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摄影师李东风南极手记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科教频道这次《南极探秘》系列节目的摄影师,李东峰有二十多年的纪录片摄影经验,他的足迹曾经踏上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高黎贡山、腾冲的原始森林等许多危险的地方,拍下了许多珍贵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是对于纪录片拍摄他情有独钟,他表示自己能把职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是最值得他引起为豪的。同时你也不能不佩服李东风的执著,他的电影学院同学大部分早已离开摄影师这个行当,而他却能在摄影师的职业上一干就是那么多年,如果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不可能坚持做那么长时间的。这次南极拍摄的重任他又承担了大部分拍摄任务。
  
  行程路线
  
  北京-法国巴黎-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蓬塔-南极
  
  《南极探秘》拍摄任务
  
  2009年1月15日启程,22天的拍摄期,要完成30个5分钟的卫星直播和5个30分钟纪录片及4本胶片(摄影机完成)的拍摄任务。
  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每天拍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每天,必需完成5分钟的南极直播节目。
  
  摄像机设备
  
  两台索尼HVR-Z1C、一台索尼HVR-Z5C、电影胶片摄影机(德国产阿莱2C)
  
  准备启程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在天上,最难的事是在天空遨游,在地上最难的事是叩问南极。我觉得能有机会去南极拍摄,对于我是难得的机遇,但是也有要把南极拍好的使命感,每~次拍摄我的要求都是要用心把片子当作品来拍才行。
  科影厂的老传统就是要拍摄前要做案头工作,前期拍摄脚本的写作对于后期拍摄非常重要,也能培养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这次出发南极前的一个多月,我推掉所有的片约,养精蓄锐,准备在南极大展影视人的拳脚。从1985年中国长城站建成,到2009年2月昆仑站建成,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有多少科学家常年在基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电影电视人同样可以做好。
  既然要去南极了,我忽然想起了过去在新街口科影厂附近的新华书店里常能看到《南极物语》这张CD,如今当忽然想找来听时,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却不见踪迹,看来只有亲临南极去感受那种自然的音响了。
  
  蓬塔风云
  
  在踏上南极大陆之前,我们奇骏南极探秘队来到智利的蓬塔,在西班牙语中“蓬塔”是顶端的意思,意为智利的最南端。这个唯一从南美进南极的入口,是智利第十二大区的首府,也是该国南端最大的城市。距离其6个小时车程的智利百内国家冰川公园是南美洲著名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百内(Paine)这个名字源于印地安语,意为“蓝色”,这里因为碧湖雪峰的奇景以及野生动物羊驼而闻名于世,我们拍完百内冰川已经下午8点,但是天仍然很亮。
  飞往南极的时间得看老天的安排,因为从蓬塔飞往长城站,要经过德雷克海峡,常年有大风大浪,在当地12级以上的大风经常有,一年大约300天有大风,不刮风的时候很少。当机场临时通知我们必须在第二天凌晨6点前赶到机场候机,大家既紧张又兴奋。中科院科考专家刘小汉曾数次从蓬塔港乘坐智利军机飞抵长城站,他告诉我们飞机上没有厕所,还可能漏风。在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登上南极的那一刻,但是天气又一次开了回玩笑,当我们准时赶到机场,工作人员却通知我们,气象云图显示在南极上空有气旋,并伴有大雪不能飞行,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从蓬塔到南极长城站所在地的乔治王岛,飞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我们终于登上飞机准备启程的那一刻,大家都难掩心中的兴奋。南极,我们来了!
  
  踏上企鹅岛
  
  企鹅岛又叫阿德雷岛,与长城站仅隔一个海峡,那里是企鹅聚集的地方,天气放晴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这些小动物的身影。登陆这个小岛需要经过一条沙坝,而且只有等到退潮的时候,沙坝才能显露出来,不过回来也必需赶在涨潮以前,否则只有等到下一次退潮了。
  长城站时间1月24日上午9点左右当进入退潮周期,我们得以在到达南极的第二天去企鹅岛拍摄。作为一个摄影师当在拍摄自然科学题材时,如何尊重自然、尊重环境、与动物和平相处、不损害动物的生存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这个由智利和阿根廷共同管理的小岛,对于拍摄也做出了种种限制规定,我们也当然责无旁贷地遵守执行。比如不得给企鹅投食,不能靠近拍摄(5米以外),不能在岛上久留等等。
  除了使用胶片摄影机拍摄以外,我也第一次在极地环境下尝试使用索尼HVR-Z5C拍摄,对于拍摄南极这种环境,它存在几点明显的优势。首先是Z5C的广角端达到了29.5mm,是目前HDV机型中最广的,而且产生的畸变也不大。在表现企鹅岛上成群的企鹅时,容纳的取景范围更大,透视感更强烈。而它20倍的超长光学变焦,也使得我们既能遵守不靠近拍摄的规定,又能把企鹅的特写生动地记录下来。
  南极夏季光照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而且阳光非常大,经常会碰到拍摄逆光、侧逆光等强光条件,Z5C在过去专业DV只设1/8和1/64两挡ND滤镜之外,又增加了1/16挡,多了一种选择,对于我在景深、曝光、画质之间做到平衡多了一种选择。
  这次拍摄任务中用Z5C拍摄的画质令我们摄制组成员都很满意,其中Z5C所采用的G镜头功不可没,镜头表面的多重涂层和内部采用的超低色散镜片,都能够有效降低光的折射产生的颜色失真,减少拍摄过程中的色散现象。
  
