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鸡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鸡是我国一个古老家禽品种,据考证有2800多年的历史,与一般鸡种不同,属于禽类珍稀资源。斗鸡以体形魁梧高大,体质健壮结实,结构匀称紧凑,筋肉、健肌肉发达,性强悍、善斗为基本特征,体重十来斤。骨骼发达、骨质致密而粗硬,头、颈昂起,颈、胸、胫几乎成一直线,鸡冠偏小红色,常见有蚶仔冠、石冠,少见高冠。冠、髯、耳垂不发达,眼大而锐,喙粗短、坚硬呈楔形,尖端微弯曲而甚锐,颈粗长灵活,腿强劲有力、胫长,腿肉深红色结瓣。距发达,长而锐、生向上方。爪粗大坚硬锋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刚、短而紧贴体表,并富光泽,毛色多样,以黑色居多。翼羽拍打有力。民间有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中国四大斗鸡”之说。
  斗鸡,以鸡相斗的游戏。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经盛行,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就是说季平子将芥末撒在鸡翅膀上(或云以胶漆其羽毛,使之类似铠甲),郈昭伯在他的鸡距扎上金属刀子。《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乐府诗集六四《斗鸡篇》宋郭茂倩题解:“邺都故事曰: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鸡台,赵王石虎亦以芥羽漆砂斗鸡于此。”三国魏曹植观斗鸡作诗《斗鸡篇》,唐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记载唐玄宗爱好斗鸡,贾昌因善于驯鸡、斗鸡,被称为“神鸡童”,深得玄宗宠幸。正如“神鸡童谣”所写: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漳州于2003年举办“鸡王争霸赛”,把斗鸡作为漳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成为外界看漳州的一大“看点”,2015年12月12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村委会大院,一场由县工商局、县审计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组联合村委会举办的新疆民间特色民俗游戏,群众性娱乐项目——斗鸡比赛激情上演。2016年3月12日开幕为期6天的新疆民间斗鸡大赛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举行。漳州东山解放初期,铜陵东坑牛车场,即现在团结路九街三角点铜陵旅社至佛母庙(今称古来寺)及大使公庙后附近,后改建为水产路。早时农民常用牛车作为运输工具,此处是农民停放牛车的场所,故称“牛车场”。铜陵旅社“好邻居”店面原厝主是开糕饼作坊的李哈目,李哈目原店面是坐北向南,“好邻居”店面原是该屋的右墙,因城建需要铜兴村部赔地给李哈目另建,把该屋改建租赁经商者使用。李哈目原店面正对陈安店面,陈安经营食杂销售,又兼单车载客、载货。陈安店的右邻是姚添瑜的肉饭店,添瑜店的右邻是亚边的鱼粥店。再说李哈目原屋的左墙外是陈禄清早在这里出售泡大茶(炒面茶)、米圆(米糊)、炸油条,人称“大茶禄”。他的左对面是雷和的理发店,雷和人称剃头和,右对面是摆水果摊的水发,水发是李哈目的内弟,兼单车载客载货,水发摆水果摊的对面是添瑜、亚边的餐饮店。附近有周火金打金店和亚魁(正名连春光)在自家门口摆卖尾糍粿、粉粿、洋萄汤。“好邻居”隔路对面的佛母庙后巷坐北向南的店面是店号“茂丰”的京果店,老板庄水,他的右邻是单车工人许马老,许马老的母亲出租婚嫁新娘出闺的珠冠、花轿,丧事的相亭、苧、麻衣裳,还放小量高利贷,家庭殷实。许马老、陈安、水发三位单车工友各有饲养斗鸡。旧时,这一带人居稠密,各种行业人口和东坑农民间杂互邻,是当时一个较小的商业小区,虽然比不上市里前后街商业街的繁荣热闹,但这里是从城内顶街经行宫、大庙头、石鼓街、绿池门、桥雅头至东坑亭仔口通往外地,也是当时城关迎神、娶嫁、出丧、游行、运输等唯一的交通大路的路段,人流如潮,加上佛母庙、大使公庙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景象蔚然可观。铜陵桥雅居委会前面陈氏祠堂临街,对面是陈鼠糊纸店,陈鼠人称糊纸鼠。