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视角下“阅读链接”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話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是感知理解的基础,是一种高阶的思维层级,需要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辨析异同。只有把握课文与“阅读链接”中所拓展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关键词】对比视角 “阅读链接” 拓展资源 言语生长
  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了对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在不少经典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将与课文相关的资源和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统整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文本资源,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统整资源,在积极发现中指向目标要素
  对比式阅读,从本质上来看,属于研究性阅读的一种,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阅读材料,在统整融合的思维质态下,借助于对比分析、概括综合等不同的方法,探寻文本的表达价值,提升学生的言语素养。不同的解读视角,有着不同的对比维度,教师需要设置理解性和对比性的基础。有了积极的指向,教学目标的深入才能在不断聚焦的过程中逐步露出庐山真面目,对比思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选了众多名家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并且在老舍先生的《猫》和丰子恺先生的《鹅》这两篇课文后面,都设置了“阅读链接”,一是要求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二是说说不同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并体会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作家的言语特色入手。
  教师可以从相同中寻求差异,探寻各自的表达特色,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式的思维,展开探究性、对比性阅读,将课文与“阅读链接”拓展的文本资源统整起来,尝试在积极的思辨状态中对话,精准体悟两位作家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个性特征。比如,在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后,就拓展了周而复和夏丏尊描写猫的文本资源。教学课文《猫》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课文的结构构思和浅显直白的语言风格入手,感受老舍笔下的文字的独特魅力,然后借助拓展的两个片段,夏丏尊笔下的猫可以紧扣“白玉似的”“黄斑”这两个色彩,体悟猫在外形上的魅力,而横向对比中就可以发现,老舍写猫时,并没有对外形进行描写,而是借助于具体的事例和猫的行为入手展开描写;夏丏尊的描写,没有隐藏自己对猫的喜爱,直抒胸臆,而老舍先生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的策略,完全将猫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家人。而在阅读周而复写猫的片段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的几个比喻句“白毛像雪似的”“小电灯泡似的眼睛”“细鱼骨头似的胡须”,感受语言的形象和灵动,并在此相机对比,凸显老舍先生语言的平实有味。
  这样的教学,就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将学生的意识充分调动了起来,穿越于多样化文本的体验,经历了统整求同、辨析求异的思维过程,在品味和实践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条理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相机引入,在渐进理解中深化认知体验
  阅读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本书或者同一篇文章,每次重读,都会有全新的认知和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在反复接触过程中,读者的经验不断丰富,对文本感知的渠道、维度和层次发生变化,逐步形成了进阶式的体会。教师就可以借助“阅读链接”中所拓展的资源,将其引入课堂,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不断阅读下的认知进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琥珀》一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类文章,作者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契合了学生直观性的思维方式。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入手,感受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深奥晦涩科学知识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相机引入“阅读链接”中《琥珀物语》的片段,其严谨、精准的科学性语言与课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促进两者之间的对比,选择怎样的契机最为合适呢?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在读到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自己的认知困惑:松脂球为什么能够变成琥珀呢?具体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陆地如此僵硬,为什么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呢……其实,学生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琥珀物语》中找到答案,这也正是教材编选这一内容的基本用意。在学生的认知遇到障碍或者形成困惑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阅读链接”中获取信息和答案,了解琥珀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形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及“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等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除了关注文本的内容和信息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表达的维度出发,探寻两篇描写内容相同的文本,在表达上有着怎样的不同。由于课文是将科学知识置放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已经被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此时只要对拓展的文本进行品读,就能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在《琥珀物语》严谨的科学语言的衬托下,学生鲜明地认识到,课文将琥珀形成的整个过程,完全融合在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之中,让原本看似机械而生硬的科学性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感可亲。由此感受到这两篇文本在表达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有了直观性的感受,自然也就真正落实了“体会课文生动有趣的表达”这一目标。
  进阶式的对比阅读,要求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奢望一步登天,而要善于从“阅读链接”的文本资源中,发掘出丰富化、多元化,甚至是矛盾化的对立资源,运用不同的契机,相机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反复、轮回的阅读体系中,形成渐进式的体悟,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三、例证融入,在提炼表达中内化写作方法
