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驰骋在华东解放战场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国清(1913.9.2-1989.6.14),广西东兰县人,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同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固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本文主要讲述韦国清驰骋华东解放战场战斗岁月的故事,以飨读者。
  协助指挥第二纵队韦国清率队攻坚克难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共内战便现端倪。根据当时困际、困内的斗争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于是,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新四军军长陈毅、政委饶漱石齐赴山东,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工作。
  1945年10月15日,为粉碎困民党军利用津浦铁路火车送军队北上打内战的阴谋,鲁南新四军部队和山东八路军一部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由陈毅统一指挥,阻击国民党军沿津浦铁路北进。韦圈清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九旅旅长,奉命率领第九旅从河南永城奔赴鲁南前线,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序列,打了许多漂亮仗。
  11月上旬,在津浦铁路徐(州)济(南)段,韦围清指挥第九旅协同兄弟部队,于界河、两下店地区阻击伪军(内有日军一部,被国民党军收编)进犯,歼敌1000多人,俘虏伪军长于怀安、伪师长徐树声等3000多人,控制铁路50公里;11月下旬,为成功切断津浦铁路交通,韦国清指挥第九旅协同兄弟部队,发起临(城)韩(庄)战斗,炸毁了韩庄以南运河大铁桥,相继攻占狄家庄、小辛庄等要点;12月中旬,为免除部队后顾之忧,他又指挥第九旅协同兄弟部队,强攻鲁南要地滕县城,一举全歼守军。至此,津浦铁路中段作战基本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津浦铁路北进的企国,策应了兄弟部队向东北进军。
  1945年12月下旬,第九旅与新四军第二师第四、第五旅在山东峄县合编为津浦前線野战军第二纵队,罗炳辉担任司令员,韦困清担任副司令员。1946年1月上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相应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这时,国民党军驻徐州部队兵分三路北犯,于8日渡过运河,侵入鲁南解放区。韦国清协助罗炳辉指挥第二纵队,在津浦铁路、运河沿线之马山、大柳庄、蔡山子、李庄、金马驹地区,与北犯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将其全部逐至运河以南,保卫了鲁南解放区。捷报频传中,罗炳辉有言:“韦国清是个好帮手!”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两军同时下达停战命令,巾国、共、美三方在北平(今北京)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2月中旬至6月中旬,韦国清担任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四执行小组(设于徐州)中共方面首席代表(对外身份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并对枣庄、淮阴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负有配合及指导之责。韦国清坚决奉行中共中央确定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政策,同国民党代表、美方人员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及时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方面在华东肆意破坏停战协议的罪行。陈毅称赞:“韦国清武仗不错,文仗也在行。”
  1946年4月4日,罗炳辉升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韦国清升任第二纵队司令员。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下令“围攻”中原解放区。山东军民针锋相对,奋起自卫。7月2日,韦困清率领新四军第二纵队第四、第九旅(6月,第五旅调归淮南军区建制)南下,越过陇海铁路进入淮北地区待机。7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发起朝阳集战役,进攻东犯朝阳集地区的困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二旅,指定韦国清统一指挥。
  韦困清闻令而动,部署下净利索:第四旅主力攻取朝阳集以东九顶山、杨山头及朝阳集东北风凰山、张山口一带山地;第九旅进入朝阳集以北杨桥地区打援,同时保障主攻部队侧翼安全;山东野战军第七师主动出击苏北双沟之敌,阻其南援朝阳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负责攻占朝阳集以南渔沟据点,阻击灵璧之敌北援。
