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感知 自主探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9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用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每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这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课件出示长方形,学生口答面积。
  生:3×10=30(平方厘米)。
  师:你们都用长×宽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点击课件,6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现在又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长方体的相对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师:你们掌握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评析:利用平面图形作为课堂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利用6个面围成长方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由面到体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复习,也为本节课探究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到这个题目(板书),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生:……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要想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就要先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同学们,你能摸一摸老师手中排球的表面吗?摸一摸饮料盒的表面吗?找一找你身边物体的表面,比如课本的表面、书桌的表面、铅笔盒的表面。
  学生活动:动手找一找、摸一摸。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在摸课桌的面。那这是课桌的表面吗?
  教师动手摸课桌的一个面。
  有的学生沉思后回答不是,有的学生钻桌子底下去摸了。
  师:看来任何物体都有表面。那长方体的表面呢?
  生:长方体的所有的面就是它的表面。
  师:同学们,长方体表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
  师:在数学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评析: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摸、用眼看,充分感知“表面”的意义。在摸课桌面时,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物体表面到底是指什么的探究。在明确任何物体都有表面的基础上,揭示表面积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二)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这个长方体纸盒。纸盒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你能说说你手中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活动:动手摸纸盒表面。
  师:好,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两个长方体,哪个的表面积大?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它的长比较长,它的宽比较宽,它的高比较大或长,所以它的表面积比较大……
  师:哦,你们都认为它的表面积大。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比另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长。
  师:是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大小确实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那就请你量一量你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活动:①小组合作测量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② 学生独立计算表面积。
  师: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注意交流前请先说出你测量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汇报:
  师:你的 10×8是指哪个面?
  生:长方体的上面。
  师:你用长×宽求出长方体上面的面积。
  师: 8×6是指哪个面的面积?
  生:长方体的右面的面积。
  师:你用宽×高求出了长方体右面的面积。
  师: 10×6是指?
  生:长方体的前面的面积。
  师:你用长×高求出了长方体前面的面积。
  生继续汇报(略)。
  师:很好,同学们都求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虽然测量的数据不同,但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用到了长、宽、高。都是把长、宽、高两两相乘,先求出3个面的面积,再求出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算式是否也是这样的?互相看看。
  (评析:引导学生明确长方体表面积的大小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有密切关系,再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看一看等活动,充分地沟通了长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完成第一次提升,即:都是把长、宽、高两两相乘,先求出3个面的面积,再求出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概括提升,总结方法
  师:你们刚才都计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若不给你数据,只用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表示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 长×宽 宽×高 )×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2 长×宽×2 宽×高×2
  师:长×高是长方体哪个面的面积?
  生:前面(后面)。
  师:长×宽呢?
  生:长方体的上面(下面)。
  师:宽×高呢?
  生:长方体的右面(左面)。
  课件出示:长×高是长方体前面(后面)的面积
  宽×高是长方体右面(左面)的面积
  长×宽是长方体上面(下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要想求长方体某个面的面积,只要用夹这个面相邻的两条边相乘就可以了!
  (评析:在学生自主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提取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现第二次提升,即:要想求长方体某个面的面积,只要用夹这个面相邻的两条边相乘就可以了!)
  四、课内练习,自主发现
  (一)你能快速地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生:(略)
  (二)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
  5×5×2 5×5×2 5×5×2
  (5×5 5×5 5×5)×2
  5×5×6
  抽象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棱长×棱长×6
  (评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同时在练习中,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自己找到了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探究,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多思考,做个有心人。
  (评析:课堂小结,回归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知识的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让孩子在心理满足中离开课堂。)
  (山东省茌平县温陈山东政法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从原有的关注知识技能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存在无从下手、流于表象、蜻蜓点水等现象。从学习素材真实、操作活动真实、互动交流真实几方面关注学生思考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真实”中闪光。  【关键词】数学思考力;学习素材;操作活动;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的“数
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并且通过自主地思考,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再次的加工和处理,才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新旧知识产生关联?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要思考做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顺利地自主建构?基于此,笔
【摘 要】如何創造性地处理教材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片段剖析为载体,提出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要求,可尝试以下四点:解读教材内容,构建整体联系;对接认知起点,追寻有效互动;拓展教学内容,关注“长程”体验;调整教材内容,突破固化思维。  【关键词】教材;平均分;有效学习  用好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调整
【案例】  近日,看到朋友儿子小朱的一份批改过的数学试卷,上面有这样一道题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见下图:  这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能从简单情况入手,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进而能发现小棒的根数与八边形的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将这种关系以比较抽象的数学方式加以表征。题中括号里填写的“8n-(n-1)”是小朱考试时写出的答案,很显然老师给他判了个“×”,后面是小朱订正写出的答案“7n 1”,订正
【摘 要】小學阶段面积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度量的角度厘清面积概念的内涵,从明确面的属性、比较面的大小、描述面的大小三个层面进行。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关注如何描述面的大小,让学生对面积的理解走向深刻;第二,加强操作经验的积累,增强学生对度量本质的感悟。  【关键词】度量;面积教学;大小描述  面积是几何学基本度量之一。对于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1]面积概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语料库语言发展评价系统,对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整体发展特征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正常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4岁前的语法水平对4岁后的语法和词汇的发展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认为,基于儿童语料库语言发展评价系统诊断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未来仍然需要对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
【摘要】为促进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有效互动,有效互动理念下的教练式指导理论在美国应运而生。亲临其境、建立关系、拓展学习是该理论付诸实践的三步骤。这对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效果、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有效互动;有效指导;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03-0029-07  有效互动理念下的教练式指导理论(以下简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测量人体的表面积”这一实践案例,可以构建起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类”拓展课的基本教学模型: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分组讨论,规划方案—分组汇报,评价交流—沟通联系,分享体会—自主延伸,拓展研究”,试图为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类拓展课教学提供示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类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回顾”即再现研究历程,关注思路与结果的合理;“反思”即思考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积累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回顾与反思”板块的教学视角,分别是检验解决问题的结果、审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构建不同问题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联系沟通;构建模型一、背景陈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解决问题”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课前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一道例题(例35)引发了我们的关注。这道例题的名称为“图画还原”(如图1),要求是“打乱由几块积木或者几幅图画构成的平面画面,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旋转记录还原步骤”。例题说明指出: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  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