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培:舞台背后亦有风光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海兰心 桃李芳华(十三)
  对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来说,舞美系和影视表演系是两个新兴专业,但后起之秀同样开办得有声有色。本期向读者介绍舞美系主任黄元培和影视表演系杨瑞霞,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自从1975年学习舞美开始,黄元培一直“没动过窝”,无论是化妆、服装、绘景、设计,还是灯光、音响、装置……可谓无所不通。30余年的幕后生涯虽然不及台前光彩夺目,但黄元培始终无怨无悔,对他而言,一台节目的成功便是最佳褒奖。
  身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舞美系主任,黄元培一年到头忙个不休。除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负责北戏少儿戏剧场各项演出的舞美事宜。舞台美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黄元培是见证者,一路紧随时代的同时,难能可贵地保留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他心中,舞美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他真心热爱这份事业。
  见证舞美发展变迁
  1975年考上北戏中专时,黄元培最初学的是化妆专业。班里7个学生,只有他一个是男生,尽管当时担任主教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李秀雯老师对他无比关照,但他还是感觉在班里怪别扭的。毕业之后,他又系统地学习了绘景和舞台灯光,对舞台美术的了解越来越全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2006年,又担任了10年舞美科科长。在带队演出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6年,黄元培深感舞美人才的匮乏。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提出议案,建议学校成立舞美系,大力培养新人。2007年,北戏舞美系开始招生;2008年,舞美系正式成立。如今,北戏的舞美系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戏剧影视人物造型”和“戏剧影视灯光与音响”,目前在校生有三个年级将近100名学生。
  就化妆专业而言,课程设置非常丰富。除了各项基础课,还安排了舞台化妆、影视化妆、时尚化妆、毛发制作、古代发式、现代发型、舞台美术史、中西方人物造型史等课程。灯光音响专业则开设了灯光基础、灯光技术、灯光设计、电工基础、音响基础、音响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等课程。在硬件方面,北戏投入了大量财力,建立了设备先进的灯光实训室,甚至拥有MA调光台,这让许多专业院团的人士赞不绝口。
  随着科技的发展,舞美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虽然高科技让舞台呈现出令人眩目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黄元培的心情挺复杂的,“其实,我最钟爱的专业就是绘景,但现在已经败落了,只是偶尔有些演出还需要做绘景。绘景的场地特别大,得把布铺在地上画,绘景人对大形象的把握必须到位。如今,绘景几乎被现代科技取代了,过渡阶段是电脑喷绘,再发展便是LED,不但有景还可以有动态画面。但在有些剧目的舞台呈现上,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等,如果用现代设备做出来效果反而不好。我认为,舞台美术体现出肌理的效果特别重要,绘画的质感和肌理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LED所达不到的。”
  另一个例子是“电脑灯”。从前要调整光位,工作人员必须爬梯子上去把灯扭过来对光。如今则非常方便,“电脑灯是可以摇头的,并且可以自动换色”。但也有一个缺点,电脑灯色温高,色彩还原不真实。因此,黄元培还是更青睐传统灯具。
  谈到如何对传统戏曲的舞美进行提升和创新,黄元培也有自己的见解:“说到京剧,传统戏讲究景在身上,挂守旧、龙套演员就是景。现代人的审美在改变,为了让老百姓走近京剧、欣赏京剧,把抽象的东西具象一些,京剧舞台逐渐加入了一些布景,比如装饰性的山片、房片等。”
  培养京剧舞美人才迫在眉睫
  尽管北戏是一所京剧传统学校,但在舞美系现有学生中,真正喜欢学习京剧化妆、服装等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黄元培对此不无担忧,“毕竟是戏校,舞美应当与学校的根儿有所结合。去年,刘侗院长提出要开办一个舞美技师班,我非常认同。目前的定位是,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专业院团培养戏曲服装、化妆、盔箱方面的专门人才。不应当光去迎合就业、迎合影视,更应当重视传统艺术。”
  众所周知,京剧的服装、盔箱、道具和化妆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戏班讲究“宁穿破不穿错”。现在,很多年轻的京剧舞美是从演员改行过来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难免在演出中会出现误差。
