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打不赢又谈不拢”的尴尬情况下,美国有可能调整既定撤军策略,一定程度上放缓撤军步伐,进一步加大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力度,为将其纳入阿富汗政治进程艰难地创造条件。
  
  当地时间8月5日晚,一架美军CH-47“支奴干”大型直升机在阿富汗东部瓦尔达克省遭塔利班武装击落,造成包括17名“海豹突击队”成员在内的30名美军官兵丧生,创造了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军单次战斗死亡人数之最,举世哗然。这也是1987年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事件。
  关于“支奴干”坠落的原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圈套说”,“支奴干”坠落实系美军遭诱骗,落入塔利班陷阱。事发后,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阿富汗官员称,一名塔利班指挥官设局,先通过线人告知美军:多名塔利班成员正在瓦尔达克省登吉山谷地区的一处民宅内开会。塔利班随后立即派人在直升机进入山谷的惟一路线两侧设伏,待直升机飞近时使用火箭推进式榴弹等武器发动攻击,一举将其击落。第二种是“不期而遇说”。一名美国官员表示,海豹突击队当时乘坐“支奴干”赶赴山谷,旨在支援与塔利班遭遇的一队美国陆军“游骑兵”战士。当时,多名塔利班高层指挥官正在山谷地区开会,“游骑兵”在试图包围开会地点时与塔利班巡逻队遭遇而暴露行踪,并立即向指挥部求援。美军指挥部派海豹突击队和阿富汗突击队组成快速反应部队乘直升机前往战场,在靠近着陆区时被塔利班炮火击中。
  不管怎样,坠机事件恰逢奥巴马加速落实撤军战略、逐步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安全责任之际,立即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引发对奥巴马撤军战略的广泛讨论。同时,在关于美军与塔利班和谈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的情况下,塔利班“下重手”造成美军惨重伤亡,不仅向外界彰显自身仍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也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压力以及和谈宣传分化、瓦解塔利班的意图。可以预见,塔利班等反叛武装的整体士气将为之一振,并有可能在战场上瞄准特种作战直升机等高价值目标复制这一作战模式。
  
  迫使美国一变再变
  6月22日,奥巴马宣布正式启动从阿富汗撤军进程:2011年撤回1万名士兵,在2012年9月前再撤出2.3万名士兵,2014年撤军完毕。根据此次撤军日程,美将在2012年9月之前撤出所有3.3万新增部队,约占目前驻阿美军总数的1/3。其中,多达3万人是一线作战部队。在战场形势尚无明显好转的情势下,美国从阿富汗“大踏步”撤军,主要还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目前,美国总统选举大幕已经揭开,共和党候选人纷纷炮轰奥巴马“搞砸美国经济”,号召民众“选择一个新总统终结奥巴马萧条时代”。奥巴马赢得连任的关键在于交出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经济答卷,但是如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深陷债务危机,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而阿富汗战争年耗资则达千亿美元以上。通过结束阿富汗战争减少军费支出,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更何况,奥巴马就是打着结束阿富汗战争旗号上台的,必须在下次选举前兑现撤军承诺,否则将授人以柄。
  不过,尽管奥巴马采取“大踏步”撤军,但绝非就此放弃阿富汗,而是改变在阿富汗的存在方式。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军不会再发动类似2010年的马尔贾攻势、坎大哈战役等动用上万兵力的大规模武装清剿,而是更多依赖无人机袭击、特种部队定点清除等不对称战法压制塔利班等反叛武装的势头,继续削弱“基地”等恐怖组织,维持卡尔扎伊政权的统治。目前,美国正投入巨资扩展以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五大军事基地网络,为大部分美军撤离后维持在阿军事行动提供支持。而特种作战的一大特点就是依赖先进装备实现“发现即摧毁”,这对特种部队的机动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鉴于阿富汗路桥等基础设施状况不佳,而且塔利班在主要道路两侧埋设威力巨大的简易爆炸装置,因此直升机在驻阿联军“调兵遣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偏远的、塔利班势力活动猖獗的地区成为兵力调动和后勤运输的绝对主力。然而,此次坠机事件却为美军在“后撤军时代”以特种作战维系在阿富汗存在敲响了警钟。美军或将改变自从派遣特种部队成功击毙拉登之后对特种作战的盲目依赖,重新考虑如何以更小代价维系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
  
  从死灰复燃到越战越勇
