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次房改”该有什么新思路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包括新华社(《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连续六天评论)、《人民日报》(《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连续三篇)、央视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一众官方媒体大量密集评论当前的高房价现象,引起各方关注。
  政府部门会不会出台新一轮的房地产管理政策?看来很有可能:一是担心民怨,二是担心走上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的覆辙。问题是这些年来,关于调控房地产,“国几条”的已记不得有多少个了;不差政策,难的是不见效果。所以“二次房改”势在必行,但关键是该有什么核心有用的新思路。
  要探索新思路,先观察现象,再总结经验,再理顺逻辑。
  现象是很明显的,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子(因房价目飙),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房裂变投资”现象——即卖掉自住房子,把卖房所得,变成2套或3套房子的首付;或者,凑朋友合资炒楼。
  要解读这个现象,不妨从经验中找线索。新中国建国一甲子以来,房屋发展略分两个阶段,以1998年第一次房改为分界。在此之前,即1949到1998约50年,前30年,是计划经济公有体制,房屋从来不是“商品”,是政府要提供给人民生活的保障之一,只是因为生产力不足,这种保障也只能是极低的水平。1979年开始改革,走上市场经济及多种成分所有制,生产力大幅跃升。但一方面“商品化”的概念还不及于房地产业,二方面,广大群众首先要满足的是温(衣)与饱(食),也还不及于住。1998年,温饱之后住的需求开始浮现,政府不失时机地进行房改,决定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这个大方向不能说不正确,但可能是太严重地低估了中国已有近50年未能获得满足的巨大需求,在一旦充分市场化下所释放出来的超大能量,完全不是短期内市场供给所能充分满足的,于是自然出现供需的严重失衡。而每当失衡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之时,管理层的政策总是陷入左右为难之境。不压房地产,民怨就起;压房地产,又因它是一个支柱产业,担心会拖累经济增长。而总是在这样的左右为难之间,房价会因调控略为冷却一阵子,然后未久,又再度飙涨。
  观察了现象,回顾了经验之后,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新一次的房改该有些什么样的新思维?
  (一)作为第一步,先要看清楚博弈结构。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个“三方博弈结构”:购屋者、开发商、地方政府,均各有所图,图的都是利。
  (二)第二步,要把房屋这个东西作正确定位,它是必需品,还是投资(机)品?答案两者都是。对广大的中低收入者而言,是必需品;对有钱人而言,是投资(机)品。只有定位搞清楚之后,政府的角色与职能才能够明确。
  政府的职能也因此分成两部分,对房屋被视作为是投资品即所谓的商品房者,把它交给市场,但对于商品房之价值(格)在买与卖之间的增值部分(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繁荣的结果)予以课税,以体现公平,并减缓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的冲动。另一方面,对房屋被视为是必需品即所谓保障房者,则当仁不让,一肩挑起,通过土地政策、财税金融政策,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政府的职能,在前者是市场经济,在后者是社会主义。
  (三)第三步,就是调控逻辑与手段了。以往采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常使管理层陷入左右为难困境。现在就清楚了,在货币政策之外,可以而且必要针对房屋的性质,在财税(增值税或房屋税)及土地政策(优先保障“保障房”之土地配置)上进行微观的调控。
  “二次房改”的核心思维,也因此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房屋政策上的理论与应用。
其他文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却也是中国楼市的真实写照。  野火——一轮又一轮的政策调控,让人们的神经从绷紧到麻木。从1998年至今的10多年时间里,几乎年年都有针对楼市而出台的“国凡条”,调控内容也从“国六条”、“国八条”到“国十一条”,不知今后是否还会出台再创纪录的“国百务”。  春风——每每经过短暂的“冷冻期”或者“冬歇期”,中国的楼市都会复苏反弹。市场活跃,成交量放大,
期刊
股市行情跌宕起伏,奋不顾身投入其中的你,不知一路走来斩获如何?  一次在培训现场,拿这个问题询问在座学员,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失望神情。  说实话,这份失落感其实是极为普遍的“股市禽流感”。统计数据显示,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获利比率大约是15%。也就是说,在100位随股票涨跌而心情跌宕起伏的散户中,最后只有15个人会如愿获利笑逐颜开。  15%?天哪!恐怕许多人都会惨叫一声,这个数字跟我们心中
