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成果形态

来源 :上海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fa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方志学得以发展的内在根基.清乾嘉时期以来,学者从方志名实、性质、特征等基础概论以及方志学发展史、方志文献、方志编纂、方志目录、方志人物等方面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多以论文、论著、论文集等形式呈现;编修志书、旧志整理、管理实务、学科建设、交流传播等极大丰富的实践应用成果,也是方志学成果形态之一.本文综合考虑方志学成果实际,以1949年为节点,择取各时段特色较为鲜明的方志学成果进行形态梳理与阐述.
其他文献
在多样的文化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下,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师德师风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教师与期刊编辑之间的双向流动,无论是从教学科研单位自身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教师和期刊编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来看,都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教师和期刊编辑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相似,都是学术生产链条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兼职做期刊编辑,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学术质量和期刊的学术品位.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期刊编辑兼职做教师,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编校能力的同时,在学术规范、文章选题和期刊投稿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进入新时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和融合是十分必要的,但二者到底如何实现有机融合值得深入探究.建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机制,不仅需要政策的保障,还需要激发两者自身的积极性,更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参与.
本文立足于承担中高职衔接学生教育教育任务的省属师范院校,通过对中高职衔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中高职衔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中高职衔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使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规则性,为其他高校开展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材料、方法措施和理论指导.
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融合俄国独特的民间语言,极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与对白,构建了极具幽默与讽刺色彩的寓言故事.克雷洛夫的寓言诗通过鲜明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现社会中各类复杂的人物及其性格.
为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积极影响,从知晓、认同与践行三个维度出发,对来自不同高校的14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问卷中与同学交往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大多有着较高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知晓度、认同度明显高于践行度,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知行合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适当的方式面向大学生进行广泛传播,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
高校心理委员因其深入学生群体,有助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是“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工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目前,高校心理委员建设主要存在工作队伍松散、选拔不规范、培训力度不足、工作定位模糊、考核与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完善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提供高质量培训、准确定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措施.
本文以“问题式”教学法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总结为主要内容,从外国文学课堂中的具体案例出发,呈现“问题式”教学法实践的途径和优势,体现以问题导向和文本阐发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成果,反思“歧义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以问题体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以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教学理念,以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为辅助,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驱动、课中促成和课后提升三大部分,通过运用情景式、探究式、协作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模式,进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针对二轮志书地情记述中出现的史实错误,本文选取闽南千年古县长泰、漳浦二轮志书《漳浦县志(1990-2007)》《长泰县志(1991-2007)》进行考察,发现主要有历史常识错误、沿用旧志讹误、与国史记载相冲突、孤证处理失误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未能查阅原始资料,由此提出修志时应采用文献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史实重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