  尴尬的摄影机
  
  我和霍明得到批准徒步进岛拍摄,虽然Z5C方便轻巧,但是因为还要同时用到胶片摄影机拍摄素材,所以我们的器材设备不可谓不重。拍摄时间只有半小时,因为半小时以后进入企鹅岛的沙坝因涨潮可能被淹掉,领队告诉我们要速拍速回,不然有可能会困在岛上。
  我俩在深入小岛的过程中要时刻避免踩到地衣和苔藓,这是皑皑白雪、苍茫大地问唯一能够生长的植物,经过成百上千年才长成如今的样子,据说一年才长1厘米左右。顽强的这些绿色生命默默无闻,经历了无数冰风雪的洗礼,终于在岩石上扎下了根,多么值得尊敬和记录。
  终于到达目的地,我选好点架好摄影机就一阵狂拍,“频率、叶子板、调焦、收光圈”,这一拍电影的口决,好像让我又重温了过去的记忆,熟悉的镜头、胶片、片盒、片门、马达、法国安琴变焦头,每一个齿轮和细节都让我感动,好象又见到失散多年的情人,既熟悉又陌生。
  记得20年前,我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立志为中国的科教片电影奉献青春,助理八年,我们擦机器、倒胶片、做试片、冲样片,无所不做,每台摄影机上留有我们的泪水和汗水,才拍出许许多多如《中国邮票》、《中国石材》、《艾滋病》、《初级卫生保健》等优秀科普影片。
  出发前我把阿莱2C擦了又擦试了又试,唯恐这古董级别的老家伙关键时候给我掉链子,不是吗?困为它确实老了,眼罩有点老眼昏花的已经看不清前面的景物,马达忽高忽低有点心律不齐,三脚架(腿)已不好 使了,外表(皮)已伤痕累累,早已雄风不在。踏上“南极探秘之旅”,有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余太君出征的感觉。真的!今天千万别拿拍电影吓唬人。
  第一次拿出阿莱拍摄是在智利的百内冰川,我听到《中国国家地理》的李拴科说,你们把胶片摄影机也带来了,真牛!我感到一丝的欣慰,因为现在对胶片有感觉的人已经不多了,了解胶片特性的人也少之又少,今天由于数码影像的快速发展,胶片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除了我们对电影的敬仰和对胶片的感情,我们什么都没有。
  想想在60年代到80年代,在物质和文化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电影娱乐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人们把胶片看的如此崇高和神圣,说我们是拍电影的,感觉无尚荣耀,用美金换来的胶片弥足珍贵,1:2.5的片比让摄影师缩手缩脚。如今除了胶片摄影机,我们还多了一种选择——DV摄像机。
  后来我算了一下,选点加上安装机器用了10分钟、拍摄用了10分钟、收机器用了5分钟,一共25分钟把一本4分钟的柯达50度胶片(大约15个镜头)像拍电视一样的速度拍完,这在胶片时代(可能一天拍一个镜头)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不断壮大和成长,不然我们俩会像企鹅一样受困企鹅岛。
  
