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审美的进化论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兰博基尼Huracan将继续成为无数少年用海报装饰房间时的首选。
  在现今顶级汽车品牌的世界中,对于车型设计的思考与表达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车型换代时以及在口碑序列内追求多样化,譬如在法拉利458Italia作为360的继承人,几乎看不到两者之间任何的设计传承关系,而在45SItalia、F12、599等车型之间,除了车头的那匹高高跃起的骏马,总体设计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另一种则在无时无刻的强调自己的品牌传承,使你在百米开外就能知道它的家族身世,譬如劳斯莱斯亘古威严的车头,玛莎拉蒂格栅中执着举起的三叉戟。而在强调传承的阵营中,能给予每款车型显著亮点,每次换代时都能让我们感到惊艳的,仅兰博基尼一家,Huracan就是最好的佐证。
  更锐利,更具层次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兰博基尼Miura就已经惊艳了全球车坛,进而赢得了“史上最美超跑”的美誉。然而让我们大多数人记住“蛮牛”的,还是它独树一帜的楔形车身。1971年,由著名意大利汽车设计师马塞洛·甘地尼操刀设计的Countach在当年日内瓦车展中亮相,首次向汽车设计领域传递了楔形审美的声音,经过Diablo、Murcielago、Gallardo等经典车型的演绎,兰博基尼用楔形基础线条与意大利人不羁的想象力结合,使自己成为了无数少年购买卧室海报时的首选。
  如今,经过四十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兰博基尼Huracan已发出了楔形审美的最新声音。事实上,Huracan作为Gallardo的继任者,肩负了相当大的压力,要知道Gallardo可是兰博基尼建厂以来销量最为优异的车型,也自然的成为了近年来兰博基尼最重要的“金源”之一。然而在“蛮牛”的辞典中,纪录就是用来藐视与颠覆的,Huracan结合Y型日间行车灯的灯组设计,就已经开始面露凶光,发动机盖上恰到好处的几笔勾勒,更突出一种所向披靡的锐利感。全新造型的车头格栅,则让我联想到了某种飞行器的翼片,诚然,从那次著名的Reventon单挑“狂风”战斗机,到Veneno如隐形战斗机般的线条勾勒,再到Egoista这艘“太空飞船”,兰博基尼完全没有掩饰过自己对航空的深厚情结,如今在Huracan的身上,这种航空隋结又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达。
  如果曾在驾车时偶遇一台飞驰而过的兰博基尼,在那几秒之间,车尾在我们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无疑更长,而在Huracan审美进化论中,车尾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采用Y形光带式的尾灯、车尾扩散器以及排气管等组件的搭配,拥有着极强的视觉层次感。值得一提的是,兰博基尼为Huracan的发动机盖板提供了两种设计:透明材质与百叶窗式,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通过透明盖板能更加真切的看到那台强大的V10“心脏”真容,百叶窗式则更具些许锐利的意味。
  内在,全面进化
  打开Huracan的车门,虽然常规的开启方式并没有Aventador的剪刀门那般极致拉风,但当看到座舱中的一切,相信你还是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诚然,Huracan的前辈Gallardo虽然有着引领当时潮流的楔形设计、顶尖的性能以及绝对强势的销售数据,但略显平庸的内饰设计成为了Gallardo的一个小短板,也有人将Gallardo的内饰设计称为“呆板的奥迪范儿”。如今,或许在Huracan的设计团队中,所有德国人都去专注于底盘调校、发动机设计等日耳曼民族天生擅长的机械领域,内饰则全盘回归意大利设计师的怀抱,任由他们用亚平宁半岛的艺术底蕴挥毫泼墨。
  当然,关于设计师的国籍,只是我们的臆测,但是Huracan的内饰设计较前辈的确已有了质的改变,实现了全面进化。中控台上棱角分明的线条勾勒,与锐利的外观做到了设计语言的完美统一,视觉效果细腻的12.3英寸全彩TFT显示屏代替了传统的仪表盘,在显示时速、发动机转速等常规信息的同时,这块TFT显示屏还可显示导航、娱乐系统等实用信息。
  凌厉的整体内饰线条固然惹眼,然而Huracan在细节的精妙处理上,我认为更能体现出兰博基尼设计师们的良苦用心以及内蕴在品牌DNA中的航空情结,中控台上部的一排控制按钮设计,颇具飞机控制设计的气息,而显眼红色盖板下是启动按钮,要知道在战斗机上类似的红色盖板之下,往往隐藏的是导弹发射按钮,将启动车辆的过程与战斗机发射导弹比拟,兰博基尼设计师的用心值得我们回味。
  2013尚未走远,而去年也正是兰博基尼品牌成立50周年纪念,Huracan选择在2013年年底推出,或许也有向兰博基尼品牌献厚礼的意味,毕竟它所代替的Gallardo是曾为家族缔造辉煌的重要车型,Huracan以楔形审美的进化论,在设计方面全面超越前辈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头蛮牛贯穿半个世纪的不羁与激情。
其他文献
