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李伯重先生关于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3篇论文进行评述。李伯重先生从水稻生产入手,延伸到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情况,阐释和归纳出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对明清江南经济史的独特见解,为今后研究和利用史料来论述观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南农业;明清;经济发展;水稻;集约
  中图分类号:S-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3-0070-03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李伯重先生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并著有《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等3篇论文。在对这3篇文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做出评价。
  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3篇论文均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从题目就能简略了解到李伯重先生所进行的探讨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时间为明清时期;地点为江南;对象为农业经济;着眼点为发展特点。
  在我国农业经济史上,探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李伯重先生认为自唐代后期以来农业生产技术是在进步的。因此,有必要尝试研究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2) 李伯重先生认为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唐代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的论著较多,关于江南农业、商业、市镇、赋役和社会生活的论著尤为突出,显示出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圈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对江南农业进行动态考察,以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的农业状况。
  2 论文选用的材料
  李伯重先生的三篇论文所使用的材料均以文字记录史料为主。其中,地方志使用频率最高,有《南浔镇志》《菱湖镇志》《湖州府志》和《杭州府志》等。现就论文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举例说明。
  《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一文中通过使用三则材料来研究、論证明清江南水稻种植中劳动投入量的估数。这三则材料分别是孙志熊《菱湖镇志》中的万历时湖州归安种稻、万历《通州志》卷2“疆域志”中的万历时通州水稻种植、包世臣《齐民四术》第一“农一”中的嘉庆时江南种水稻。另外,为更好地理解估数,更清晰地掌握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李伯重先生还参考了《沈氏农书》“运田地法”中的有关材料。
  《“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一文中通过使用明清史料中一些关于蚕桑业生产中劳动力价格的材料来支撑蚕业生产中的劳动投入。例如,运用《蚕经》九之“戒宜”和明万历人庄元臣所著《曼衍斋草》来解说每667 m2桑园上劳动投入的情况。
  《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一文中,通过使用姚廷璘《历年记》所记载的自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期间上海一带的棉田667 m2产量数字统计来解释在松江东部种棉的经济效益比种稻高。而后,就种稻和种桑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投入进行比较,得出种桑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稻的结论。此外,还使用张履祥和包世臣的论点来说明种植经济林木的经济效益亦颇高,进而提出明清江南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经济效益提高的观点。
  3 作者的主要观点
  从整体上看,3篇论文共同的立论依据是:自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农业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对江南经济史进行专门研究的意义非凡。李伯重先生的主要观点如下:
  《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一文阐述三大问题:1) 明清时代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有所提高及提高的方式;2) 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达到的水平;3) 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的可能性。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江南水稻生产的集约程度仍有所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以肥料投入为中心的资本投入。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推动江南农业经济发展。
  《“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一文先后讨论三个问题:1) 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业中的劳动投入;2) 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业中的资本投入;3) 明清时期蚕桑业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与水稻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的比较。通过对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桑争稻田”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改稻种桑引起的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比水稻生产自身集约程度的提高的余地要大,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一文通过分析江南平原、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出结论:明清时期江南人民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比之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并没有达到顶点,尚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今后江南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水平。
  4 作者的论证逻辑
  李伯重先生这三篇论文的论证逻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经济学方法的运用。论文除使用传统的历史学方法以外,还特别注意经济学方法的运用。在分析问题时,使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根据和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尤其是突出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方面,论文有意识地使用定性分析,在结论归纳时采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研究手段,如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的分析、对投入—产出关系的重视等。另一方面,论文使用定量分析。以明清文献为资料基础,进行很难精密的定量分析,但对论文定量分析所得的各项结果,只能大体上做到准确。在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合理运用,能使研究更具科学性。   2) 注重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论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观察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为更深刻地认识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论文一方面广泛吸收农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直接运用农学原理去探讨问题。
  3) 注重比较研究。判断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程度,需要有比较对象才能得出结论。论文在“蚕桑业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与水稻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中进行大量比较。
  5 论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李伯重先生对明清江南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对当今社会农业发展进行思索。完成这3篇论文后,李伯重先生還发表了《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和《“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李伯重先生也认为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尚存继续探讨的空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江南农业经营规模及收益方面的研究;二是明清江南农业结构与同时期欧美农业结构之间的比较研究。
  6 结语与建议
  这3篇论文的论证在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说精确,但受限于史料贫乏,行文有一点粗糙。深入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史时,建议灵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同时附上相关计量单位的折算结果,使之更为明了。
  李伯重先生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需要补充的是,建设现代化农业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业是具有用武之地的广阔天地,而不是贮存剩余劳动力的场所。发展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会造成农民失业。“三高农业”模式是一种用较少农业资源、活劳动和资金投入,获得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一种农业模式,它与传统农业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用机器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李伯重.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J].中国农史,1984(1):24-37.
