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方法,助推理解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00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奇妙的泡泡”游戏。一天,裕裕好奇地问我:“老师,洗洁精还可以用来洗碗的。昨天,我帮妈妈洗碗时,妈妈就叫我用洗洁精来洗,结果碗上的油污都被洗掉了。老师,洗洁精的本领真大,它是怎么打败油的?”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说洗洁精能去油污,可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看到孩子们对洗洁精的功能有这么浓厚的兴趣,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点,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继续探究学习的机会。不过,教师自己首先得将原理搞明白。于是,我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又翻阅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最后了解到:同体积的,密度越小的物质,重量也越轻。油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比水輕,会浮在水面上。如果放入洗洁精,洗洁精具有分离、包围油分子的功能,能把油分子从物体上分离出来,使他们悬浮在水中。因此,用洗洁精可将有油污的餐具洗干净。可是,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方案:
  师: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放了许多水。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油。)
  教师请一名幼儿把油倒进水里,然后请孩子们观察水和油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是为什么呢?
  师:这是因为同体积的,密度越小的物质,重量也越轻。油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你们看,油宝宝和水宝宝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师:这又是什么呢?(教师出示洗洁精。)
  教师再请一名幼儿在杯子里倒入一点洗洁精,用筷子搅拌几下,然后请孩子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油不见了,好像跑到水里去了,水也变白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分离、包围油宝宝的功能,洗洁精把成团的油宝宝分离开来,变成一个个很小很小的油宝宝,再把很小的油宝宝包围住,油宝宝就能跑到水宝宝那里了。当我们用带有洗洁精的抹布洗碗时,抹布在有油污的碗上揉呀揉,洗洁精、水和油就跑到一起去了,再用清水一冲,它们就都跑到水槽里去了,碗也就洗干净了。
  孩子们对于简单的操作过程很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积极配合,跟着活动过程提出各种想法。当我向他们介绍完水、油分离的科学现象后,我想孩子们一定理解了洗洁精为什么能去油污的原因了。于是,我请一个孩子再来说说洗洁精为什么能去油污。可是,连请了几个孩子,他们都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还是不明白呢?我再次进行了反思:虽然我是通过操作的方式来解释水、油分离现象的,但我仍然是通过自己的话语在向幼儿解释水、油分离的现象,幼儿并没有在关键环节得到操作探究的机会。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幼儿理解这一科学现象呢?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我决定让幼儿用读画的方式来理解这一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一本图画书《消失的油》。第一页,我用黄色笔画了一个大大的不规则图形来表示油污,又画了许多在哭的水滴,使幼儿明白油宝宝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的力量很大,水宝宝不能打败他们。第二页,我用黄色笔画了大大的一堆油,并画了微笑的洗洁精宝宝,洗洁精宝宝进入油宝宝的家后,将紧紧靠在一起的油宝宝打散,并把一个个油宝宝紧紧地包围住。第三页,我画了被洗洁精包围住的油宝宝和在笑的水宝宝,然后画了洗洁精包围住的油宝宝和水宝宝在一起的情景。幼儿通过读画终于明白被洗洁精包围住的油宝宝本领很小了,这时水宝宝就能将他们冲掉了。
  另外,我又设计了几个操作环节:一是在碗里倒入油,用清水冲,碗上的油没能被水冲掉。二是在带有油污的碗里倒入少量洗洁精,用力揉抹,洗洁精和油融到了一起。三是用清水冲洗带有洗洁精的油,水把洗洁精和油都冲掉了,碗洗干净了。在活动过程中,我请了几名幼儿和教师一起操作。幼儿通过图片讲解和观看操作,终于能够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语来讲解水、油分离的现象了。
  孩子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操作与思考,终于明白了水、油分离的现象,他们觉得科学很奇妙,也开始初步意识到世界上的许多现象都是有产生原因的,充满了奥秘,能够探索这些秘密是多么有趣。我也进一步意识到作为教师,应当多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懂得科学虽然是神秘的,但不是枯燥和抽象的,它是有趣的、有用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其他文献
