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称面瘫、口噼,临床上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患侧面部不能皱眉、闭目及鼓腮,额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唇沟低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较多,治疗方法各异,应用针刺配合脉冲电流刺激穴位治療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58岁,均为第1次发病,发病后立即就诊26例,1个月后就诊3例,3个月后就诊1例。左侧面瘫4例,右侧面瘫26例。
治疗方法:⑴取穴:①主穴:地仓、颊车、下关、四白、迎香。②配穴:太阳、攒竹、牵正、颧髎、上星。⑵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用3~4寸毫针(常规消毒),主穴皮下透刺、依次为;地仓透颊车,颊车透下关,下关透四白,四白透地仓。配穴每次取2个,均以0.5~1.0毫针直或斜刺。然后取脉冲针灸治疗仪,分别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任意2根针的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将波形选在疏密波挡位上,频率调到中等密度,逐渐调高输出的电流,使患者面部出现酸麻感或见肌肉节律性收缩,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分钟变换两个穴位,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然后将电流调到零位,关闭电源,撤去导线,将毫针轻轻捻动几下再出针。⑶治疗时间:1次/日,1周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停针2天。
结 果
治疗后面部肌肉恢复正常为痊愈,患侧外观正常或口角轻微低垂,说话时口角仍向健侧略歪斜为好转。本组30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转4例,治愈时间1~3个疗程,对全部患者追随访无复发或加重。
病 例
患者,男,49岁。2010年3月14日初诊患者无诱因突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查体;右侧面瘫,不能皱眉、闭眼及鼓腮,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唇角低垂,露齿时口角向左侧歪斜,舌苔薄白、脉浮数。该患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而入中经络,痹阻气血,故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风邪外袭营卫不和,邪正相争而见恶寒发热、肢体酸痛。采用:疏风祛邪、通经活络的治疗原则(取穴治疗方法同上),治疗半个月而治愈。
讨 论
就30例患者观察认为,其治疗效果同发病后初诊时间成反比,针刺时间以发病后3~4天开始效果最好,时间越长效果越差。一般治疗2~3周,4例好转者均为发病1个多月以后来就诊的,故疗效不佳。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风证的中经络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多由经络空虚风邪入中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痹阻经络所致。故针刺其穴位,可起到风邪得疏,经络得通,气血得畅的功效从而病祛功成。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60.
2 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治疗学.天津中医学院函授部,1985:60.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58岁,均为第1次发病,发病后立即就诊26例,1个月后就诊3例,3个月后就诊1例。左侧面瘫4例,右侧面瘫26例。
治疗方法:⑴取穴:①主穴:地仓、颊车、下关、四白、迎香。②配穴:太阳、攒竹、牵正、颧髎、上星。⑵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用3~4寸毫针(常规消毒),主穴皮下透刺、依次为;地仓透颊车,颊车透下关,下关透四白,四白透地仓。配穴每次取2个,均以0.5~1.0毫针直或斜刺。然后取脉冲针灸治疗仪,分别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任意2根针的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将波形选在疏密波挡位上,频率调到中等密度,逐渐调高输出的电流,使患者面部出现酸麻感或见肌肉节律性收缩,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分钟变换两个穴位,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然后将电流调到零位,关闭电源,撤去导线,将毫针轻轻捻动几下再出针。⑶治疗时间:1次/日,1周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停针2天。
结 果
治疗后面部肌肉恢复正常为痊愈,患侧外观正常或口角轻微低垂,说话时口角仍向健侧略歪斜为好转。本组30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转4例,治愈时间1~3个疗程,对全部患者追随访无复发或加重。
病 例
患者,男,49岁。2010年3月14日初诊患者无诱因突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查体;右侧面瘫,不能皱眉、闭眼及鼓腮,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唇角低垂,露齿时口角向左侧歪斜,舌苔薄白、脉浮数。该患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而入中经络,痹阻气血,故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风邪外袭营卫不和,邪正相争而见恶寒发热、肢体酸痛。采用:疏风祛邪、通经活络的治疗原则(取穴治疗方法同上),治疗半个月而治愈。
讨 论
就30例患者观察认为,其治疗效果同发病后初诊时间成反比,针刺时间以发病后3~4天开始效果最好,时间越长效果越差。一般治疗2~3周,4例好转者均为发病1个多月以后来就诊的,故疗效不佳。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风证的中经络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多由经络空虚风邪入中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痹阻经络所致。故针刺其穴位,可起到风邪得疏,经络得通,气血得畅的功效从而病祛功成。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60.
2 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治疗学.天津中医学院函授部,19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