。
  四、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精髓。提升主题的深刻水平
  材料作文是当下高考作文的主流,学生欲得高分,必得先准确提炼材料的精髓,抓住精髓确立文章的主题、框架,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而学生记录或整理的生活素材,则更需教师指导提炼。笔者结合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生活常见现象可从涉及到的人、物、事情的经过、结果等角度进行多维思考,全面解读,再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视角,表达真切独特的感受。
  例如:农民工在10多米的高空作业,没有任何安全设施,这是农村建筑中常见的现象,对此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虽是一个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反映的却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可确立“构建和谐社会,依旧任重道远”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又如:近几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路面地基、房屋规划、垃圾归类等都得到合理调度与监管。笔者就地取材,精心选取了本地区前后2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图片、文字、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地区2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概括提炼这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在指导分析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变化与成就取得的根源是什么,这样的变化优势是什么,有无不足或注意的地方?
  通過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不能仅仅看到表象,要深入分析,要挖出事件的根髓,从而让自己的文章去除学生腔,主题深刻。通过几次反复训练,学生认知水平提升了,透过现象寻问题根源的意识加强了,面对材料能够快速有效地抓精髓,提高了写作成效。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学会深刻分析思考,抓住主题精髓,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其他文献
字词句章、语修逻文,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后,阅读和写作教学比重的加大,三维教学目标的推行,让很多语文教师抛弃了传统。教学中,字词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没有足够的字词积累,学生很难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得体的词语,用词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时有发生。阅读文本同样也是以理解词语为基础,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尤其重要,更需要
一、教学实录  1.导入  秋天,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季节。古人笔下,落木萧萧,梧桐滴滴,秋有声;红叶黄花,碧水白霜,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秋天,本该是一个善用文学表现的季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领略一番秋的别致秋味。  2.解读题目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对散文题目《故都的秋》的理解?  生:秋就是秋天,文章里大概要写到和秋天有关系的景物和事物吧。作者要抒发的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在位于其政权中心地带的江宁县开展了一场县政改革。以江宁作为实验县后,重组原来的县行政组织,着手加强县政府尤其是县长的权力。比较改组前后行
八年沦陷期间(1937~1945),日本占领者与伪政权成为南京的控制者与统治者。他们对南京的控制与统治是以暴力为前提的,是不合法的。为抹煞自身恶行,强化对南京的控制与统治,日、伪当局
在国民经济增长预期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煤矿企业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以此相对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对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信息的制定将产生极为负面
中药炮制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实它也应该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饮片是为中医临床服务的,饮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有人曾经预言“中医不会自行消亡,但会被中药消亡”,这话不无道理,但也不免武断,如何正确使用炮制品则是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炮制品的应用由于学科的过分专业化而无人论及。因此在教材中增强应用内容是当务之急。  1 目的和意义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重点专业课
《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原藏蒙古国哈拉和林郡额尔德尼召僧院,为元人张思明所撰,立于至顺二年(1303)。以此为中心考察分析大蒙古国旧都哈剌和林的行政机构及当时蒙古高原的政
放眼中华历史文化,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灿如繁星,宛如瑰宝,艳似百花,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诗歌是现实生
女词人罗庄曾以一编《初日楼稿》驰誉民国词坛。她的诗词着重表达遗民情怀和秋士之感,不仅记录了民国年间的时代变迁,也细致描写了委婉曲折的心路历程。在艺术上,罗庄讲究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笔者一直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用音频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用录音带给学生放课文朗读录音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了。可如今与网络相比,要落后得多。我们利用网络可找到多种朗读方法,并有与内容相适应的视频画面,可根据师生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