  从2001年遭受美军打击以来,塔利班在一度沉寂之后,又经过了从死灰复燃到越战越勇的历程。塔利班成功地与十几万驻阿联军周旋十余载,主要借助了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及战术特点。目前,塔利班呈“舒拉委员会”—战区司令—地方指挥官—基层作战小组四层指挥体系。最高指挥机构“舒拉委员会”和各大战区司令部赋予地方指挥官很大的自主权以适应不同环境。基层作战小组以村落为根据地,每小组包括10~50名当地战士,具备独立的情报、后勤系统,并与邻近的作战小组相互配合。这保证了塔利班在“舒拉委员会”无法直接指挥前线战事的情况下仍能在阿全境保持强力存在。在战术上,塔利班采取的战术与20世纪80年代“圣战者”抗击苏联的战术有惊人相似之处。抗苏“圣战者”以小群体活动为主,注意适时集中与快速分散,掌握敌方兵力变化、部署情况和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行动。虽然伏击规模一般不大,持续时间较短,但能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如今塔利班可谓充分吸取了“圣战者”的作战经验,白天避开美军,夜间则派出少量作战人员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不断袭扰美军,并挨家挨户威胁当地民众不得与政府合作。这导致美军2010年以来的多次清剿行动虽然声势浩大,却不得不草草收场。
  今年4月30日以来,塔利班展开最新一轮“春季攻势”。此番攻势不对称性更强,“以小搏大”特点更为明显。首先,作战技法日益“基地化”。塔利班大幅减少大规模武装突袭次数,转而派遣自杀式袭击者在防卫森严的军政要地与袭击目标同归于尽。既避免无谓伤亡,又给阿军政高层造成巨大心理震慑,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事实上,塔利班自今年年初以来就明显加大了对阿军政高层的袭击力度,已有多名高官遇刺身亡,卡尔扎伊总统的弟弟瓦里·卡尔扎伊也于7月12日被塔利班暗杀。其次,起用“内鬼”强化情报搜集与行动能力。在上述众多袭击中,塔利班均在事先准确掌握袭击目标的行动信息,并借助混入阿安全部队的“内鬼”从容实施袭击。例如5月28日,塔利班派遣一名身穿阿富汗军装的“人弹”潜入重兵防守的塔哈尔省政府大楼,准确到达军政高层开会的楼层,在与会者离场之际引爆炸弹,杀伤包括北部警察总长在内的多名高官。尽管塔利班武装突袭规模缩小,但更具轰动效应。例如6月28日,六名“人弹”攻入外国人云集的洲际酒店,并与军警长期对峙。北约被迫出动武装直升机才彻底消灭“人弹”。这次袭击距离奥巴马6月22日宣布撤军不足一周时间,向美国示威意味明显。
  此次坠机事件表明塔利班战术又出现新的突破,即无法像在抗苏战争期间获得“毒刺”防空导弹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火箭推进式榴弹等相对落后武器的作战潜能,辅以精密的战术设计,对美军造成最大限度的杀伤。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强调坠机事件不会拖累美军特种作战的推进速度,也不会对阿富汗战争全局产生影响,但在塔利班层出不穷的战术创新面前,在一线作战的美军恐将更加畏首畏尾。
  
  以自己的两手应对美国的两手
  塔利班十年来的表现已经让美军认识到,打是打不赢了,政治和谈才是阿富汗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为此,美国政府急于将塔利班纳入阿政府主导的和谈进程,进而早日从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为此,美软化和谈立场,展现更大政策弹性,并大力营造“塔利班接受和谈”的舆论氛围,甚至称“已经与塔利班高层在卡塔尔等地展开三轮直接接触”。同时,美军坚信“对塔利班持续施加足够的军事压力是迫其坐到谈判桌之前的关键”,特别是针对中高层塔利班指挥官展开“定点清除行动”。
  然而,塔利班也以“软硬两手”应对美军的“双管齐下”。一方面,塔利班深受美国撤军鼓舞,在和谈问题上观望色彩浓重,且认为美军宣传和谈旨在分裂塔利班,动摇一线战士的信心。为此,塔利班于7月6日公开否认与西方展开和谈,称“与美接触只是为了营救被关押战士”。另一方面,塔利班瞄准卡尔扎伊总统之弟等关键人物痛下杀手,此番又击落“支奴干”直升机,一举击毙几十名被誉为“美军精英中的精英”的海豹突击队成员,振奋阿富汗反叛武装的整体士气,重申其强硬立场,令美国的“和谈谣言”不攻自破。
  现在看来,在“打又打不赢,谈又谈不拢”的尴尬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有可能调整其既定撤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放缓撤军步伐,以便在明年夏季结束前(届时将再撤走2.3万美军)进一步加大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力度,为将塔利班纳入阿富汗政治进程艰难地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思考,蔡英文的“十年政纲”近期终于陆续出台,尤其为外界关注的“两岸十年政纲”也在日前对外公布。然而,这是一个以“台独”与两岸“一边一国”为指导思想的“两岸纲领”,是一个敌视大陆、否认“九二共识”、政治凌驾经济、管制重于开放、保守有余开创不足、充满矛盾、令外界失望的“两岸政纲”。在这样的“两岸政纲”之下,一旦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将面临新的风险与严峻考验。   
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要频频发出右翼极端言论,公然质疑和挑战战后秩序,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警惕与关注。日首相安倍在侵略的定义上进行诡辩,企图模糊和掩饰日本的侵略历史;日首相和官房长官先后表态,公然否认钓鱼岛问题上中日老一辈领导人达成的“搁置争议”共识;副首相麻生宣称“在过去超过1500年的历史中,中日关系从未特别顺畅过”;日维新会共同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在慰安妇问题上大放厥词;日自民党政调会长高
