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高级大臣近乎同时挂冠而去,这是近40年来英同政坛第一次出现的情况。
当地时间7月8日周日晚10时许,英国内阁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专职负责英国脱欧事宜以及和欧盟对接谈判的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突然宣布,已经向首相特雷莎·梅递交了辞呈。不足24小时后,保守党又一实力派大佬,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9日下午也宣布辞职。
戴维·戴维斯和鲍里斯·约翰逊都是内阁以及下院中“支持脱欧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前后脚离职被一些舆论认为是特雷莎·梅已无法掌控党内的强硬脱欧派掀起的逼宫风潮。比较确定的一点是,在梅上任两周年前夕发生的这一切,已经将她推进了一场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中。
并未实现的逼宫剧情
此次辞职风暴其实早有端倪。在戴维·戴维斯宣布辞职的两天前,英国内阁成员齐聚首相特雷莎·梅在伦敦远郊的官方别墅契克斯庄园,用整整12个小时来商议即将与欧盟进行谈判的方案。会谈内容高度保密,首相府的工作人员要求这些内阁重臣们统一上交了自己的通讯工具,吃喝都在别墅内进行,如果有人要提前离开,则不得使用政府用车而只能乘坐出租车再换乘火车返回伦敦。这些细节,足可见特雷莎·梅对于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
由于受到党内两派和背后民意的撕扯,特雷莎·梅针对脱欧事宜的立场在过去两年中不断摇摆。2017年初,她刚刚接任首相不到半年,就曾在著名的“路线图”演讲中,宣称“英国不会寻求一种‘部分欧盟成员’的地位”,也不会谋求以任何形式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之内。这种明确的“硬脱欧”宣誓,曾令相当一部分欧洲怀疑论者欣喜之极,认为梅会真正尊重公投的结果,带领英国和欧盟尽量切开关系。
但自从去年特雷莎·梅鲁莽地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并丢失了保守党在议会的多数议席后,她关于脱欧的立场有一个明显软化的趋势。保守党目前只能依靠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的帮助,方能保住自己微弱的多数。而几大反对党则空前团结,都想要挫败梅所领导的政府,因此任何一次关于脱欧的议会投票表决,对政府而言都如履薄冰。
议会保守党党团内的“1972委员会”掌握着发起弹劾党首动议的权力,特雷莎·梅必须不激怒黨内的“硬脱欧派”才能保住自己的首相大位;而保守党内部以财桐哈蒙德为代表的亲商亲欧派则是不断发出威胁信号,认为硬脱欧将给英国经济带来重创。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更是呼吁,如果最终国家走向硬脱欧,伦敦必须要得到一种“特殊的安排”以维持自己国际化都市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面对各方压力,梅不得不软化自己的立场,寻求一个较为折衷的方案。本次马拉松式的契克斯庄园会议之后,内阁总算是拿出了一个全体通过的脱欧政策:英国将与欧盟商议,试图建立一个“自由货物贸易区”,以保证双方可以在包括农业和工业产品在内的货物领域和欧盟继续目前的自由贸易。为此,英国将制订和欧盟“相同的规则手册”,以确保进出口的货物都可以符合共同的标准。但两边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将受到限制,英国也将在这些领域独立制订自己的法规。
此方案一经公布,马上就被舆论广泛解读为“软脱欧”,并激起了“硬脱欧派”潮水般的批评声浪,“背叛民意”“继续让步”“向欧盟投降”等等,用词一个比一个激烈。在契克斯庄园会议结束后不久,英国媒体还很快爆出,脱欧大臣戴维斯和外交大臣约翰逊都在会议上和首相展开了辩论,但无奈寡不敌众,他们的反对意见在这次集体决议中遭到了无视。
果不其然,周末过后,二人都选择挂印封金。戴维斯在辞呈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接下来对欧谈判中弱势地位的担忧,并形容“我这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一个满腔热情相信您的方案的人来主持,而不是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义务征召兵”;而约翰逊更是发挥了自己曾作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的非凡文书功力,把一篇辞职信写得文采飞扬:“目前的方案好像我们正将先头部队派上战场,但他们的头顶却飘起了白旗”“政府现在好歹有一首歌能唱了,但麻烦在于,周末我练习了一下,却发现歌词如鲠在喉。”
然而,所谓逼宫之传闻,最后并未实现。梅稳坐唐宁街,言辞寡淡但坚定地批准了两人的辞呈,之后将一名初级国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擢升为脱欧大臣,并将自己的心腹支持者、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调任外交大臣,波澜不惊地解决了这次政治危机。
难觅中间选项
自从两年前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开始,关于脱欧之后的英欧关系设定就存在着“硬脱欧”和“软脱欧”的路线之争。碍于尊重民主的原则,以及英国事实上已经激活了《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退出机制,摆在特雷莎·梅政府面前的也就只剩软、硬两途。
所谓“软脱欧”,即放弃欧盟成员国地位,但不脱离欧洲的单一市场,这当然是对于英国变动成本最小的方式。但是,这也意味着英国要继续每年向欧盟支付一大笔费用换取进入共同市场的资格,而且欧盟非常坚定地宣称“货物、资本、服务、人员”这四大流动自由绝对不可分割,那么英国就和现在一样,无法以任何方式限制欧盟各国公民尤其是东欧国家公民涌入英国,自由的人员流动也仍将对英国的就业市场以及教育医疗等等资源产生冲击。
所以“软脱欧”的最大问题就是“等于不脱”甚至还“不如不脱”,因为英国不仅没有得利,反而还从此丧失了在欧盟的发言和代表资格,从此只能任人摆布。这绝非公投中支持脱欧一方的本意。