  退去的雪线
  
  在南极长城站可以眺望克林斯冰帽,白白的冰帽美轮美奂,太阳像一束追光照在冰帽上,优美的弧线勾勒出克林斯冰帽的全部,可以说那里是一块极品世界。韩国的世宗大王站和乌拉圭站就坐落在那里。去乌拉圭站要用履带车进入,去韩国世宗大王站要用快艇从海上进入,在去乌拉圭站的路上已看不到太多的冰雪。看到的却是有点发脏的薄冰和冰水,由于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冰雪融化水量很大,水流冲出很多大的冰洞,大的水流几乎变成不可阻挡的河流。据乌拉圭站的工作人员讲,几年来这里的雪线已经退去了好几十米,裸露出黑色的泥土和石头,以前这里企鹅很多现在只有少数几只企鹅光顾这里,这和我们在长城站远眺冰帽,距离产生美在视觉上判若两样。
  在南极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仅拍摄南极的壮丽景色,也用镜头去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这是我们纪录片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只有让人们去了解南极的现状,才能让人们从身边行动起来,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地球变暖的全球趋势。
其他文献
2008年11月26日,笔者的一个好友年终休假,去了一个遥远古老的国度:印度。是夜,好友刚刚落地孟买,电视上传来了一条新闻,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已有多人受伤。  好友接连转移数日,总算于两周后安全回家。问及此次旅行感受,答日:想了解印度吗?看《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吧。  说到这部影片,导演丹尼博伊尔果然名不虚传,曾经导演过大名鼎鼎的《猜火车》,这次又毫无悬念的一举夺得了8项奥斯卡大奖。不愧是
期刊
相声中有个传统的段子叫做《学电台》,演员把五官比作收音机上的每个零件,表演起来异常的生动。DV要比收音机先进多了,DV不但可以完成画面的视觉表现,还可以播放和录制声音。可是通过多年的视觉训练,我们的DV创作者往往只关注镜头的画面构成,忽视了声音的处理,对于DV声音部分的处理“后知后觉”。  作为视听语言的组成部分,声音的信息涵盖和艺术处理方式多种多样,这次我们特别推出DV录音常识和音频技巧的技术专
期刊
很多朋友手头都有很多标清Dv拍摄的素材,标清的4:3画幅已经不是时尚的画面构图选择了,所以很多朋友都想使画面变成16:9形式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种使用Premiere软件字幕工具来完成遮幅效果的方法。
期刊
在DV创作中很多朋友往往只注重镜头的使用,忽视了声音在DV拍摄中的重要性。录音师和摄影师都是电影背后的英雄,但是正是这样的幕后身份容易让人们忘记他们,观众在演职人员表中遗漏的可能只是一个“名字”,但是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如果发生这样遗漏,那么我们失去的将是一部影片。  咱们中国采用的是录音师全面负责制,从影片筹备期开始介入工作,掌握对声音的控制权。欧美国家采用多个录音师分工负责制,由同期录音师、音
期刊
“以爽子为首的这伙儿弟兄,爷们儿,有血,是那意思。大伙儿原本都是不同圈子里的人,因为这条MV走到了一起。咱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在这有钱就是爸爸的年头,有血有肉、坚持理想并付诸实践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为咱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很早之前就有想尝试拍MV的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年初的时候,爽子与义和团乐队要推出新曲,主打歌就是这首《离开》。虽然我们目前各个方面的条件都还很
期刊
随着高清时代对于行业的不断细分,更贴近更具有针对性的高清产品层出不穷,针对教育和企宣领域不断研发和推广高清设备的洋铭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们不但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高清产品,而且还是快乐高清应用的倡导者。最近洋铭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这更进一步扩大了它的服务版图,这也让用户可以更好地体会洋铭“关心、公平及耐心”的精神。    《大众DV》:面对现在国际金融海啸的种种困难。很多公司都采取了收缩市场的策
期刊
三洋在DV阵营中异常地特立独行,从工业设计到拍摄技术的使用,一切的一切都让你有十足的新鲜感,甚至三洋也把自己的DV产品命名为跨界数码相机。  这次三洋推出了防水高清机型、小巧高清机型和60帧完全高清机型。Dual Camera Xacti系列的六款产品诠释了全新概念:跨界,集专业摄影与专业摄像于一身,动静结合。跨界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同样把这个理念放在DV领域也依然炙手可热,这次笔者有幸试用了
期刊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虽然是句广告语,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Dv的创作过程中,声音和画面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朋友往往只注重画面的修饰,对于音频部分只取现场的“原声态”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声音部分出了问题怎么办々下面就让我们学习几招声音修复的绝招。    救声手册之绝不能救    在研读本手册之前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后期修复常识,作为救声队员并不是哪种声音都能救得活
期刊
本文作者曾在军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1997年起做了两年婚礼摄像,虽然中间曾经中断过多年,但是对于摄像痴心不改,2006年起开始全心投入地再一次学习。现在他所经营的晨曦工作室拥有从索尼HVR-Z1C、HVR-A1J摄像机等,到大小摇臂、曼富图的费哲轮盘和35ram转换器等辅助器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最近,因为想过一把切换现场的发烧瘾,苏力军自己DIY了一套四路切换台,并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DI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达到专业级标准的DV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很多人开始拿起摄像机导演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出行旅游拍摄的风景,或是自己编导的剧本、MV,乃至一段人物采访,身边的一些小事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然而,当你发现自己的摄像水平逐步提高的时候,是不是开始觉得影片中的声音和图像产生了些距离呢?  熟练地使用声音是一个导演或者影像创作者成熟的标志之一。为了到达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