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耐力素质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切入口,进行多种形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研究,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长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通过一学期实践研究,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供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耐力素质;教学方法;高中生
  一、引言
  耐久跑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培养意志品质必要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耐力素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性锻炼,才能有较好的效果。笔者按照高中生的特点,利用每堂课最后10分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创设多种情境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入手进行教法改革的尝试与探索,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探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因男女分班教学,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本校高三(5、6)42人为实验班,高三(7、8)39人为对照班。
  2.方法
  (1)試验法:笔者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以女生800米为试验项目,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试验;试验中施加试验因子。
  (2)问卷调查法:实验后对两个班进行耐久跑兴趣以及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的问卷调查。
  (3)统计法:笔者就教学试验前后的测验成绩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为教学实验提供依据。
  三、研究结果
  1.结果
  表一:实验班试验前后耐力跑成绩差异性比较
  表二:试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耐力跑成绩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对于耐力素质与耐久跑的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有15%的人会实践一周健身跑计划,比对照班整整多出12个百分点,还有32.4%选择说不准。
  2.分析与讨论
  (1)实验分析
  从表1、表2的结果可推出:只要教师能在主动教学的同时,多为学生锻炼的辛苦去着想,设计更多的练习方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枯燥无味的练习就能变得新颖有趣起来。
  而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思维正发生着变化。
  (2)教学要求
  ①教会学生理论指导实践。
  ②运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③目标管理与教学紧密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明确所达到的目标,来作为管理工作的起端,进而以目标维系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并以目标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
  ①理论引导实践:科学全面地让学生认识耐力素质与耐久跑相关知识。
  ②耐力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具有巩固性的锻炼,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课时的安排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必须增强练习的量,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将一般耐力锻炼作为课课练习内容。具体的组织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在保持或减轻阻力,增加练习次数和延长练习时间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发展肌肉耐力的良好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锻炼内容的巧妙搭配,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等都会消除学生单调、枯燥的情绪,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四、结论
  1.理论的引导很重要,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达到相当完善程度,理论的灌输对实践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对实践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2.耐力跑锻炼价值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可谓是教学的不利因素,培养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和爱好,是摆在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增进跑的耐久信念,从课内跑向课外,真正使学生由“要我跑”变成“我要跑”。
  3.本实践研究对象虽为女生,但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生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只要在过程中对强度加以调整即可。
  4.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体育习惯的养成与巩固是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以上研究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可待探索研究的还有相当宽松的空间,比如学校体育管理对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的影响等等,我将继续就此课题做更深入的探讨,并期望同行共同投入,以寻求新的结果。
  参考文献:
  贺启平.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三部曲[J].江西教育,2012(18).
  作者简介:陈维峰,男,1979年7月出生。学历:大学本科。就职学校: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Practical Research on Improving Endurance Qua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hen Weifeng
  Abstract: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to cut the entrance,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that as a starting point,through the long-term practice,improve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the athletics habit. Through a semesterpractice research,obtained the preliminaryunderstanding,for you to explore.
  Key words:endurance quality;teaching methods;high school students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正> 目前,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观点正被作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但这个问题我认为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商品经济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经济的。“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显然生产资料
<正>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心一种传统意见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扩展;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另一种意见则对上述“单一中心”说提出质疑,认为文化广义词意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起源有两个阶段:发轫阶段和奠基阶段。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各个氏族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
<正>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搞好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对于我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活跃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我国国内市场来看,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比重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尤其是农民消费水平更低。即使这样,工业仍不能保证供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工作长期违背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占人口84%的农村消费者的需要,人为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市场的特
<正>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究竟生于哪一年?目前有两种说法: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小辞典》编写组编写,1981年1月出版的《历史小辞典》第109页称:陈独秀生于1885年。而《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1979年9月出版的《辞海》第987页称:陈独秀出生于1880年。该书1963年12月版亦持此说。但是,根据民国七年三月十五日发行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第230页刊载的陈独秀《丁巳除夕歌》,一名《他与我》一文推算,我认为,陈独秀应出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也是现在每个学校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它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
<正>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时候,很少提到利益范畴。我国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和著作,也从未把“利益”列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照搬苏联五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结果。这种现象必须纠正。利益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于《韩子&#183;初见秦》的作者(印说者)与韩非之死,顾题思义,自然是要考辨事实的真伪,论定历史的是非。这无疑是对韩非及其思想体系作出科学评价的根本前提。自从司马光在
摘 要:知识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这对知识范畴中,个体知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基于个体知识观视野下的个性化阅读,要融合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整合基于公共知识和基于个体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个体知识观;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这对知识范畴中,个体知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只有从个体知识观的视野把握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强调需要、理解、思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情分析;操作体验;设计问题;错误资源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