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积极主动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已成为西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把握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以及客观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是东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产业转移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开发、生产、经营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1]
  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呈现饱和,市场逐渐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求,资本市场扩张需求愈显强烈;再者,经过多年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一系列诸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五横五纵”交通路网建设等举措,使得西部基础设施设备逐步完善,西部在较大程度上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在国内实施产业转移战略,是实现“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有力措施;结合国际背景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战、货币汇率战日趋激烈;从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来看,也是缩小东、西地区间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办法。事实上,东西部产业转移已经并将进一步进入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主要问题
  
  1.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
  西部产业基础优势。“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西部的建设,早已拉开了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西部大开发首个十年中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农、林、牧、矿、能源、军工等领域,西部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在全国还处于领先。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的第二、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西部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能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风能等在西部藏储量巨大,开发利用的条件具备。二方面,原材料丰富。西部农、林、牧、化工、纺织、食品、矿产等原材料富集,且储运成本低廉。三方面,土地、水源丰富。四方面,劳动力资源众多。
  西部还具有雄厚的科技优势。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人才密集。
  西部资金、产业、人才的不饱和优势。从投资需求和可能产生的效益率上讲,这也是一种相对优势。
  2.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切不可忽视
  首先,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尚待完善。除广西北部弯外,绝大多数西部地区居于内陆、高原或丘陵山区,甚至沙漠,自然条件较差,海、陆、空交通条件滞后。其次,西部地区生态条件脆弱,又多处长江、黄河上中游,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同时,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再次,西部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现有产业的集群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的“链接”难度较大。再有,东西部间人们思想观念的较大差距也必然会对承接产业转移产生重要影响。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对策
  
  1. 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规划必先行。
  为了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在对本区域,邻近、相关区域的产业现状、基础条件、自然资源、人文特点、市场行情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考察论证,制定出切实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近、中、远期规划,切忌一轰而上、盲目跟风、贪大求洋,力求达到切实可行,特色鲜明,富有成效,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在产业规划方面,四川绵阳市的作法值得借鉴——紧紧依托中国科技城建设和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大企业、大科研单位的实际,以打造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次枢纽为抓手,坚持不懈地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等军转民产业,围绕培植长虹、九洲、攀长钢等“参天大树”(百亿企业),不断完善相关配套产业,实现“绿树成荫”,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模式。
  2. 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是重要手段
  多年来,广大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探索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招商引资的载体日益多样化,以能源、原材料、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招商,以交通、通讯、水利、市政、旅游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以西部巨大的市场招商,以西部低廉的成本招商……招商引资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独资、合资、兼并、重组、股份合作、BOT、国有控股、技术入股……招商引资的途径日益多样化,政府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招商引资,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作为主体招商引资,民间途径招商引资,社会中介机构招商引资……近几年间,又一种新的招商引资形式在西部地区正在蓬勃兴起——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志士返乡创业。总之,在市场化已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招商引资是实现东西部产业转移最普遍、也必然是最重要的手段。
  3. 承接产业转移,建好软环境是“必修课”
  对西部待发展地区而言,努力打造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起来的软环境已成为现阶段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如果说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靠基础设施条件好、政策优惠多增强吸引力的话,那么现阶段我国成熟的企业更看重的是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因此,从有利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尤其要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发展与转移企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总体而言,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花深功夫:一是大力加强对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强化全民的开明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积极主动迎接产业转移的观念氛围;二是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为产业转移,为企业发展,为投资商、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大力加强文明优美、健康幸福的社会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诚信社会、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
  4. 承接产业转移,办好园区是成功之路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理自然条件差,城市化程度低,为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大限度的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研发和生产经营,在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和产业指导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办好各类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创业示范区等必将继续成为西部各地的首选之举。
  5. 承接产业转移,创新体制机制作保障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领域中均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现行管理体制中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因素本就不少,加之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发生,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然已经并还将遭遇种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改革、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深圳经济特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陕西杨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等都创造出了十分有效的经验,可供西部各地引进、消化、吸收,当然最关键的莫过于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创新、完善。
