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嵌入问题,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保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问题是课堂的发动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理论性强、原理抽象的思想政治课,能否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轻松、主动、有效地学习,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课堂提问的案例和处理艺术。
一、精心设计探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一是在导入新课时设疑。讲授新课时,我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就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上好一堂课创造良好条件。如我在讲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时,首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跟不上趟”,然后提问,这幅漫画说明什么规律在起作用?这使学生马上提起了兴趣。我紧接着又问:“对,确实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习完这堂课后,再请同学来回答。”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角色,能更好、更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听讲。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迷惑不解时、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疑。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有时处于疲软状态,不求甚解,对知识似懂非懂。教师可以找几处知识转折处提问,既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力,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知识点顺理成章地带入下一个知识点。
三是在结束新课时设疑。在一堂课结束之时,教师往往需要对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和强调,在此时既可用设疑提问巩固新课,又可精心设置悬念,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去解开疑底,为下一节课创设条件,起到一个良好的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立足教学目标,着力化解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每次提问都要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设问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个难点,我处理时先不讲理论,给学生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群众大胆尝试土地承包责任制。然后设问:“从这个经济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认为谁对社会变革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历史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伟人,于是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展示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得意门生——范军的一小段戏剧小品,然后问大家:“范军的戏剧小品老少皆喜爱,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结论。
三、问题的提出应抓住时机,给予学生鼓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精心选择的,过早提问学生对教材缺乏足够的准备,启而不发;过迟提问,万一已经解决,不是问题了,则会失去问题本身的意义。教师应在学生的思路受阻时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设置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问题提出后应加强互动,及时评价,注重反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紧扣社会热点,设问体现生活化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经常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领悟生活,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引发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树立崇高理想。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我选取了一则和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例:我国在普通高招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上专门规定了为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的政策。对此我精心做了如下设问:“这种做法是否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相冲突?为什么?”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们激烈的辩论,最后我加以引导:该做法从表面上看对不同民族考生显得不平等,但有利于实现民族实质上的平等。其理由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在事实上往往落后于汉族,为保证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故制定了加分政策。设计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又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提问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问题是课堂的发动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理论性强、原理抽象的思想政治课,能否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轻松、主动、有效地学习,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课堂提问的案例和处理艺术。
一、精心设计探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一是在导入新课时设疑。讲授新课时,我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就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上好一堂课创造良好条件。如我在讲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时,首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跟不上趟”,然后提问,这幅漫画说明什么规律在起作用?这使学生马上提起了兴趣。我紧接着又问:“对,确实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习完这堂课后,再请同学来回答。”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角色,能更好、更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听讲。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迷惑不解时、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疑。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有时处于疲软状态,不求甚解,对知识似懂非懂。教师可以找几处知识转折处提问,既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力,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知识点顺理成章地带入下一个知识点。
三是在结束新课时设疑。在一堂课结束之时,教师往往需要对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和强调,在此时既可用设疑提问巩固新课,又可精心设置悬念,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去解开疑底,为下一节课创设条件,起到一个良好的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立足教学目标,着力化解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每次提问都要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设问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个难点,我处理时先不讲理论,给学生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群众大胆尝试土地承包责任制。然后设问:“从这个经济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认为谁对社会变革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历史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伟人,于是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展示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得意门生——范军的一小段戏剧小品,然后问大家:“范军的戏剧小品老少皆喜爱,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结论。
三、问题的提出应抓住时机,给予学生鼓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精心选择的,过早提问学生对教材缺乏足够的准备,启而不发;过迟提问,万一已经解决,不是问题了,则会失去问题本身的意义。教师应在学生的思路受阻时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设置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问题提出后应加强互动,及时评价,注重反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紧扣社会热点,设问体现生活化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经常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领悟生活,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引发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树立崇高理想。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我选取了一则和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例:我国在普通高招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上专门规定了为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的政策。对此我精心做了如下设问:“这种做法是否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相冲突?为什么?”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们激烈的辩论,最后我加以引导:该做法从表面上看对不同民族考生显得不平等,但有利于实现民族实质上的平等。其理由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在事实上往往落后于汉族,为保证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故制定了加分政策。设计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又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提问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