陈氏祠堂左边有一条巷道,隔巷靠东第二间房屋与陈氏祠堂同列的店面是理发店,理发匠是侯禄、侯九哥俩,人称剃头禄、剃头九。侯九年龄较小,从小母亲溺爱,还没有置家,经济充裕,犹好玩斗蟋蟀、斗鱼、斗鸡,饲养斗鸡。铜陵担水街头,旧址现团结路尾“寿世药店”对面,今已建成楼房,原有沈来、沈成兄弟两人,在此以补鼎维持生计,人称补鼎来、补鼎成,沈来在其补鼎店边饲养斗鸡,附近还有饲养斗鸡的陈宝灼,他的住宅在建团结路时已被拆迁。下田街旧交易所通向石鼓街下庙顶路边臭沟巷,有炒花生亚歹的儿子亚结(东坑牛车场边卖尾糍粿亚魁的妻弟)饲养斗鸡。城内附近有欧鹄饲养斗鸡(此人后在西埔医药公司当炊事员)。1954年笔者11虚岁,于东山第一小学油车分校读四年级。平常与邻居童友侯汉钦(10虚岁,没有上学念书)最好,一起玩耍,侯九与他同屋共住,是他叔父,嗜好养蟋蟀、斗鱼、斗鸡,观赏打斗。许马老因单车载客、载货,经常外出较忙,平日与侯九关系很好,因此把准备参加比赛的斗鸡合伙委托侯九饲养管理。侯九一有空闲,就精心饲养,我们经常看到侯九每天用浸酒的谷粒、高粱和瘦肉、菜叶、水整天轮番用工喂养,把斗鸡养得脸红耳赤,特别健壮。我除去上学外,天天有空就到他们家里去,还经常和侯汉钦相替代大人捉斗鸡结队上门到沈来、宝灼、阿结、欧鹄等处打斗。场合一般都不大,是小打小闹,围观的人不多,多是沿途尾随而去的孩儿群,和过路以及邻居的群众,时间很短,多数不超过一小时,过把瘾而已。捉斗鸡出门上路,不是双手捧在斗鸡翅膀两边,而是很有讲究的,必须用右手巴掌伸到鸡腹下中间向上托起斗鸡,左手巴掌按在鸡背中间,鸡头向前,鸡身靠人的左肋,鸡尾部露在人的左手弯外下面,使斗鸡在出行路上保持平稳、安静。
  1954年前后,东山铜陵地区举行了两场民间群众性的斗鸡比赛活动。第一场由许马老、侯九与陈安、水发、蔡全(在下田池大头仁五金修配店打汽灯的矮仔全)双方进行对决。地点在现桥雅居委会门前到前面临街陈氏祠堂背后中间的大埕内(原大埕场地很大,现被内四邻住户基建占用变得比较狭窄)。当天气候微冷,早晨7点多,到场的人除双方人员外,都是周边住户的男女老少,还有闻讯从远近各个地方赶来看热闹的人,四周密密麻麻,双方人员掌握场面,先大声喊叫:“同志!请对不住,退后一点,退边一些,小孩不要乱跑,大家不要喧嚷、拥挤,秩序安静。”把围观场地整大,隔一会儿,双方各1人捉1只斗鸡相对放下场中,时间大约8点左右,比赛开始,许马老、侯九的斗鸡是冠红、腿黄、浑身雪白,陈安、水发、蔡全的斗鸡除腿、鸡尾、浅黑色,全身火红。其态势略可与春秋时期吴王和晋文公争霸,双方各列方阵炫耀军威“如火如荼”的典故相媲美。两只斗鸡下场,体格相当,个头一样,四眼怒对,各摆出打斗的架势,鸡头随眼神伸前,鸡脖子上项毛竖起,两翼肩膀耸高,很快用喙咬啄对方,并拍翼用双足猛力使劲踢打。你来我往,交替打斗,互不示弱,斗到性起,整只鸡扑腾起来,凶狠进攻,拼命地咬、啄、踢打对方。斗了很多回合,很久的时间,有人大声喊叫:停、停、停,歇一会儿。双方各自把斗鸡隔开到一边,只见两只斗鸡气喘嘘嘘,头、脸、耳垂血迹斑斑,鸡毛散撒一地。突然,我看到蔡全趁着暂歇的刹那,迅速把他们的斗鸡捉到场外,马上将鸡嘴掰开,又从他自己口内吐出一大口唾液在手上,然后用手塞到斗鸡嘴里,同时把漏出口外的唾液又一直往鸡嘴内填塞。那时我年纪还小,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事后询问他人,方知斗鸡斗到心狂火热,口干舌燥,蔡全塞入唾液,使之凉喉生津。围观者人多口杂,或交头接耳,小声议论,或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催促比赛,隔一会儿比赛重新开始、又斗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场面形势急转直下,许马老、侯九的白斗鸡因营养过足,体态偏胖,加上打斗时间较久,气喘厉害,败象渐露。而陈安、水发、蔡全的红斗鸡,精神抖擞,勇气倍增,奋力拼搏,乘胜追击,终于把对方的白斗鸡打得绕场逃跑,钻出人围圈外,比赛到此结束,陈安一方获胜,对方负。此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鼓掌和高声喝彩,热闹非凡,看时间将近中午12点。大家自始至终,聚精会神,一心专注观赛,几乎顾不上烈日的炎热。此后,许马老、侯九不愿服输,处心积虑,伺机卷土重来,再与陈安他们一决雌雄。于是他俩通过多次磋商,认为以自己现有的斗鸡。根本没有胜算,权衡利弊,决定由许马老经常外出的机会,尽力到漳州、云霄、漳浦、诏安、广东等地四处物色,千金市鸡。