试着以这台各方面表现出色的328iM旅行版,谈谈旅行车在中国所遇到的问题。  我原以为旅行车在中国遇到的困境,是因为它很难融入当今中国的主流审车观中,它原本应该扮演的角色,在这里已经被用途更多的SUV所取代,它只能带点委屈地接受本不属于它的个性、时尚、品味等等小资的定位,沦为小众化的车种。  旅行车本身有任何问题吗?不,以我今天试驾的328i旅行版为例,它的一切表现几乎只能用“好得很”三个字形容。
期刊
出发试车之前,看到一则新闻:2013年全国SUV车型销量排行榜,长城哈弗H6以217889辆的成绩力压大众途观和本田CR-V,成为了SUV车型销量冠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下能有如此成绩,可以说是为本土自主品牌争光不少。  哈弗H6本身定位合理,价格还比较厚道,加上硬朗的SUV风格,所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喜爱,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哈弗H6一直都是出于一个中低端的价格定位。无论为了更多利润也好,为
期刊
“DS”是法语“Deesse”的缩写,中文意为“女神”;如果说个性美丽的DS5是女神,那么为市场而生的三厢DS 5LS就是女神下凡了。  DS 5LS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Num4ro 9和WILD RUBIS概念车,是DS品牌首款三厢轿车,相比其它A级轿车,它真的有高调的本钱。除了拥有超赞的外形设计,内饰方面用料也是顶尖的,我顺手抄点新闻稿:“使用在DS 5LS座椅上的是源自欧洲顶尖的NAPPA+S
期刊
混合动力的ES300h不仅油耗大幅降低、更安静,而且加速性能大幅提升。  提车时,4S店销售谈到ES300h的销量非常好,他们也更愿意向客人推荐ES300h:混合动力的ES300h只比普通版ES250贵4~5万元,但换来的油耗却大幅降低,而且混合动力车还有6年15万公里免费保养(ES250为5年10万公里)。而在我5天的测试过程中,每天往返郊区和市中心上下班,录得ES300h的油耗是6.5L/10
期刊
单相接地故障占据了配电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不接地运行配电网可带故障持续运行,故供电可靠性高,但其存在接地点间歇性电弧威胁、故障选线准确率低的双重问题。对此,本文对既能准确选线又能稳定灭弧的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在母线设置接地支路进行分流灭弧的选线方法。人为地在三相母线上各设置一组接地支路,准确选相后投运故障相母线上的接地支路,通过接地支路分流降低接地点超标故障电流,同时形成各线路在接地
这依旧是那款纯进口代号为Y62的第六代途乐,只是销售渠道由之前的郑州日产变成了现在的东风日产。  收到途乐的试驾邀请时,我着实有点疑惑:这车不是两年前才在国内上市吗?怎么又搞新车试驾?难道这么快就改款了?按照我的理解,这类车型通常都是长寿车型,5年一小改、10年一换代是比较正常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赶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的长白山。  技术说明会上,谜底揭开了,这款改为东风日产渠道销售的途乐与前两年进口的
期刊
一百年的历史有多少精彩故事?Marti先生为你娓娓道来。  百年老店弥久常新  2013是阿斯顿·马丁品牌的百岁生日,回顾过去百年历史,这个高贵的英伦品牌总是不断地在易手,但它却能很好地保持自己品牌属性,看看那台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DB5,再看看今天的Vanguish,几乎是秉承同样的优雅与速度而并存着。Marti坦诚地说:“很少有比阿斯顿·马丁更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一百年当中不断
期刊
世界大战美\日\德超级跑车会战  三个世界,三辆超跑,   三地文化,三种味道   不约而同的是,速度!恐怖的速度!      二战的延续   美国、日本与德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随着二战落幕而终结,这场顶尖超跑的会战,比的不只是武力,还有内涵。   美国人一定是疯了   你可能不知道,Viper是第一部搭载V10引擎的跑车,奔驰SLS AMG许多设计概念都来自Viper。   过去提到纯种美国超级
期刊
AE86和它的老伙伴们  说起漂移,大家首当其冲都会想起那台“神车”——AE86,AE86、Silvia与350Z之所以能成为漂移界的传奇,除了它们先天的优势外,漫画、电影以及漂移赛事方是让它们成为传奇的契机,这几个不打不相识的老伙伴,总会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  说漂移不得不提的AE86  AE86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心目中一想到漂移就能够想到的车,不仅因为有《头文字D》和土屋圭市,还有其相对低廉的
期刊
瑞虎5并不是一辆能带给你多少激情的车,尽管有着代表活力与不羁的SUV式外观,但无论是车厢内饰还是实际驾乘,它能传递给你的都是一种平和淡然。它不会让你坐上去就不舍得下来,却能让你在下车后会心一笑。  人生如戏,有默默无闻然后奋发图强的昂扬起步,有小有成就之后指点天下的志得意满,当然也有一时失落之后的茫然失措。在起起落落之后,在一切回归平淡之后,或许我们才会发现,只有经历过此前的种种磨练,我们方能有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