  阅读实践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和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往往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试想,若整个教学完全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告知与灌输,学生即便能够理解,也是相对有限的;若只是从一篇课文入手,也难以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认知体验。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从“阅读链接”中发掘出富有认知价值的体验,就能够形成彼此印证、互为补充的效果,从而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朝着“文本更深处”漫溯,对文本表达的特色形成更为广阔的认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要树立从课内到课外的意识,在运用课外资源积极印证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方法,借以发现课文中表达的精妙之处,从而为语文学习迈向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丰富的认知储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的单元,编者先后编选了三首古诗、两篇文言文,以及《“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和高尚情操。这个单元所指向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雨果先生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后的“阅读链接”,就拓展了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挑山工》;《黃继光》一文后的“阅读链接”,则拓展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从扶到放”的原则,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中心蓝本,将所积累和感知的学习方法,融入拓展的文本中,这样学生的接触面广了,学习的内容也丰富了,内在的认知思维也就更加广阔了。这样的拓展和融通,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阅读实践,归纳文章的表达特点,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
  以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作者雨果利用对船长哈尔威动作、语言、细节的描写,彰显了船长哈尔威舍己为人、人人平等、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结合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教师相机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梳理课文的内在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相机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与神态的语句,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和探讨进行相机点拨和引导;其次,重点聚焦课文的第10~13自然段,利用描写乘客和船长的语句进行深入对比,突出感受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临危不惧,并细致阅读第14~31自然段,以体验的方式,强化对人物内在形象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入“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组织学生迁移运用上述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关注对挑山工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性描写,并搭建学生认知交流和彼此互动的平台。此时教师进行及时性点拨,让学生深入感受蕴藏在语言细节中的人物高贵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将这两篇文章统整起来,进一步提炼和归纳人物的动作、语言渗透人物品质的方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所编选的文本,都与对应课文的类型有着相通之处。有效地融入拓展文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运用阅读方法的平台和阵地,更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切体悟,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鉴赏能力,从而在对比中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使得语文课堂从逼仄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其主要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徐州市新元小学在课程建设的探索中,遵循美育育人规律,开设“慧美”特色美育课程,突显了“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孕慧、
【摘 要】生命教育校本化强调的是以“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为主要思想,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讲究“四度”策略,从尊重生命个体、遵循生命规律、构建生命共同体、丰富生命资源等方面强化,以让生命教育有温度、有长度、有广度、有高度。教育者要积极探索生命教育校本化的有效途径,让校园文化浸润生命意识、“两个课堂”聚集生命能量、“三类活动”提升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本化 “四度”策略 生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除了能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语文素养,使其扎实落地,通过“大单元设计”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内外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不失为开辟了一条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大单元设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创新力要构建立体的学习空间、跨界的学习课程、超越时空的学习共同体。  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前沿,是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是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包括交叉计算机科学、数学
【摘 要】阅读教学当指向“写”,既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好的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视角去把握文本的主旨之高、思维之趣、方法之巧及结构之妙。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指引 目标指引  阅读教学必须立足表达,一方面要看到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只有弄明白了这一点,才算读明白了;另一方面,要以课文作为范本,让学生看到表达的奥秘,领略表达的精美,能模仿着写。  一、基于文本的真实主题
【摘 要】数学建模,有助于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原型唤醒、活动内化、方法渗透、迁移应用等方式,去引导学生数学建模。通过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建模 有效路径  模型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能力是学生素养的内核。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
【摘 要】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建模思想的渗透十分关键,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中通过对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建模思维;基于知识关联,引发建模猜想;借助有效手段,培养建模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经历建模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建模思想 思想渗透  数学学科中涉及的模型主要是指事物间的联系的总结或是相似的结构
【摘 要】核心素养是现代教学背景下的概念产物,它系统地回答了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品质与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起步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起步作文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并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与言语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关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方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基于数学的本质,围绕数学内容,循序渐进进行教学。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进而获得数学思想。  【关键词】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 统一教学  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学困生面对学习时在心理上、接受知识的能力上、知识运用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困生的定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