  针对京剧舞美人才匮乏的现象,2013年下半年,北戏召开了一次研讨会,邀请全国10所戏曲院、团的领导参加。与会者一致认为,开设戏曲舞美技师班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最终决定,舞美技师班设在京剧系之下,免收学费以吸纳更多人才,教学则由舞美系提供师资。
  黄元培深知,培养戏曲舞美人才任重道远,“刘侗院长曾在北京京剧院担任副院长,能深切体会到京剧太需要舞美的专门人才了。舞美技师班的成长,需要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我们要教就教最规范的,扎靠谁都能扎,但扎得特别‘边式’(老北京话,规矩的意思)的寥寥无几。我曾经亲眼看见从前戏班过来的老先生王春泰,他负责管理京剧服装,叠服装时都带着声响,太利索了,跟变戏法似的,让人眼花缭乱。”
  职业学院的教育重在实践
  北戏有一个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北戏少儿戏剧场,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可贵的实践机会。就拿备受瞩目的新编少儿京剧《白雪公主》来说,从布景、灯光主控、追光、装置、服装管理、化妆等几乎全部由11级学生独立完成。看着孩子们快速地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黄元培备感欣慰。“从学校直接走向社会,很多孩子常常感到茫然无措。但我们的学生在少儿戏剧场里已经练得游刃有余,对舞台上的节奏也有感觉了,可以快速适应工作,走向社会很容易。我们舞美系大三的两个学生已经被国外剧组请走了,都是灯光主控。”
  目前,少儿戏剧场的重头戏是三台《中华美德故事》,每台戏分为4个故事。第一台戏是“综艺专场”,由舞蹈系、影视表演系和音乐系共同完成。前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拯救丹顶鹤的女孩徐秀娟、东直门义务指路员谢亮和捐献骨髓的房山女法官厉莉,最后一个由舞蹈系表演《八女投江》。第二台戏是“京剧专场”,上演《荀灌娘》《苏武牧羊》《赤桑镇》《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三台戏则是“评剧专场”,剧目为《雷锋》《一杯茶》《任长霞》《孔融让梨》。   三台戏各有千秋,但在总体设计上必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像穿起珍珠的金线。作为舞台设计总监,黄元培将开场设计为一帧书卷,采用LED动态影像效果,卷轴缓缓展开,用毛笔书写中华美德故事的主题。“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老师辅导学生去做的。做LED动态影像特别贵,2011年我们制作《红色经典》的演出前,中央电视台的下属公司曾给我们报过价,一秒钟就需要300~600元。我们舞美系的学生有这个能力,我要做的就是从审美、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总而言之,舞美系全体师生一起努力、各显其能,不但省了不少钱,还锻炼了学生,一举多得。”黄元培笑着说。
  抛开专业技术,黄元培还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我做了一辈子舞美,风光的、出头露面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永远在幕后。当一出戏圆满成功,我为这出戏作贡献了,这就够了。但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显山露水,渴望展示自我,总在幕后待着多少也会有些沮丧。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升他们对舞美的认同度。”黄元培恳切地说。
  毕业季,很多专业毕业汇报的戏都来找舞美系的学生帮忙,有学生跟黄元培开玩笑说:“黄老师,原来咱们的毕业汇报就是为别人做汇报啊!”黄元培笑笑,舞美就是幕后英雄,但沉淀下去、钻研下去,一样会发现更美的风光。
  “对北戏来说,舞美系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做大、做深。其实还有很多方向可以开拓,比如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管理、服装设计、动态影像等。”舞美系的前景广阔、就业率高,黄元培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相对于“成才”,他更看重“做人”,“做事先做人,作为一名舞美系学生,舞台上的粗活重活不能逃避,装灯、走线、搬运……都要做,目的是培养劳动态度。然后在专业中加强训练。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成才是第二位的。只有成为一个好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采访接近尾声,黄元培绘声绘色地向记者介绍了化妆专业“搓胡茬”的方法,颇为有趣。“比如《雷雨》中鲁大海这个角色,有胡茬。我当学生的时候,胡茬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画出来的,先在需要的部位涂一层青色,然后用干丝瓜瓤子蘸上比较重的青蓝色,一层一层点,最后加上一点黑。有绘画基础点出来才好看。第二种方法是,先铺一层颜色,然后再抹上一层胡子胶,将事先染黑、晒干的锯末,对着演员的脸一吹,就自然而然地粘在脸上应该有胡茬的部位了,特别均匀。如今,多采用铰碎的毛发粘,更真实了,影视剧中经常用到。”
其他文献
一边是通过审批取得了购买两限房资格,苦苦等待摇号选房的低收入家庭;一边是买不起普通商品房,收入及其他条件又超出了两限房的中等收入家庭。随着2013年10月份一纸《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的出炉,等待这两类家庭购买的,将是一种全新的房地产形式——自住型商品房。当各路地产专家纷纷猜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风向之时,自住型商品房带着各种质疑与热捧呱呱坠地。而它所带来的尴尬身份与腐败