  6. 承接产业转移,谋求对口联系有潜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党中央、国务院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对口援建制度,两年多时间来,18个援建省市不仅投入巨资、人力、技术,为灾区修建了住房、学校、医院、道路、桥梁、街道等大批基础设施,更规划建设了北京——什邡工业园、辽——安工业园、山东——北川工业园等一大批工业园区,引进了富士康、华晨汽车、山东重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实现了灾后重建与产业转移的有机结合。有鉴于此,东西部地区间、行业间、乃至民间,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统筹和平衡发展、援藏、援疆、援边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中,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继续做好这篇文章,对于双方无疑都将开辟政治、经济的“多赢”局面。
  四、关于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保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化进程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对此重视不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令人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经提出并开始实施了非常先进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足够重视依法治理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要得到相应改善,而不是等到环境严重恶化后再去治理。在此,提出如下关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议:
  1、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西部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等纳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宣传教育、督促检查、奖惩考核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末位警告、淘汰制,并广泛接受监督。大力加强对全民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环保违法案件公开曝光力度,大力宣扬环保先进典型。
  2.严格环保准入制度
  依据环保政策法律,吸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详细制定并公布各项主要产业、行业的环保准入条件及其审批、监督、执法程序。探索建立环保准入项目公示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向本级人代会报告专项工作并接受人大代表质询制度。
  3、增加环保公共投入
  建立政府对环保公共投入的增长机制,逐步增加各级财政对环保宣传、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执法的资金、设施装备、机构人员的投入,确保其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何雄浪,张海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03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09级,重庆400067 )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这两种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尤其是分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价值取向;动力支持;良好环境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庞大的国际市场与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我国的企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个必需品。人们通过网络来传播信息,增进感情,获取知识,充实生活,信息的传播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的形式传播,它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网站不免为了赢利而发布很多色情的信息来吸引人们。在中国的网民中,青少年是一个主要的受众群体,面对大量的色情信息,这些青少年固然难以自制。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
期刊
摘 要: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教师理论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教师的地位与角色、教师的任务、择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韩愈的教师理论,并进而阐明了该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以及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韩愈;教师理论;现代教育启示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它的教育思想意义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外对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还处于百家争鸣、摸索探讨阶段,而对餐饮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定义了餐饮服务供应链的概念,构建了餐饮服务供应链模型,研究其结构和特征,分析了不同餐饮服务产品类型的餐饮服务供应链的类型,归纳总结了餐饮服务供应链的特征。  关键词:餐饮;服务供应链;构建    餐饮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一种,是服务供应链的行业化、具体化。“民以食为天”,与其它服务供应链不同
期刊
摘 要:“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比“基本知识掌握”更高位阶的能力,是用之于改造世界的有效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思考、会提问;创设平等的对话环境,鼓励孩子不唯教材、不唯教师;提供探究知识的平台,让孩子体会探索知识比直接获得更有意思。  关键词:数学思考;问题意识;平等对话;探究    一、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相互对话、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学生要独立阅读文本、深究问题,这是生生对话的起点;教师在“生生对话”过程中扮演着开启者、倾听者、引导者、激发者、决断者的角色;生生对话的关键在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与合作,培养合作与探究的习惯,满足学生归属感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使每个人都能
期刊
摘 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目的,对公司安全培训中心的工作进行调研,得出安全培训工作应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努力创新,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字:安全生产;教育科学发展观;安全生产;培训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时响应集团公司为了推进矿区职工教育培训教科研工作,现对我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教师获得最快地成长,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有利于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有利于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师; 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教育智慧; 教师成长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
期刊
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第一次课都是绪论课,因此,绪论课对每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必修课。何谓“绪论”?在《辞海》中,对“绪”的解释是“丝之头”,对“论”的解释是“起阐述、说明的作用”。概而言之,“绪论”就是在开头要说的话,正所谓绪论课就是一门课程的“发端之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围绕绪论课的教学谈点粗浅认识。    一、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关于这个问题,现实中可以听到截然不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英、汉词汇方面存在的跨文化差异,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翻译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因为语言同文化相依相存。当语言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载体的容器。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而翻译既然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语言转换的同时进行文化转换。文化渗透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