二战期间,日军为了弥补国内男性劳力的不足,大规模征用盟军战俘充当奴隶劳工。日本人为将这些战俘从占领区转送到日本,动用了大批船只。这些船只在西方被称为“hellship”(地狱航船,或死亡航船)。  被虐杀、虐待和疾病威胁的俘虏  日军转移白人战俘事件发生在1942年到1945年间,每一个年份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1942年是第一阶段。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在东南亚的闪电战取得很大成功,盟军有30多万
在大家刚刚为苏格兰公投的结果松了口气的时候,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又闹将起来。9月27日,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主席阿图尔·马斯签署法令,宣布将于11月9日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投”。对此,西班牙中央政府极力反对,副首相索拉娅·萨恩斯当天即表示,政府将通过法律程序“坚决制止独立公投的举行”。在《华尔街日报》看来,这是西政府对加泰罗尼亚独立“最强硬的表态之一”。  2013年12月13日,加泰罗尼亚宣布
全球经济治理与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剪不断,理还乱?  沈铭辉:  “全球经济治理”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在此之前,人们在表达类似意思时会使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这个说法。下面的这几句话我们都很熟悉: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也由此诞生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贸总协定(GATT,1995年被WTO取代)、世界银行(WB),统管全球金融、
目前,马英九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要防止提前跛脚的危机,未来施政突破口还在于两岸政策。     5月20日上午,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从而正式开始了他的第二任期旅程。马英九的就职演说引起了高度关注。它究竟透露出什么样的政策方向?马英九未来四年的执政前景如何?是否会提前成为跛脚“总统”?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保守有余,新意不足”    对于马英九的就职演说,各方的普遍反应是“保守有余,而新
正当昂山素季因重新出山当选缅甸人民院议员而再度掀起“昂山素季热”之际,4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对缅甸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缅甸总统吴登盛当天上午在首都内比都会见卡梅伦,中午卡梅伦出席了吴登盛为他在总统府准备的午宴。下午,卡梅伦飞往仰光会见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卡梅伦在会见吴登盛后称赞“缅甸政府正致力于改革”,并表示将采取措施鼓励缅甸的改革。卡梅伦同昂山素季会面后表示,他更倾向于“暂停制裁而不是解除
“近年来,韩国青年和中国青年之间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怎样才能让中韩两国青年之间彼此更加喜欢?”在韩国外交通商部,中国青年代表团的团员向韩国东北亚三课长许承宰提出了一个让中韩两国人都很纠结的问题。  “你们的到来正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许承宰课长微笑着回答。  作为中韩青年友好交流项目的一部分,在中国全国青年联合会和韩国女性家族部的共同承办下,不久前,200名中国青年组成代表团飞赴韩国访问。近年来,中
中国人以“海量”形容酒量大,以“海深”形容友情厚。我以“海宽”来形容具有竞争关系的国家完全可以共容共生。这是笔者根据最近几年中国领导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海宽体”而创造的一个国际关系新名词。比如,我们听到领导人在讲中印关系时说,印度洋足够宽,容得下中国和印度。在讲中美关系时说,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国和美国。  太平洋或宽或窄无关地理,有关心理。心大了,心宽了,太平洋就变宽,啥都装得下;反之亦然。当前
“间接谈判只不過是为了恢复谈判进程,而非为了真正的和平。”    5月9日,在美国中东特使米切尔的积极斡旋下,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终于同意与以色列开始间接谈判。至此,历经波折的巴以和谈终于再次揭开序幕。    和谈迟迟未能恢复,为何    巴以复谈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11月安纳波利斯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后,巴以双方于次年1月开始直接谈判。但好景不长。2008年年底,以军为报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