果然,天不负有心人,不久,许马老花了一千多元,从广东出名的斗鸡专业户那里买来1只冠名“薛仁贵”毛色红黑相杂的斗鸡,据说这只斗鸡应变能力和耐力很强,狡猾刁钻,擅长缠斗,更为突出一点,在比赛后盘(即拼斗到最后阶段)、残盘(双方斗到筋疲力尽时)宁死不屈,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到底,俗语说:“打死无走”的斗角。因此许马老、侯九再次登门和陈安他们面谈竞赛事宜,双方正好在兴头上,俗语说打铁趁炉热,一拍即合,共同确定在3个月后某日举行,不准违约,违者认输。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过了一个多月,许马老买来的“薛仁贵”突然生病,精神萎靡,拉稀或青或白,食欲不振,许、侯非常焦急,赶快将此实际情况告知陈安等人,要求延缓进行,之后还三番五次向其交涉,结果对方坚持守约,不允改期。无奈之下,许、侯千方百计求医问药,更加细心照料一阶段,逐日好转,康复一个月左右,已接近赛期。时隔半年之久的第二场斗鸡比赛,地点另选在佛母庙前的大埕内(此处后曾作为城关面粉厂晒干洗麦埕。现在古来寺围墙内),比赛时间农历夏季4、5月之间,凌晨4点多钟,双方人员到齐,因超早,初来观看的人数不是很多,比赛开始,陈安的红斗鸡上场,高头长足,气势轩昂,“薛仁贵”上场,虽偏瘦小,但威风凛凛,一接触,双方大开杀戒,只见红斗鸡势如猛虎,張牙舞爪,翼腿交加,咄咄紧逼,招招狠绝。“薛仁贵”久经沙场,身若游龙,隐介藏形,避短扬长,见招拆招,瞅准机会,见缝插针,紧咬不放。红鸡忍痛反击,拼力挣脱,双方足足酣战了3个多小时,全场掌声欢呼雷动,我因专注精彩的较量,忘乎所以,抬头环眼四顾,四周拥挤的人墙围得水泄不通,太阳也已经升得很高,问旁边的人,当时已是8点多钟,比赛还在继续……最后两只斗鸡已经斗到筋疲力尽,不能弹跳起腿打击,仅只短兵相接的近距离缠斗撕咬,红斗鸡凭借身高优势,居高临下,拼尽余力,势如破竹,可惜“薛仁贵”矮小,难及彼之项背,又病体初愈,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伏地不走,为爱护斗鸡起见,双方握手宣布比赛结束,陈安一方连胜,时间9点。经过两场赛事,许马老爱鸡如命,求贤若渴,用重金劝说陈安将其红斗鸡卖给他本人作为传种的种鸡。后来许马老孵育出来的斗鸡仔,饲养到长粗毛每只出售人民币25元(当时猪肉每市斤人民币5角,由此可见斗鸡之昂贵),因培育出来的数量不多,嗜好者还要凭关系预先订购。很久以后我听侯汉钦说许马老、侯九和陈安、水发、蔡全斗鸡是有赌输赢的。回思往事,那时因贪玩斗鸡,导致两年学业荒废,甚是遗憾。而这段距今65年尚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亲临其境、亲眼所见的趣事,唯恐世众淡忘,把它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大读者品味,颇有裨益。斗鸡比赛作为我国传统娱乐项目应该正确引导,使其真正成为节假日期间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从中领悟到斗鸡那种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拼搏精神,使斗鸡竞赛向大众化推广的过程中普及这种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悠久,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提出是在近代以后,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内涵不断变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这是对近代以来关于“中华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该理论凝聚着以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
期刊
一  一生中,至少要起早观赏一次海上日出——这是我们一行20人的共识。  2018年国庆,凌晨5时,龙海市白塘湾。海水波荡,白浪翻涌,涛声哗哗,天地间一片漆黑静穆。弧度优美的原生态沙滩上,水汽凉风习习吹拂,睡眼惺忪的人们心情激动,凝神眺望东方。  终于,泛蓝的天幕里,微漫出桔红殷红的霞光,渐渐扩大,明亮耀眼。万丈霞光中间,冒出小半个光球,安谧移动,蓦然喷薄而出。一群海鸟舞姿潇洒,翩翩掠过初生的太阳
期刊
