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如《苦练》——谁苦练? 苦练什么? 为什么苦练? 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如《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如《纸奶奶的生日》——纸奶奶是姓纸的奶奶吗?如《放弃射门》——为什么要放弃射门?谁放弃射门?如《乌塔》——乌塔是塔吗?如《军神》——谁是军神?为什么说他是军神?如《草船借箭》——箭明明是用计“骗”来的,为什么偏用一个“借”字?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质疑。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句中的“伟大的灵魂”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在《凡卡》一文中,“吸一阵鼻烟中”的鼻烟,是什么烟?怎样吸?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这是不是一个排比句?如在《一片树叶》中,“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当书签;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一片树叶做纪念;小熊捋下一片树叶尝尝滋味。”为什么这里要用“摘下、掐下、捋下”等不同的词语?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如《三味书屋》一文中,“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中“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质疑。如在《过桥》一文中,课文写雷锋背小学生过桥,为什么用“一个一个”,而不用“一个个”呢?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夫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4.对重复语句提出质疑。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现“亲切与舒服”,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如《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这里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质疑。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中“焦急”和“耐心”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里矛盾吗?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说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6.对比喻句提出质疑。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这句中的“字”为什么会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7.对句式的选择提出质疑。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8.对人物的行为提出质疑。如《乌塔》一文中,为什么14岁的乌塔能够独自一人游欧洲?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太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9.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提出质疑。如《西湖的“绿”》课题中的绿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圣经》是一部书,这里为什么不使用书名号呢?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其中的两个破折号各有什么作用?
  10.对文章的时代背景提出质疑。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如《军神》一文中,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11.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质疑。如《五彩池》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12.对景物的描写提出质疑。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为什么要先描写近郊的景色呢?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重要作用?
  13.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质疑。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为什么是一共28响?如《五彩池》一文中,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
  14.对细节的描写提出质疑。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弄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的上部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细节?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课前应如何让学生做好身心准备,如何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高效听课两大方面展开论述,详细阐述第二方面的七个小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可操作性方
最近,笔者考察访问了北京、大连的一些中小学,感到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现将这些束缚教师的羁绊列举如下,供同行们讨论。
数学课堂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和学的过程,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归根到底,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是教师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外显。教学一年级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师让学生从0、6、9这三个数字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第一个学生回答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了权力关系本质的变化。第一
5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阳召开。来自海内外约3000名科技精英,近20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贵阳,共话“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
对于工科类的所有专业,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于电气工程等专业,大学物理甚至是一门学位课。物理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大学物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老支书文朝荣用一生的操劳和坚守,带领海雀人战天斗地,实现了海雀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再到“幸福小康”的惊天逆转。如今,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人世,但是他那种艰苦奋斗、无
“现在真好,每天都有县、乡的领导干部来村里做调查工作或帮助解难题、办实事,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沿河自治县官舟镇木梓岭村村民杨承文感慨地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用艰苦的劳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在用辛勤的劳动有力地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学校老师的帮助,尽管政府和城市也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是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农村小学中就读的很多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加之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中很多学
为推进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与管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技术中心通过调研,了解区域内该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做出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