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intraperitoneal free cancer cells, IFCCs)的阳性率,分析不同时点IFCCs的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的119例胃癌患者,取开腹后即刻、手术操作完成后即刻、冲洗腹腔后3个时间点,分别以300~400 ml生理盐水灌洗腹腔并收集灌洗液,进行传统离心法细胞学、滤膜法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方法检测IFCC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生存曲线。

结果

3个时点传统细胞学法检测IFCCs的阳性率分别为16.8%、20.7%、11.2%,免疫细胞化学法阳性率分别为28.6%、38.8%、20.7%, RT-PCR法阳性率分别为39.3%、69.5%、50.8%。RT-PCR法检测IFCCs的阳性率高于传统细胞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P<0.05)。开腹后即刻时点,经任一方法检测IFCCs阳性患者的短期预后较阴性患者差(P<0.05)。手术操作完成后即刻时点,仅传统细胞学法检测IFCCs阳性患者的短期预后较阴性患者差(P<0.05)。

结论

IFCCs阳性胃癌患者的短期预后较阴性患者差;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前为检测IFCCs的最佳时机;手术操作可能增加IFCCs的脱落风险,手术操作完成后腹腔冲洗可减少IFCCs。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巨大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19例巨大肝血管瘤(直径≥10 cm)患者的资料,并根据瘤体直径分为2组,10~<20 cm组、≥20 cm组,比较瘤体大小对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全组共119例患者,瘤体直径(16±7)cm,10~<20 cm组88例,≥20 cm组31例;伴有贫血、血小板降低、低纤维蛋白血症者分别为23、7、17例,均以≥20 cm组更多见(P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病理标本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6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E2和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GE2和COX-
目的探讨乳腺癌5年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达5年,共327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和Log-rank检验比较,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4例(10.4%)患者在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发生了局部复发,42例(12.8%)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3
目的探讨miRNA-30a-3p通过靶向作用自噬相关蛋白3(Atg3)介导的自噬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癌肝组织中miRNA-30a-3p、Atg3含量及其相关性;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模拟饥饿环境诱导自噬,LC3自噬双标腺病毒转染肝癌细胞以检测自噬体形成情况。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3(Atg3)、泛素结合蛋白(p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肝肠吻合术治疗复杂高位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88例复杂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行常规胆肠吻合术(对照组),45例患者行肝肠吻合术(观察组)。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胆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4±3)min、(15±3)min(t=12.48, P<0.05);出血量(384±51)ml、(280±41)ml ( t=10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