而至于“硬脱欧”,斩断与欧盟间的自由贸易关系,换回英国对于边境、立法、财政等事宜的完全自主,则是一招险棋。英吉利海峡两岸早已深度融合,英国也的确从欧洲大陆一方受益良多。从剑桥大学的实验室,到伦敦金融城的高楼,再到普通英国居民的餐桌,都不可能离开来自对岸的资金和商品。巨大的不确定性让商界和科研领域对“硬脱欧”普遍忧心忡忡。当然,如果英国可以脱离欧盟的约束,从而可以和包括美、中、日在内的世界主流经济体以及英联邦国家单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则也可能给英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硬脱欧”的路线在现实层面遇到了一个很客观的麻烦,那就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边界问题。这导致过去半年中,英欧双方陷入了拉锯。
自从爱尔兰和英国组成了“共同旅行区”之后,爱尔兰共和国和英国所属的北爱尔兰之间就取消了所有陆地边境设施,在数百英里的边境线E,除了每个路口会有一对指示牌提示,并且限速标志在公里(爱尔兰)和英里(北爱尔兰)间进行转换之外,每天在两侧穿梭往返的人们甚至无法觉察到自己跨越了这条曾经带来了无数冲突、流血和悲剧的边境线。但随着英国公投脱欧,这条边境线却成为关注的焦点和最大的变数所在。
在爱尔兰岛上,两国人民早已深度融合,两国都很难接受重新设立那种有铁丝网和检查哨的边境线。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北爱尔兰地方政府和爱尔兰共和国政府是有共识的。但是,一旦英国最终选择“硬脱欧”,即退出欧洲共同市场和单一关税区的话,爱尔兰岛上的这条不设防的陆地边境就会变成一个口子,让作为欧盟国家的爱尔兰和“硬脱欧”后的英国之间依旧可以保持现有的人员和商品自由流动。这无疑是欧盟不能接受的情况。
欧盟方面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无论英国是否整体保留在单一关税区,都要让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一起保留在单一关税区之内”,这在“硬脱欧”的前提下,等同于在北爱尔兰和大不列颠岛之间设立一条边境线,从此让英国陷入“一国两制”,而北爱尔兰则被留在了欧盟之内。可想而知,这个方案一经提出,立即遭到英国的愤怒回绝。特雷莎·梅宣称,没有任何一位英国首相会接受这种有损联合王国主权完整的提议。欧盟只好暂时作罢,双方又陷入了新一轮僵持。
“只挑蛋糕上的樱桃吃”
虽然成功应付了内阁重臣辞职危机,但特雷莎·梅并没能轻松下来。7月12日,在忙着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英的同时,她指示新官上任的脱欧大臣拉布公布了迟到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脱欧白皮书。这份104页的文件基本就是契克斯庄园会议形成方案的扩充版本。作為英国与欧盟进一步谈判的指导纲领文件,它共分为四个部分:经济关系、安全、合作,以及制度化安排。
如同契克斯庄园的方案一样,公众主要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第一部分,即英欧双方未来的经济关系。英国寻求与欧洲建立一个共同的货物自由贸易区,但不出人们所料,在白皮书发表一周之后,与欧盟一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巴尼埃进行会面当天,拉布就碰了钉子。巴尼埃表示,欧盟致力于“保持单一市场的完整”。
白皮书中,对于脱欧后的海关和关税安排也做了设想。因为英国想要脱离欧盟共同关税区,从而让自己可以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单独协定关税,但既然有“货物的单一市场”,且英欧双方之间没有硬边界,那么英国就要替欧盟收取经英国海关入口但最终到达地为欧盟的这部分过境货物的关税,同时又要保留英国自己消费产品的关税。目前无论是欧盟还是英国国内的“硬脱欧派”,都对这个安排嗤之以鼻,认为其复杂繁琐的程度一定会导致整个系统丧失运转的可行性。
最后,英国在白皮书中对于脱欧之后双方服务业的执照认证,以及最受关注的人员流动等事宜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作为服务业占比超过八成的经济体,以金融为代表的英国服务业在欧盟体系下拥有巨大的优势。英国金融管理局提供的数字表明,有超过5500家英国金融企业通过执照互认,自动获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权利。但是欧盟已经否决了英国在脱欧之后仍希望享有这种互认体系的设想,因为英国在人员流动问题上已经明确宣示,英国一定会中止英欧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那么与货物贸易同理,基于欧盟“四大自由不可分割”的原则,英国的立场被欧盟视为“只挑蛋糕上的樱桃吃”。
综上所述,无论是“软脱欧”还是“硬脱欧”,如果英欧双方在未来的谈判中都守死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并不做让步,很难想象双方最终能达成什么有建设性的方案。而根据目前已经生效的法律,如果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或英国议会最终否决了政府带回的协议,那英国就必须在2019年3月29日直接裸退离开欧盟,之前商定的直到2020年底的过渡期也将不复存在。
目前这种无协议断崖式脱欧的风险已经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不断增加。欧盟已经在7月18日发表了一份文件,警告所有成员国要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准备应急方案。而英国政府也同样在加快制订应急方案,在未来两个月,英国各部门都将发表相应的技术通告,以帮助各行业、广大公民和消费者在2019年3月应对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一些基础服务部门,比如英国卫生部,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囤积药品,来应对这种“最坏情况”发生后英国可能面临药物短缺的尴尬境地。
也许在未来半年的新闻中,“达成协议”或者“没有协议”将会越来越多地取代“硬脱欧”和“软脱欧”。而在英国和欧盟的谈判桌上,互不让步的双方正在将赌注不断加码。
(作者系政治评论人,长居伦敦,英国保守党华人之友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