  [2] 李伯重.“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J].中国农史,1985(1):1-11.
  [3] 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农业考古,1985(2):150-163.
  [4] 李伯重.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J].中国农史,1986(3):1-19.
  [5] 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商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J].中国农史,1996,15(1):1-14.
  [6] 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黄柱邦.我国农业现代化探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战场物联网(IoBT)将加速改变未来作战形式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强国竞相开展战场物联网(IoBT)的战略规划。从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L)发布的《未来陆战展望》可以看到,美军非常重视利用IoBT来应对未来跨域协同、无人化以及网络化作战环境,以此来保持并增强其战场优势。鉴于此,美陆军于2017年就成立了"战地物联网合作研究联盟"(IoBT CRA),ARL资助研究联盟2500万美元,
摘要:免耕播种机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以保证田间作业质量。对2BQMJ-2型播种机进行破茬防堵机构改进,并通过田间试验考察改进后机具的田间通过性能,检验破茬作业质量,验证改进后破茬防堵机构的工作可靠性及结构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播种机切茬防堵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效果良好,田间通过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农业机械;免耕播种机;通过性;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二战爆发之前,德回开发了一款用于在飞机上进行射击训练的MBK 1000相机机枪。该装置并不能发射真正的枪弹,而是靠发射操作来拍摄照片,以对机枪手的瞄准射擊进行分析评估。为了提高拟真度,MBK1000相机机枪的设计及操作与当时德军标准装备的MG15轻机枪几乎相同——飞机机枪手训练面临棘手的难题  长久以来,尤其是刚刚发明飞机以及将机枪架设在飞机上射击的早期,对于在飞机上射击的机枪手的训练都是一项非常
曾扬明,全国青年名师,福建省特级教师。主张“让学”教育理念,倡导“表达本位”课程观,提倡语文教师要做儿童言语实践的“策划者”。  “让学”课堂,追求的是真实的学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策划专业的言语实践活动。所谓专业的言语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触摸知识,在已知的基础上找到未知,进而言语能力得到提升。但有课堂的活动,不等于有学习真实的存在,我们有必要进行科学诊断。  活动中语文
游骑兵转轮手枪是德国Korth公司推出的一款客户定制型产品,采用单动/双动设计。该枪外观整体为黑色,枪管護套采用镂空设计,镂空处可以看见内部的银色不锈钢枪管。枪管护套顶部设有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相关附件。击锤为银色,同样采用镂空设计。握把由胡桃木制成,前部设有指槽。准星较大,为固定式,不可调整,缺口式照门可左右调整。该枪由夜鹰公司进口至美国销售。其全枪长225mm,枪管长101mm,发射.357马
國家新闻出版署推荐优秀报刊  中国科协重点推介科普期刊
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不仅是把握教育现状、解决教育问题、完善教育政策、改进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顺应国际教育评价改革趋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消解教育质量评价积弊的需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许多国家把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然而,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世界公认的教育领域的
Edge侦察步枪是科伯特动力公司推出的一款M16系半自动步枪,其外形设计颇具特色。机匣棱角分明,无论是辅助推机柄,还是導壳板均是如此。铝合金制护手截面为八边形,同样棱角比较明显,除顶部外,护手其余7个侧面均加工有长条形散热孔。另外,护手前端上、下、左、右均向前突出一个尖尖的突齿,令人望而生畏。护手前部上下均加工一段短导轨,供安装相关附件。弹匣座前部设计有握持槽,扳机护圈加大设计,即使戴手套也可操作
摘要:分布式电源(DG)的并网对配网的运行和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分析常见DG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前推回代算法,考虑到该算法中PV节点处理能力较差,引入无功修正,同时分析DG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在IEEE33节点系统中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系统电压和网损有影响,一定程度的无功注入会降低网损。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回代;网损  中图分类号:TM744
原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放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文化又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陈玉琨提出学校发展三阶段论:人治——法治——文治。现在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影响到校园管理,我们到底是为饭碗教书,还是为事业而教书?  五年前的新桥学校,刚由五校合并而成,校舍是六十年代葛化子弟学校的旧址,中小学共用一个渣土操场,这样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