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合作性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我们体育游戏活动的总目标。体育游戏教学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身体的发展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应是同步进行的。合作性体育游戏,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如何通过合作性体育游戏活动对学生渗透合作教育呢?
  1.强化教师意识,促进体育游戏活动开展。
  在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教育时,教师本身就是实施者和示范者。教师与学生接触较直接,教师的表率示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两位配班教师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严以律己,敬业爱岗,以良好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和启迪学生,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之中。在平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与学生合作有关的知识,如看书、网上查找、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让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的更多。
  2.为学生选择有趣的体育游戏。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游戏活动的优势选择适宜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合作搭洞洞,钻着玩;运西瓜、抬花轿、二人三足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游戏必须多人合作游戏,这无疑是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很好的素材。
  3.教师在体育游戏中及时给予指导或建议,强化学生的合作情感体验。
  教师看到学生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玩耍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学生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学生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于合作不好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引导,以免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
  4.合理运用游戏评价,加强学生的合作行为。
  在游戏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学生,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学生,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欲望。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愿,能更多的,更自觉地做出一些合作的行为,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发现并不是为老师而合作,而是为了游戏的有效开展而合作。
  体育游戏活动中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难度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敬业精神,不仅要合理巧妙地把握和运用以上这些艺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团结合作教育因素,使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勇于进取的精神。只要我们努力寻求自我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就一定能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一个缺乏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其职业生涯、人际关系以及爱情各方面都会出现严重问题和遭到失败。心理学家认为学前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初步形成使之成为“人”的品质和特征时期,是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对学生的合作性行为进行系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和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无论学什么内容、采取何种练习形式,自始至终都要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师要在练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当学生有了较强的集体观念时,才会自觉遵守规定,进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游戏才会得以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二幼儿园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课改的大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渐渐被老师-们接受并实践着。从开始的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课堂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抓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抓住了高效课堂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粗
【正】高中地理是中学新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了文理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了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在认真进行课堂改革的同时,我组织了高一地学课外
数学新课标强调关注人的发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解释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实现信息进脑,知识上手,用课本死知识解决多类现实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这一部分学生成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瓶颈。我们一般将这一部分学生称为待优生。待优生虽然在班级中数量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孟子也主张:“启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说,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他们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然后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根本就无从谈“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学生饱含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才可能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愉悦起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根据已知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不拘泥于一种思路,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更是训练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发散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发散
一、突破“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走访、问卷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终身发展。教室的空间毕竟十分有限,教材不过是一个“载体”,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师的任务是要用“活”并超越教材。加上政治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目标和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这些目标和任务,都需要各学科在具体而又数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贯彻和落实。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语文主题化阅读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重视。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谈一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况与普遍问题  目前,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校普遍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低,具体表现在阅读教学安排时间较少且不紧凑,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少且不够专业有效。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 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扬雄是两汉之际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著有《法言》和《太玄》。笔者从扬雄的哲学思想入手探讨其社会整合思想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