期刊
“没有时间,我在忙着准备给村民的汇报材料……”  “没有时间,我要去给村民调解……”  “我文化不高,但我坚持学习。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家村人,我得对得起信任我的老百姓。”  金家村位于三间房乡南部,位居北京CCD核心区,交通十分便利,东起双桥,南至广渠路,西与高碑店接壤,北至城铁八通线、京通快速。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天坛生物研究所等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坐落周边,形成了
期刊
我父亲谭元寿今年86岁了,身体一直挺好的,从2012年开始不怎么演出了,只是偶尔清唱一下。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一些重要节目他还会出席,今年的春节晚会,他到现场给全国的观众拜年。正月十五,马长礼收徒弟,他也参加了。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可以说是“雷打不动”。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睡之前往往听一段大鼓单弦的录音,既是享受又是催眠。一觉睡到天亮,8点起床,早点一般喝点牛奶,吃点蛋糕之类的。天气好的
期刊
本期,我们将带读者走进京剧神秘的后台,来了解京剧服饰的风格传统和程式规范。“大衣箱”孙海松、服装设计师石翠亭、“勒头”刘学礼,这些幕后英雄同样成就了灿烂多彩的京剧人生。
期刊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说老梅剧团新来了一位年轻的鼓师,刚来不懂规矩,在后台瞎转悠,一屁股坐在了大衣箱上。结果后脖颈感觉一凉,发现原来是大管事李春林用烟袋点了他一下。李春林说:“这是你坐的地方吗,爷们儿?”自那之后,那位鼓师就再没往大衣箱上坐过一回。从这件小事上我们能看出,一是大管事这个消失已久的行当过去地位很高,说一不二;二是后台大衣箱是个重要的所在,不是谁都能往上坐的。  历史给我们的反馈亦是
期刊
演艺中心:演出季好戏连台  记者:少儿戏剧场先后成功举办了两个演出季,这两个演出季的情况如何?  廖维老师:从2013年6月1日起,“2013夏季演出季”历时三个月,共10台节目,演出28场,观众约8150人。其中京剧系演出5台16场,地方戏曲系演出2台6场,音乐系、舞蹈系、影视表演系各演出1台2场。接下来的秋冬演出季共28台节目,演出43场,观众约16870人。其中京剧系7台11场,地方戏曲系7
期刊
新闻聚焦  2014年1月4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系列演出之京剧专场彩排,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行。首都文明办巡视员尹学龙、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和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在院长刘侗、副院长许翠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这场彩排预示着《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2014年的演出拉开了帷幕。  京剧专场中共包含了四个故
期刊
2013年6月30日,由北京京剧院和梅兰芳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并承办的“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巡演活动”在北京启动。8月8日、9日,在梅兰芳艺术大师的故乡江苏泰州市举办了两场“双甲之约”的启动演出。梅派经典剧目《麻姑献寿》和名家名段演唱会,赢得满堂喝彩,充分表达了梅兰芳艺术大师故乡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梅兰芳艺术的真切情意。  10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大剧院演出了三场。
期刊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 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梅兰芳”,不仅仅代表着一位艺术大师、一个京剧流派甚至一个艺术体系,他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文化名片、伟大中国的鲜明符号。“双
期刊
有人说,60年代生人心中有着固有的情结——国家、民族情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些人饱含热情,成为中国企业家阶层的主力。而深埋在他们心中的情结,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历经创业艰辛得到的财富,用于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生养他们的出生之地。荣亨达集团董事长朱学仁,正是其中的一员。  他,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艰苦的打拼,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面对财富,他并没有选择舒适悠闲的生活,而是将创造的财富全部投入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