  7月26日晚,各部队发起攻击,激战至29日下下午,攻克朝阳集,战斗胜利结束,全歼敌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二旅。这是淮北反击困民党军进攻的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淮北解放区军民自卫作战的斗志。
  1946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集中25个旅,兵分四路向苏北、鲁南解放区进犯,企图一举“结束苏北战争”。12月13日,其中一路敌人整编第六十九师、第十一师由宿迁出动: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率领第六十旅,并指挥整编第五十七师预三旅、整编第二十六师第四十一旅等部为左翼,向新安镇(今新沂)进攻;整编第十一师为右翼,向沭阳进攻。陈毅、粟裕查明敌人进攻部署后,决心对敌精锐整编第十一师进行坚决阻击,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左翼较弱之敌,是为宿北战役。至12月17日晨,攻击部队完成了对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所辖各部的合围。17日14时,韦国清奉命率领第二纵队攻歼同守人和圩之整编六十九师师部。至19日凌晨2时,全歼圩中守军,敌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俘虏少将副师长饶少伟、少将参谋长张东彝等3000多人。第二纵队实力倍增,韦国清大展拳脚
  1947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地区新四军、八路军部队都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第九旅和原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主力合编,组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韦国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吲样称为第二纵队,但实力倍增,韦困清更盼着打大仗!此时,困民党军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调集19个整编师49个旅近30万人于徐州以东、胶济铁路以南地域,企图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2月中旬,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心声南击北,韦国清奉命指挥第二纵队、第三纵队佯装野战军主力,大造与敌决战临沂的声势,牵制南线之敌不使之快速北进,保障野战军主力在北线莱芜地区成功全歼李仙洲集网。   1947年3月起,随着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困民党军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集中兵力对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5月12日,为打破困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首长抓住战机,采取“猛虎掏心”战法,大胆从战线中央聚歼国民党精锐整编第匕十四师,发起孟良崮战役:以6个纵队担任主攻,以第二纵队等4个纵队担任阻援,誓要围歼整编第七十四师于孟良崮地区。13日黄昏,主攻部队开始出击,周围敌人疯狂增援。韦国清率领第二纵队与第匕纵队一起,在青驼寺担任阻击敌整编第四十八、第八十三师的任务。他指挥部队激战3昼夜,打退敌军多次猖狂进攻,使其无法向孟良崮方向靠近,保证了主力部队作战。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一个网共3.2万人,创造了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精锐的范例,对挫败敌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
  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
  主力组成外线兵团(亦称西线兵团),巾陈毅、粟裕率领转入外线作战,参与开辟中原解放区,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策应山东内线兵团(亦称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和华中部队作战;由第二、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组成内线兵团,许世友担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委,坚持山东内线作战,牵制和拖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问接配合中原和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作战。9月初,国民党军胶东兵团出动6个整编师和重新组建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一部,猖狂进犯胶东解放区。在许世友、碌震林指挥下,韦国清率领第二纵队先后参加了胶东阻击战、胶河反击战、胶(县)高(密)追击战、莱阳攻歼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至12月初,胶东保卫战共歼国民党军6.3万多人,粉碎了其对胶东解放区的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西线兵团在外线的战略进攻作战。