期刊
真金白银最诱惑。去年和今年首季的海外市场收益明显高于A股,钱进全球的海外投资再度热闹。本刊上期以《海外再布局》作为封面主打,使海外投资的话题再次发酵。  海外投资最便利的路径,无疑是在家门口购买QDⅡ。但是,从《海外再布局》的相关数据观察,QDII的收益明显不如海外的同类产品,也就是国产自主版不如海外原创版。虽然,个别QDII去年和今年首季都跑赢A股,但它与同类的海外产品比较仍是输家。更重要的是去
期刊
整体来看,我认为2010年单边上涨的趋势性机会可能不会那么明显。虽然其中也会有机会,但是并不会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大。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中。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其间,中国真正启动了两件事情:一是房地产的改革,房地产经济的启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二是我们变成了全球的“制造中心”,主要是指我国的出口。我们在加入WTO以后,出口在2007年以
期刊
“国务院明确宏观调控核心,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了本周的头条新闻。地产股(已经一跌再跌)抱头鼠窜成为股市重灾区,可房价却是越调控越涨。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不可谓不重。温和上涨也就罢了,现在是“过快上涨”,而且“两会”刚刚开过,温总理刚刚明确表示会控制好房价,高房价却我行我素,这简直是对公信力的挑战,国务院不能容忍了,要“遏制”,而且是“坚决遏制”。措施主要两条,一日
期刊
笔者预计港股恒生指数在4、5月份已可见到23000点或更高,但在这波升浪之后,6、7月间可能会有个调整。之后资金又会炒什么?这次就谈谈这个问题。  投资者都知道,买股要发,就要买国策倾斜股。今时中央正在制订“十二五”规划,如能提早摸到这个规划的方向,及早部署,便有望大大获利。笔者认为,这个发展方向应该是——绿色经济。  以前农业经济基本上是绿色的。农家生活就建立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如是,环球如
期刊
在中国近30%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去年被金融风暴完全吞噬,这些倒闭的企业有着几个相同的标签:民营企业、制造型企业、出口型企业。与之相比网络外贸则异常坚挺。李柏宁的公司去年全年销量相较前年翻了一番,旺季的销售额每月可达20万~30万美元。    2008年持续至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国内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随后,美国金融危机又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中小企业引发了新一
期刊
今年以来,楼市调控又掀一轮政策风暴。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冷冻”之后,近期市场再次出现了明显反弹上翘的迹象。为何调控政策频出,楼市却总是能顶住压力始终向上?通过对10多年来中国楼市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认为,长期以来广义货币供应超额增长才是真正的“无形之手”。在广义货币供应增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一时的政策打压难以改变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    楼市“冬歇”后再现上翘    “楼市怎么又涨起来了
期刊
货币超额增量推升房价    城市楼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但自2009年以来,房价升势更加突出。在金岩石看来,房价不断向上攀升,其背后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2009年1-7月,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化增长速度为24.77%,用24%的货币增长减去8%的经济增长,可大致得出有16%超额货币流通。超额货币流通必然推高房价,16%的超额货币在5年内会使楼价翻番。而金岩石表示,中国广义货币的超额增长并不新鲜
期刊
作为2010年拍卖市场最重要的一场拍卖,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于近日落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曾经在2009年风光无限、叱咤风云的古代书画偃旗息鼓,而近现代大家的作品却异军突起,成就了许多拍卖天价。    古代书画没有惊喜    记得在2009年的拍卖市场上,古代书画屡屡创造亿元天价,让市场目瞪口呆,这也使得市场对于此次中国嘉德春拍中的古代书画拍品寄予厚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许多被市场看好的作品并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