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對后进生心理特点,采取合理措施,帮他们走出因缺乏自信心而导致的自卑和学习困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自卑成功评价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曾有心理学家对中学生心理进行调查发现,郁郁寡欢者占9.32%,深感自卑者占7.45%,忧虑担心、心事重重者占35.4%,苦恼烦躁、行为反常者占9.32%,四项合计,共占61.4%。由此可以看出,有过半的同学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缺少参与学习的激情,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怕出错、怕回答不好、怕别人的讥笑、怕老师的批评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积极引导、激励,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引导学生善于从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很多有自卑心理的同学,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永远都是最差的。针对他们的这种心态,应引导学生同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增长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确立高一级的学习目标,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中、下等)后进生尤为重要。例如: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建立成长档案的方法,每月不定期填写下表,已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让学生从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
通过一步步地进步,他们会发现:我并不笨,困难并不可怕。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巧用赞扬,体验成功喜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的前提便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而信心又建立在一次次的成功之上。所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很重要的。在此方面,老师不该吝啬自己的表扬。
笔者所教的三年级的一个班,大部分女生上课不敢发言,甚至不敢朗读课文。针对这种状况,毕者采用了同桌互读的形式。读完后,老师来到一个女生的旁边,轻声地在她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些。怎么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都听到。"在老师的鼓励下,该生大声地读了出来,赢得了一片掌声。说来也怪,在后来的"读"中,该生都积极参与,而且还带动了许多女生,使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可见,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使学生重新获得自信心。
此外,还要在赞扬的同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使他们由怕学习到会学习、乐于学习。
当然,一味的欣赏是不可取的。"不错""真棒""有道理"······此类赞赏性语言用的过于频繁,就会导致赏识的跌价和贬值,失去鼓励的意义。学生也不再会产生成就感,甚至会觉得老师是在敷衍他,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合理的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而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学习成绩不良的同学,面对失败往往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其实,这是在失败情境下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对于这种状态,老师若不及时进行引导,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老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轻装上阵。以平和、自信的心态,重新开始下一段的学习。
四、抓住"作业评语"这一契机。
作业,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几句简单的评语非常重视。那么,何不抓住这一点,对学习不太好的同学进行引导,激发他们成功的自信心呢?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赞扬的需要。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每当学生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时,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表扬。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被肯定、认可。当学生书写认真或稍有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评语,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在解决方法上有其独到的见解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最终却解错了,千万不要以一个醒目的大"X"来答复他,不妨试试这样的鼓励性评语:"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苹果落到地上都不以为然,而只有牛顿去问为什么。你却做到了这一点,真不容易!"这样,学生从简短的评语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对求异创新精神的鼓励,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认可,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成功的自信心。
五、合理安排任务,使学生找到自信。
后进生往往拿放大镜去看学习中的困难,而对自己的能力却过分低估,从而导致惧怕困难,不敢尝试的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应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选择,既不能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觉得这棵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神话而已,太高了,跳得累死也够不着;又要注意所提供的任务应略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过于容易的任务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太小瞧他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相反,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胜利完成任务,发挥了潜能并逐渐找到了自信,才是最合理的。
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任务,为学生提供经过努力摘取胜利果实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措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自卑成功评价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曾有心理学家对中学生心理进行调查发现,郁郁寡欢者占9.32%,深感自卑者占7.45%,忧虑担心、心事重重者占35.4%,苦恼烦躁、行为反常者占9.32%,四项合计,共占61.4%。由此可以看出,有过半的同学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缺少参与学习的激情,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怕出错、怕回答不好、怕别人的讥笑、怕老师的批评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积极引导、激励,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引导学生善于从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很多有自卑心理的同学,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永远都是最差的。针对他们的这种心态,应引导学生同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增长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确立高一级的学习目标,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中、下等)后进生尤为重要。例如: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建立成长档案的方法,每月不定期填写下表,已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让学生从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
通过一步步地进步,他们会发现:我并不笨,困难并不可怕。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巧用赞扬,体验成功喜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的前提便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而信心又建立在一次次的成功之上。所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很重要的。在此方面,老师不该吝啬自己的表扬。
笔者所教的三年级的一个班,大部分女生上课不敢发言,甚至不敢朗读课文。针对这种状况,毕者采用了同桌互读的形式。读完后,老师来到一个女生的旁边,轻声地在她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些。怎么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都听到。"在老师的鼓励下,该生大声地读了出来,赢得了一片掌声。说来也怪,在后来的"读"中,该生都积极参与,而且还带动了许多女生,使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可见,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使学生重新获得自信心。
此外,还要在赞扬的同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使他们由怕学习到会学习、乐于学习。
当然,一味的欣赏是不可取的。"不错""真棒""有道理"······此类赞赏性语言用的过于频繁,就会导致赏识的跌价和贬值,失去鼓励的意义。学生也不再会产生成就感,甚至会觉得老师是在敷衍他,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合理的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而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学习成绩不良的同学,面对失败往往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其实,这是在失败情境下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对于这种状态,老师若不及时进行引导,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老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轻装上阵。以平和、自信的心态,重新开始下一段的学习。
四、抓住"作业评语"这一契机。
作业,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几句简单的评语非常重视。那么,何不抓住这一点,对学习不太好的同学进行引导,激发他们成功的自信心呢?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赞扬的需要。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每当学生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时,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表扬。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被肯定、认可。当学生书写认真或稍有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评语,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在解决方法上有其独到的见解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最终却解错了,千万不要以一个醒目的大"X"来答复他,不妨试试这样的鼓励性评语:"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苹果落到地上都不以为然,而只有牛顿去问为什么。你却做到了这一点,真不容易!"这样,学生从简短的评语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对求异创新精神的鼓励,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认可,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成功的自信心。
五、合理安排任务,使学生找到自信。
后进生往往拿放大镜去看学习中的困难,而对自己的能力却过分低估,从而导致惧怕困难,不敢尝试的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应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选择,既不能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觉得这棵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神话而已,太高了,跳得累死也够不着;又要注意所提供的任务应略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过于容易的任务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太小瞧他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相反,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胜利完成任务,发挥了潜能并逐渐找到了自信,才是最合理的。
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任务,为学生提供经过努力摘取胜利果实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措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