  1948年1月,第二纵队奉命集中诸城以南地区休整,进行整党整军,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根据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各项指示,韦国清认真研究借鉴兄弟部队的成功经验,针对第二纵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部署安排,周密组织,保证新式整军运动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新式整军运动,纵队干部、战士阶级觉悟和政策水平普遍提高,組织纪律观念大为增强,党的组织和领导在部队中得到进一步加强,部队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得到有效克服,官兵军政素质和部队战斗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履行更加艰巨的战斗任务。第二纵队编入苏北兵团 韦国清独当一面 1948年1月底,中央军委命令,韦国清率领第二纵队巾山东南下苏北,与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苏北兵团,韦国清担任司令员,陈丕显担任政委,姬鹏飞担任副政委。2月17日,韦国清辞别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第二纵队由山东胶南地区出发,经过连续长途行军,于3月14日顺利到达苏北阜宁以西羊寨地区,与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会合,正式组成苏北兵团。苏北、苏中、淮北、淮南所有地方武装,统一归苏北兵团指挥,担负华中战场的作战任务。从此,苏北地区成为南线战略进攻的一个翼侧战场,韦国清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韦国清率领第二纵队rf1山东直驱苏北,使困民党军错误判断:华东共军主力拟经苏中南渡长江,意图直取南京。国民党军急忙从山东战场抽调2个整编师,从大别山抽调1个整编师,火速增援苏北;同时,放弃沭阳几、阜宁等县城,大幅收缩兵力,加强长江北岸沿江防御。韦国清与兵团其他领导研究决定:趁敌军调整部署及其援军尚未全部到达之际,集中兵团部队迅速对益林镇整编第五十一师一一三旅实施围歼。韦困清命令第二纵队主力担任主攻,其他各部阻击或牵制。3月16日黄昏,战斗打响。经多日彻夜激战,至19日拂晓,益林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困民党军7000多人,俘少将旅长王国等3000多人,苏北兵网取得了初战胜利。
  1948年5月中旬,为把苏北兵网消灭或打垮,国民党军气势汹汹而来,以整编第四、第二十五师为南兵网,由东台地区北犯;以整编第七十二、第八十二师为北兵团,巾阜宁东犯;两部相向对进,企图夹击苏北兵网于盐阜地区。韦国清、陈丕显决心集中兵团主力发起盐南战斗,在盐城以南伍佑地区先给敌南兵团以有力打击。23日拂晓,战斗发起,经3昼夜激战,歼敌3000多人。因敌北兵网已占阜宁,韦国清等于25日晚下令部队跳出敌军合击圈,于29日成功转至外线,粉碎了敌人的计划。
  1948年6月,国民党军中原战场告急,决定由苏中、苏北地区调兵增援。韦国清、陈丕显为牵制当面敌军,策应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豫东战役和兖州战役,决心集中苏北兵网主力在苏北军区和山东滨海军分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向陇海铁路东段地区及其以南地区发动攻势。6月21日,韦国清命令第二纵队首先在陇海铁路东段向敌守军发起攻击,至23日,攻克墩尚、房山、城头、阿湖等据点10多处,歼敌军4000多人,控制该段铁路。随后,乘敌军大量西渊,苏北地区守军薄弱、兵力分散之机,韦国清、陈丕显又指挥苏北兵团发起涟水战斗,歼击涟水及淮阴、淮安地区敌军。韦圉清命令,7月3日,第十一纵队主力包围涟水城,第二、第十二纵队于该城以南、以西地区阻援。经3天激战,6H晨占领该城,全歼守军整编第四十四师1个网和涟水保安网等3000多人。7月中旬,苏北兵团又乘胜向运河沿线扩张战果,攻占洲阳、宿迁等地城镇,又歼整编第二十五师一部及保安团等2000多人。涟水地区作战,共歼敌军9000多人,有力策应了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使整个苏北解放区基本恢复。
  1948年9月1日,韦困清奉命率领苏北兵团主力北上,参加济南战役打援作战。3日,苏北兵团主力冒雨出发,当日即与敌军整编第六十四师遭遇。苏北兵团北上意图一被察觉,立遭敌军3个整编师攻击,数度展开激战。韦国清不为敌人纠缠所动,指挥部队摆脱敌人,于18日到达滕县以东指定位置,迅速进入打援阵地,与第一、第六、第七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一起,准备打击巾徐州北援济南之敌。巾于解放军打援兵团严阵以待,敌人援军惧怕被歼,行动迟缓。9月16日,许世友指挥的济南战役打响,至24日,全歼济南守军10多万人,从徐州北援的敌军闻风回撇。济南战役的胜利,一方面是攻城部队锐不可挡,另一方面是打援部队严阵以待,解决了攻城部队的顾虑。苏北兵团加入淮海战场,韦国清出色完成任务   1948年1 1月6日,解放战场南线决战的淮海战役打响,韦国清率领苏北兵团参加了这次战略性决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苏北兵团的主要任务是牵制、阻击驻徐州国民党军邱清泉兵网、李弥兵网,保障主攻部队消灭黄百韬兵网。