祖国母亲的生日快到啦,送什么给她好呢?嗯,就送她一个化妆盒吧!这可不是一般的化妆盒,它可神奇了!它负责祖国一年四季色彩的变换,令山更绿,水更清。  在春天,我想给祖国化个淡妆,把青绿粉撒向大地,地上冒出了嫩芽,树上的新枝开始勃发。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在树下捉迷藏,大人们则在田地里种菜、养花……好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啊!  在夏天,我想让祖国换上浓妆,将浓浓的深绿粉撒在树上,橡树撑开了墨绿的大
幼兒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我们班委托园里的保安在小菜地里种了花生,可惜的是,大多数孩子没能亲眼看到花生长叶、开花的过程,只是通过我发在班级微信群的一些照片了解到花生正在长大。暑假后,孩子们升入中班。一天散步时,我带孩子们走进花生地里。我拽住一束花生茎,使劲一拔,从地里拔出了一簇花生。看到带着泥土的花生,孩子们开心地喊:“花生结果子了!”他们发现花生原来是藏在泥土里的,都想自己挖。于是,我请他们想
小气,使我变得孤独。每当我和一帮同学玩得疯狂的时候,总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件令我非常后悔的事。很多人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是我捉不住我的方向盘,总是把小事变成了大事,同学都不和我做朋友了。  十几分钟前,我和同学还是一帮正在玩得疯狂的好朋友,个个都捧腹大笑,不知玩得多么开怀。可是,十几分钟后,我和她们就闹翻脸了,怪的是我处处都要别人忍让。我和同学们已经不理不睬几天了,像是在战场上冷战,孤军作
江阴华士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自2014年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以来,他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了“回归儿童”的课程改革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这一专辑,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的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在幼儿解决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环境与幼儿经验获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经验;有意义的环境应该聚焦幼儿日常生活,记录幼儿发展轨迹,承载幼儿不断生成的需要,与幼儿经验的生长互融互嵌。  一、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前提  我们认为,开放的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的前提。开放的环境不应该都是预先准
浙江省是全国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的省份之一,2006年宁海县共有幼儿园15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37所,小规模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00人以下或规模设置在6个班以下的非乡镇中心级的民办小规模幼儿园(简称“民办小园”)]124所,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80.5%,占民办园总数的90.5%。“民办小园”凭借着“少投入、低收费、近区域、活机制”等优势,吸引了43.6%的幼儿入园就读。但它同时也呈现出数量多、质
如果幼儿扮演反面角色只是為了寻求游戏中的快乐与满足,释放剩余的精力,实现与同伴的交往互动,而不是为了伤害他人,那就不该将这种行为与真正具有破坏性的负面行为等同起来。游戏中的“小偷”是由之前扮演“顾客”“营业员”的幼儿轮流扮演的,说明幼儿已意识到在游戏中角色可以经常发生转换,游戏一结束,“我”自然就不是“小偷”了。教师应该相信,大班幼儿已可以对游戏中的反面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反面角色有所区分。幼儿在扮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顺势应时,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12月23日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这是继1979年全省托幼工作会议之后,近30年来再次召开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政府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幼儿园共同发展的
不知怎的,我读完《铁丝网上的小花》一书后,泪珠不由得往下掉,我的心似乎在颤动,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一片花草葱茏的山坡。  在二战时期一个德国的小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名叫罗斯·布兰奇。出于一次偶然,她看到了一群不幸被敌人囚禁在空地的铁丝网里瘦弱不堪的人。此后,小女孩常带着食物去那儿。可有一天,罗斯·布兰奇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空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的铁丝网上悬挂着一朵小花。  花,象征着和平,憧憬着生活的
有两个非常吝啬的人,现在成了邻居。  一天, 一幢房子的主人对佣人说:“到隔壁去借一把锤子来!”  佣人敲开邻居的门,说明来意,这家主人问他:“你是用锤子敲木钉呢,还是用来敲铁钉?  佣人回答:“敲铁钉。”  “那我就不借给你了!”  佣人问:“为什么呢?”  “你真是愚蠢。敲木钉,用多少次都没关系;敲铁钉,锤子不是容易损坏吗?”  佣人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主人听了,气呼呼地说:“世界上竟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