前不久,市区四对朋友夫妇一起去了大山深处的坪水畲寨,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出行,春天开始计划,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延,终于得以在初秋时节成行。华安县城的朋友帮我们提前预定了当地很抢手的玻璃观景房,并与我们同行,让此次坪水之行甚是愉快。  坪水畲寨就是华安县高安镇坪水村,这是一个畲族少数民族村,全村一百多户钟姓人家,居住在崇山峻岭之间。2016年,坪水村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试点
期刊
女人说的话常常让男人听起来模棱两可,似乎是被女人说出口的真话让男人听起来像假话甚至更像真实情景,让人不可捉摸又让人不得不相信而依赖她。因为她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你,因为她有一种山崩地裂的震撼让人撕裂心肺地举起双手,你尽管手上拿着一把利剑也只能放在地上,让冰雪冻伤它的怒火。你会抛弃既有的因果现实或者将来私心杂念的一切而腾出双手拥抱她,把她抱得高高的,举向明天的太阳。  那一天,夏日的上午,这天没有
期刊
金秋送爽,海风习习,从八尺门进入东山岛的不远处,这里有个叫“埕英”的古村落。村子不大却有着630年的历史,以何氏为主姓,听说村中有好几座番仔楼至今保存完好。  怀着对这些建筑的仰慕和好奇,来到这个堆积着厚厚岁月尘烟的古村落,寻找那传说中的番仔楼。  穿过野径,但见埕英村望眼皆绿,几座番仔楼如海洋里的珊瑚,点缀其中,与绿油油的田野相映成趣。还没有真正走近何氏大院,便被它庭前的碧绿园、大鲤鱼给吸引了。
期刊
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蜿蜒曲折拍打着漳州这座千年古城,一路奔流入海。五百年前,漳州月港作为明中后期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在首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着重大影响。当年,这里人烟辐辏、贾肆星列,“贩东西两洋,代农贾之利”,俨然东南一大都会,有“小苏杭”之美誉。城东南五十里的月港,作为取代泉州刺桐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外商船往来进港出海“多以百计,少亦不下六七十只”。此时,片仔癀这件御方国宝,从大明
期刊
山道弯弯,车子绕着S形的叠翠山峦缓缓而行,沿着大山深处直奔隔背村。  它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背靠八仙座山和龙伞岽山,两座山峰紧连在一起,层层山峦翠色依依,伟岸而神圣,俨然成了这个村子的“靠山”。村庄很小,在蓝天白云下像小媳妇般秀美而羞涩,在风清日丽祥和的空气中散发着山里人家特有的生活气息和馨香。  村口,往往是一座村庄的门户、颜值。老庙、老井、老树,是村子的文化基因,历来被珍重。在我走过的很多村庄
期刊
闽南多山,气候温和,四季都有花开。山坡上,涧水旁,到处开满各种花。在安静的山野,恍惚可以听到一种不知来自何处,充塞空间的嗡嗡声,举头回望,却寻不到踪影。只有养蜂人知道,那是无数访花蜜蜂产生的一种漫无边际的共鸣,对养蜂人来说,这是一首无字的歌,一首丰收的歌。  蜜蜂,花海小精灵,它为作物受粉,它酿出高档营养品蜂蜜,它可预知花期,在花蕾初绽的清晨,因为花香诱惑,全体外勤蜂便紧急出动,扑向花海。外勤蜂访
期刊
在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间,有一条被亲切地称为“九十九湾”的内河水系,它从久远的时间那头走来,自北向南蜿蜒流淌,扮演起沟通漳州平原两条最重要河流的角色,它是水与城的千年载体,它是漳州“海丝”的另一深度见证。  在它进入西溪的最后一湾,便遇上了一个叫湘桥的古村。  古村道挨着古河道在这里仿佛成了天经地义。这缓缓流淌着的是昨夜的春水,村上的老街倒也干净,除了一些未扫尽的落叶。在这里,处处充满恬静。苍劲老榕
期刊
远离尘嚣,独僻一隅,一年四季徜徉在大海的心脏里,从海面平视,它仿佛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早些年被誉为“龙海首富乡村”的浯屿岛,所谓“浯屿”是为“无屿”,因岛上淡水奇缺,有“无水之屿”俗称,后作“浯屿”雅称,以此载入史册。如果地图上找得到它,它只是东南海域上的一个小小的岛屿,如此小岛屿却是左达金门,右临岐尾山,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蛮,据海疆扼要,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