韦国清指挥苏北兵网主力及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于6日晚由苏北赣榆向西南方向迸发,插向新安镇(今新沂)以东阿湖地区,按照预定方案展开阻击作战。由于蒋介石下令刘峙集网于11月6日全线收缩,黄百韬兵网加紧西逃,战场形势发生变化,韦国清奉命挥师于8H晚越过陇海铁路,向苏北雎宁与徐州之间大王集、双沟镇方向开进,追赶超越黄百韬兵网,于11日进至宿迁西侧地区,将敌军南逃之路堵住。在主攻部队达成对黄百韬兵网包围后,韦国清又率部西驰,向徐州东南急进,侧击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并于12日在睢宁大王集地区歼灭向徐州撤逃的黄百韬部第一0七军1个师,迫使敌军长孙良减率领军部和1个师投减。为减轻正面阻击部队的压力,韦困清命令部队不顾敌军火力威胁,向徐州东南郊逼近,猛击邱清泉兵网右翼,炮轰徐州机场,迫使徐州守军调兵应战,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主攻部队全歼黄百韬兵团。
  淮海战役第二階段,韦国清奉命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二、第六、第十三纵队,南下宿县(今宿州)、西寺坡,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网北援,以保障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网于双堆集地区。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网形成合国后,华东野战军对李延年、刘汝明两兵网rf1阻击牵制改为攻势钳制。李延年、刘汝明见势不妙,遂于11月26日晚仓皇南撤。韦圉清指挥3个纵队迅速发起追击,歼灭敌军2000多人,迫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网退回蚌埠,从而拉大了与黄维兵网、杜聿明集团的距离,打破了国民党军三路会攻宿县、打通津浦铁路的计划。
  11月30日,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网放弃徐州,沿徐州、萧县至永城公路西撤,企图经永城、涡阳、蒙城南下,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合力南逃。华东野战军首长判明杜聿明集网动向后,立即令各纵队展开多路追击。这时,韦国清刚刚率部结束对李延年、刘汝明两兵网的追击作战,未及休整,接到命令,即率第二、第十一纵队从同镇出发,以最快速度轻装北上,对杜聿明集团实施迂回拦击。部队忍饥挨饿,昼夜兼程,途中还根据敌情变化几次调整行军路线,强行军150多公里,于12月4日、5日抵达永城东北地区,与友邻部队一起封闭了杜聿明集团西撤退路,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永城东北陈官庄、青龙集地区。之后,根据华东野战军首长指示,韦国清统一指挥第二、第八、第十一纵队于西南方向构筑纵深防御阵地,坚决阻止杜聿明集网南逃。5日晚,孙元良兵团孤军向西南方向突围,其一部进入第八纵队阵地,韦围清命令部队坚决实施拦截、围歼,于6日将兵团大部歼灭,敌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潜逃。与此同时,邱清泉兵团火力全开,连续向第二纵队防守的张楼阵地攻击,企图由此破围南逃。韦围清指示各部合理配置兵力,严密构筑防御工事,并亲自到主要阵地检查、指导,进行战场动员,终于成功粉碎了邱清泉兵团突围企图,还逐步紧缩了包围圈。
  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为配合平津战场作战,中央军委指示淮海前线各部,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根据总前委部署,苏北兵网作为第一线部队,边国闲敌军边休整,同时对杜聿明集网展开强大政治攻势,进行总攻的各项准备。12月25日,天降大雪,整个战场银装素裹,被围敌军缺柴少米、饥寒交迫,韦困清抓住机会,亲自组织第二纵队向敌军散发毛泽东主笔的《督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并根据掌握的情况,给纵队当面之敌营以上军官每人送去一封劝降信。在对阵日记中,敌军团长李振龙心惊胆战:“共军二纵的政治攻势真是无孔不入,他们连姓名、家世都很清楚,这样单刀直入的做法,的确令人突害怕。”20天内,投减人数达1000多人。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组成东、北、南3个突击集网,同时对杜聿明集网发起总攻击。韦国清指挥第二、第八、第十一纵队组成南集团,由南向东北实施攻击,部队利用挖掘的交通壕迅速突入敌军阵地,接连攻占村落据点,逐步压缩敌军控制区。战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网,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敌军55.5万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中,韦国清率领苏北兵网发扬顾全大局、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作风,转战1200公罩,出色地完成了牵制、追击、堵截、围歼等各项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担任第十兵团政委,韦国清与战友同心协力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网,韦国清担任第十兵网政委,叶飞担任兵团司令员,下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和两广纵队,共10.8万人。
