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体会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利用课程资源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使生物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动机;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候,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
1.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使探究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的目标要求适中。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动力,是一个人主动发展的前提(以往过多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发展的需要,缺乏人文关怀)。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探究性活动。而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境为之提供素材和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境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激励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从而达到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经过两年的生物课改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以实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实物引入生物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生物,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在学习“嗅觉”时,把一束桂花放在教室里,同学们在尽情地享受花香时,不禁觉得奇怪,老师带花的用意何在?上课时,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吗?在学生疑惑的表情中引入本节课题,使枯燥、抽象的嗅觉与日常情景联系起来。
(2)以科普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科普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中学习,在兴奋中探究。在学习“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时,首先给学生讲“死谷”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荒岛上,四面高耸人云的大石山的山脚下,有一条狭小的通道,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很久以前,有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带着一条狗,从这条狭谷中通过。还没有走出山门,他带的狗突然晕死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周围没有枪声,没有野犬袭击,刚才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死去呢?他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但蹲下去以后,也晕了过去了,再也没有起来。后来的探险家发现这条峡谷中有不少人和狗或羊的尸骨。因此人们叫这个山谷为“死谷”。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一一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通过有趣的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马上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的欲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他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3)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
(4)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是各种各样的。作为生物教师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设置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问:经过充分咀嚼后,人口的馒头和米饭为何会变甜?在学习“血液”时问: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为何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皮肤被小刀划破而流血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這样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消费”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些开放性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不但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对身边发生的生物现象进行不断探究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学习,转变思想,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性开展教学,不断摸索教学规律,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动机;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候,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
1.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使探究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的目标要求适中。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动力,是一个人主动发展的前提(以往过多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发展的需要,缺乏人文关怀)。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探究性活动。而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境为之提供素材和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境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激励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从而达到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经过两年的生物课改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以实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实物引入生物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生物,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在学习“嗅觉”时,把一束桂花放在教室里,同学们在尽情地享受花香时,不禁觉得奇怪,老师带花的用意何在?上课时,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吗?在学生疑惑的表情中引入本节课题,使枯燥、抽象的嗅觉与日常情景联系起来。
(2)以科普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科普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中学习,在兴奋中探究。在学习“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时,首先给学生讲“死谷”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荒岛上,四面高耸人云的大石山的山脚下,有一条狭小的通道,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很久以前,有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带着一条狗,从这条狭谷中通过。还没有走出山门,他带的狗突然晕死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周围没有枪声,没有野犬袭击,刚才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死去呢?他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但蹲下去以后,也晕了过去了,再也没有起来。后来的探险家发现这条峡谷中有不少人和狗或羊的尸骨。因此人们叫这个山谷为“死谷”。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一一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通过有趣的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马上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的欲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他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3)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
(4)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是各种各样的。作为生物教师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设置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问:经过充分咀嚼后,人口的馒头和米饭为何会变甜?在学习“血液”时问: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为何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皮肤被小刀划破而流血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這样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消费”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些开放性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不但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对身边发生的生物现象进行不断探究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学习,转变思想,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性开展教学,不断摸索教学规律,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