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人民版)教学实践总结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78-02
  今年,我省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经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及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于新课程教材不再陌生,并且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但是,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觉对于高中历史课改的推进与实践,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需要掌握,需要适应,产生了一些困惑。因此,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深浅是否适度
  首先,历史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对新教材古今贯通、中外合编的专题模式,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条理性不好,个别专用术语让人费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例如必修一专题七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中关于“震荡中的法国”,教科书把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的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3课时才能完成。而对法国大革命的详细介绍出现在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践》中。但这中间还要有两本必修课本的学习,是否学习选修二还要看各校的选择。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讲,时间不够;不展开讲,学生不知所以然。再如必修三专题四第二课介绍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提到“民国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部走上井冈山”的“民国革命”实则应为“国民大革命”。
  第三,新教材的有些专题和子目标题的使用,过于讲求文学的语言及形式美感,堆砌一些辭藻。语言文字表述内容不够精确,逻辑性不强,以偏概全,晦涩难懂,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一些障碍,如必修一专题七第1课子目标题中的“光荣革命”、“小密室的演变”等。第一子目“光荣革命”的使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都知道“光荣革命”只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果把“光荣革命”换成“资产阶级革命”,把“小密室的演变”换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子目的中心内容就非常的明确而准确了。再如选修二专题五第三课第二子目“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其实讲述的是巴黎公社革命。引用国际歌的歌词做题目,可事实是很多学生根本就没听过也不知道国际歌。
  困惑二: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学生很难形成历史线索
  中学历史课程是建立在历史学科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不成为历史课程了。历史的发展和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都具有时序性的特点。因此,应该充分体现历史的时序性,才能客观地展示历史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而高中新课改完全抛弃历史学科体系,采用古今贯通、中外历史合编的专题模式,而且在整体编排体例上过于注重政治。必修一主要讲述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但是,主要讲述政治并不等于完全不去涉及相应的经济、文化等内容,如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中,竟然对三民主义只字未提,而在必修三及选修二中有了详细的介绍。由此造成的影响是我们对于其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的分析缺乏理论依据。同一事件不同方面的介绍分散在若干本教材中,着重讲解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甚至选修中还有涉及,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学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同一事件总是在重复,很乱。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新的课程理念与历史学科体系必然要产生矛盾冲突吗?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进行的的都是通史教学,复习迎考采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夯实基础,第二轮是专题总结,第三轮是习题的练习及讲解。新教材的教学是在还没有掌握和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就进入专题学习,要么是囫囵吞枣,要么就是将专题所涉及的大问题简单化,而最终流于形式。打破时序,不按历史发展的系统讲述历史,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与内容,而按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时间跳跃性和中外历史跳跃性都过大,学生不易形成完整的时间与知识概念,也不利于掌握基础知识,更不易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无法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揭示历史的本质。甚至出现有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先讲的事件就是先发生的,分不清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先后顺序。
  困惑三:高中生基本文史素质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的比较薄弱,历史学科长期被定位于副科的位置上,从家长到学生根本不重视,还是停留在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认识上,实际上新课程教材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市中考文综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学生的文史素养普遍较低,高二的学生不知道南京古称金陵,基隆是台湾的港口。必要的基础知识不系统,缺乏基本的历史思维,尤其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到了高中之后还在问“老师:历史开卷考试吗?”面对新课程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初中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的衔接显得比较困难。
  困惑四: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在基层学校缺乏操作可行性。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在每册学习主体内容结束后,设“本模块学习档案”;每册教科书设2—3课“学习与探究”;每篇课文还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客观上来讲,这些课题的确是学生形成探究方法的好素材。但是就探究问题的设置而言,普通中学的多数学生是无能为力的。对教师而言,这些探究性学习的落实却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是班级人数多,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难以有效指导,二是探究性学习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而课时总量又十分有限,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繁琐的教学评价环节,明显力不从心,无法完成.
  新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发掘历史课程的人文价值,使历史教育的最核心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落到实处,只有如此,历史教育才可能真正实现意义上的“树人”与“立人”。比如讲南京大屠杀,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培养仇恨情绪,也不是一次成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果老师进行理性的引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历史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避免灾难的重演。我们需要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总之,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高中老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困惑,有迷茫,也有知难而进不断思索而有顿悟的喜悦。教学是一种实践,更是一门反思中顿悟的艺术,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也正是有了反思后的顿悟,才能更早融人新课程,才能够稳步推进新课程,寻求新的发展。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有人坐着都是一身汗,于是空调拼命吹,一天几个冷水澡,冰镇饮料、冰西瓜毫无节制的吃,感觉那叫一个爽。这样做,中暑是预防了,但是寒气却悄然上身,过度贪凉的后果就是
实践性作业,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和大胆探索,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也是引导教师将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摘 要:目前,许多县城的务农与外出打工成为一般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一些贫困县,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各级财政的支持与鼓励,为众多村民摆脱贫困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随着这种金钱支持的增加,村级干部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亦随之增加,并且此种犯罪的特点、成因均异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当引起关注。  关键词:职务犯罪;成因;防范;对策  一、村级职务犯罪的特点  近年来,村级职务犯罪案件,呈现下
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国际层面上还是在国内层面上,我国都还没有通过或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条约或是法律。对于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种种争议,还只能依据我国民事诉讼
美容美发行业与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其卫生情况会对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目前,美容美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不能够满足卫生监管的标准
药品专利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之一,药品产权的专利的安全性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开展药品专利保护的必要性研究,明确药品产权必要性,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居民和公众的生命健康
“弄毁十座庙,不破一门亲”是我国对婚姻问题的传统态度。从法律层面上讲,离婚诉讼调解的目的是争取让离婚双方放弃离婚思想,做好内部团结工作,促进社会大家庭的稳定发展。随着我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很多人对细菌耐药性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着抗生素的正确使用。误区一:长期服抗生素,都会产生
词语是句子的元素,句子是说话写文的基本单位。针对学生说话及习作中语痛过多的问题,分析“造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造句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二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