  第十兵网一成立,就面临渡江战役考验。韦国清与叶飞同心协力,积极抓好兵团的休整和渡江作战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政策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沿江防御部署、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着力抓好水上练兵、水手训练和船工选调教育等工作。
  按照中央军委和渡江总前委的部署,渡江作战分东、中、西3个突击集网,东集网巾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网指挥的8个军及苏北军区3个警备旅组成,南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在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至如皋县张黄港段渡江。根据第三野战军指挥部部署,第十兵网从靖江西侧渡江,突破对面江阴要塞,然后直插敌军纵深金坛、宜兴、吴兴地区,切断南京敌军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通道。
  4月20日, 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晚,东突击集团展开渡江作战。21日19时30分,叶飞、韦国清准时发出渡江命令。各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并肩南渡,直指敌军防御重点地域江阴一带。韦国清和叶飞为实施靠前指挥,随第二十八军第一梯队渡江;22日,他们在南岸设立指挥部,指挥部队向纵深迅猛发展。   第十兵团渡江后,叶飞、韦圈清指挥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军兼程南进,会同兄弟兵团各军,于郎溪、广德地区歼灭南逃敌军6万多名;与此同时,他们命令第二十九军从江阴、无锡一线向苏州进军。4月27日晨,苏州解放。
  苏州解放后,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韦困清担任军管会主任,并任中共苏州市委书记,领导苏州市军管和支前T作。在接管苏州过程中,他特别强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由于执行政策稳妥,工作方法得當,接管工作顺利。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古老的苏州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工厂开工,商店营业,学校复课,市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井然。
  1949年6月,第三野战军首长确定第十兵团执行进军福建的任务,叶飞、韦国清随即组织部队在苏州、常熟、嘉兴地区,进行进军福建的准备工作。7月2日开始,叶、韦率部陆续从嘉兴车运至浙江江山和江西上饶,然后徒步向南开进。
  韦国清意识到,进军福建,冒着酷暑,行军、打仗异常艰苦,提出要做好政治工作,并作出具体指示:认真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重要文章,搞好以提高新补充兵员政治觉悟为重点的阶级教育,加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根据韦困清的指示精神,兵团政治部下发了政治工作指示,各级政治机关进行了有力的思想动员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行军途中,指战员以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克服疾病流行、土匪袭扰、气候恶劣等困难,忍着饥渴和蚊叮虫咬,冒着酷暑行军,于7月26日抵达福建建瓯、南平、古田地区。
  8月11日,经过精心准备,叶、韦指挥部队发起福州战役;23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敌军4万多人。福州解放后,韦国清担任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市长,同时兼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建军区副政委。福州市的接管T作巾省、市两级共同进行,在韦国清组织领导下,仅用两个月便顺利完成。接收中,韦国清领导军管会工作人员及时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稳定金融秩序和市场物价,打击反动残余势力,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对万余名旧职人员进行处理和妥善安置。
  在成功接管福州的日子罩,韦国清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结束了他在华东解放战场的战斗岁月,而他在华东解放战场的不凡表现,也获得华东野战军首长乃至中央军委首长的关注。
  1950年春,应越南党和政府多次邀请,中圈政府派出抗法援越军事顾问团,中央军委决定派韦围清出任顾问网团长,率网奔赴抗法援越战场。
其他文献
末成名前,他买不起缎质床单、Ducati摩托车,也没有追星族尖叫陶醉在他的演唱会上,更没有少女们像朝圣般崇拜,只为了摸一摸他坐过的钢琴座椅;有的只是这一小片间距,从皮沙发到蓝绿色墙壁间的金黄色地板,坐落在东台北这一栋灰色大楼上,阿尔发唱片公司的录音室内。  这是周杰伦当年仅有的小天地。一个可以让他蜷身小睡的狭小缝隙,他在这里反复梦到旋律和歌词,当曲子的片段像梦游般泉涌而来,他就会起身,踉跄地走向键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部的莽莽群山中,穿行着一条约1米宽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就是黔桂占道。它是历史上连接贵州、广西两省的交通要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郎通南越的古商道  黔桂古道是秦汉时期西南地区通往合浦的重要通道。汉武帝因“南越地东西万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想出,兵讨伐,便派唐蒙出使南越,打探虚实,找JLIJ,一条“制服南越”之路。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建
在没有传呼机、手机、电话,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写信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一代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就曾经写过《谈谈写信》《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等两篇文章指导青年如何写信。文章一经刊发,祖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来信向他求教或探讨学术问题。 “我每天收到三五封信,多到八九封。”对于这些来信,王力全都认真阅读,然后工整严谨地回信。由此,王力先生寄出的书信不少,但由于时间久远,书信又系私人物件,收信人也较少公开,所以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
1948年5月,当了8年军统局和保密局总务处处长的沈醉,被毛人凤“充军”到了云南,担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究其原因,还得从保密局的一场内讧说起。  1948年初,沈醉出差回到南京,心里特别高兴,因为1947年12月5日,蒋介石终于免去郑介民在保密局内部的一切职务,由毛人凤接任保密局局长。这是毛人凤的“成功”,也是沈醉的“成功”。若不是沈醉导演的一场“祝寿戏”,若不是他暗中搜集了不少有关郑介民污贪、占
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谁是我一生挚爱的朋友?  问询巍峨的高山,  思索绵长的河流,  寻找历史的足迹,  放眼无限的宇宙。  是书!  记载了五千年的悠悠中华史,  诠释着古老智慧的人类文明;  传承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揭示了正义与邪恶、是与非、美与丑等千古不变的真理。  书籍会使我们更加聪明与智慧,勤奋而博学;  书籍会使人类由贫穷走向富足,由平凡走向伟大,由黑暗走向光明。  因为书—
1936年6月21日,国民党陕北地方武装第八十六师高双成所部趁红军主力部队西征,后方空虚,突然偷袭瓦窑堡。面对敌人的突袭,当时瓦窑堡的守军仅有一个警卫连,中共中央机关面临险境,红军大学的学员紧急应战,掩护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安全撒出瓦窖堡,一场猝不及防的险情得以化解。敌人偷袭瓦窑堡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直罗镇大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依
她天生就是一个反叛传统的人,她反叛古典芭蕾的刻板程式,她被视为“把解释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者”。    骄傲的伊莎朵拉    虽然我的舞蹈已经得到了许多名人的赏识,但是我们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稳定,常常为无钱支付房租而犯愁,或者因没有钱买煤生炉子而受冻。但即使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中,为了能用舞蹈动作表现自我,我也能独自在凄冷的排练房里一连站立几个小时,期待着灵感能在刹那间来临。最后,我的情绪终于
艾金斯出生不久,父母发现这孩子不太一样,确切地说,是有些智力障碍。尤其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上,单向思维的小艾金斯显得异常幼稚笨拙。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艾金斯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他的父母希望能使他有所改变,但低能的艾金斯很快让人失望了。尽管他非常努力,但天赋实在太低。队员们已经分组对抗了,他还站在篮筐下练习罚篮。   几个月之后,艾金斯所在的篮球队参加了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联赛。他们运气不太好,
1945年初,在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发生了特务田凯枪杀重庆电力公司工人胡世合的一桩惨案。特务的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和广大群众的义愤,一致要求严惩凶手,保障人权。以这场惨案为导火线,掀起了一场以重庆工人为主,社会各界纷纷参与的反特抗暴运动。在中共南方局的秘密领导下,迫使国民党当局枪毙了杀人凶犯,举办了公祭和声势浩大的送葬游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胡世合事件”的发生  20世纪40年代,由于重庆成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