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17的选育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泉薯17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以徐薯22为母本、泉薯14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干和淀粉的产量表现较突出,薯干产量在940~1 210 t/hm2,为对照种(金山57或广薯87)的99.0%~117.2%;淀粉产量在620~820 t/hm2,为对照的101.2% ~117.2%;薯块干物率和出粉率分别约为 31.0% 和21.0%,比金山57高5~6百分点,比广薯87高1~2百分点;蒸熟食用,质地细腻,味道香甜,综合评分高于金山57和广薯87;商品外观好;高抗甘薯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块耐贮性和萌芽性均较好。该品种适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甘薯;泉薯17;复合杂交;杂交亲本;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31.0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40-02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鲜食等[1-3]。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市场为导向,适度调整甘薯育种目标,采用复合杂交的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淀粉新品种泉薯17。该品种具有食用品质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好、适用性广等优良性状,适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生产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全省非重薯瘟地种植,截至2014年已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超过 1 333 hm2。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泉薯17来源于2005年秋配制的“徐薯22×泉薯148”组合,其系谱见图1。
  2006年实生薯株系选择;2007年多点选择和抗病鉴定;2008多点鉴定,2009年多点比较;2010—2011年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2012年福建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选育过程具体见图2。
  2品种选育方法与措施
  “九五以来”,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确定育种的目标性状为食用品质优、高产、高干、抗甘薯蔓割病和抗薯瘟病。开展优质、中高干、抗病品种(系)的引进、鉴定与利用研究;持续选用优良中间材料作为亲本,通过多种有性杂交手段进行复合杂交,创新培育优良品种(系);加强杂种后代多点选择和性状早期鉴定[4]。
  3主要特征特性
  3.1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多点选择鉴定,泉薯17(品系号为G646)早薯表现高产、结薯好,晚薯表现中等偏上的产量水平。2008年多点鉴定,早薯1个点次,晚薯2个点次,泉薯17均表现结薯好和产量高。2009年多点品比,早薯1个点次,晚薯2个点次,其中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早薯点鲜薯和薯干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130、1 240 t/hm2,分别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 4.2%、13.7%;晚薯点鲜薯和薯干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 680、1 110 t/hm2,分别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3.3%、18.2%;泉港晚薯点鲜薯和薯干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 830、 1 180 t/hm2,分别比对照种金山57减产1.6%和增产 19.6%。
  201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平均鲜薯产量3 260 t/hm2,比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12.78%,达极显著水平,居第7位;平均薯干产量1 010 t/hm2,比对照增产4.65%,达显著水平,居第3位;平均淀粉产量670 t/hm2,比对照增产 11.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2011年省区试续试,平均鲜薯产量3 760 t/hm2,比对照减产17.1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8位;平均薯干产量1 210 t/hm2,比对照增产 7.1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平均淀粉产量820 t/hm2,比对照增产17.2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2010—2011年2年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3 510 t/hm2,比对照减产 15.15%;平均薯干产量1 110 t/hm2,比对照增产6.02%;平均淀粉产量740 t/hm2,比对照增产14.57%。2012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宁化、莆田、惠安等3个点次,平均鲜薯产量3 810 t/hm2,比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17.39%。2014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薯区区试,平均鲜薯产量3 110 t/hm2,比对照品种广薯87减产7.1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7位;平均薯干产量940 t/hm2,比对照减产0.99%,未达显著水平,居第7位;平均淀粉产量620 t/hm2,比对照增产1.19%,未达极显著水平,居第5位。表1泉薯17产量表现
  年份试验项目试点数鲜薯薯干淀粉产量(t/hm2)增产率(%)产量(t/hm2)增产率(%)产量(t/hhm2)增产率(%)2009多点比较33 8801.91 17017.22010省区试103 260-12.81 0104.767011.52011省区试103 760-17.11 2107.282017.22012省生产试验83 810-17.42013展示及示范53 650-5.12014 国家区试83 110-7.199.4-0.996.21.19注:国家区试对照种为广薯87,其余试验对照种均为金山57。
  3.2薯块品质
  2006—2010年多年多点试验,泉薯17薯块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别约为31%和21%,均高于金山57;蒸熟食用,表现为粉、香、甜,明显好于金山57。2010—2011年福建省区试,平均薯块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1.73%和21.24%,分别比对照(金山57)高6.27、5.45百分点;食味和外观评分均为81.5分,均比对照高1.5分。2014年国家甘薯品种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为30.26%,淀粉率为19.97%,分别比对照种(广薯87)高171、1.48百分点;食味评分73.3分,比对照高3.3分。   3.3抗病性
  据2010—2011年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和2014年国家甘薯品种区试的抗病鉴定结果,泉薯17对甘薯蔓割病表现为高抗,对薯瘟病表现为中感到中抗,表明泉薯17对甘薯蔓割病具有较强、较稳定的抗性,不抗薯瘟病。
  3.4贮藏性及萌芽性
  泉薯17较耐贮藏,鲜薯于11~12月份收获后贮藏,至翌年3—4月份薯皮皱缩轻,烂薯率和薯质量损失率均较小,食味品质仍优。据2010—2011年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的贮藏性鉴定结果,综合表现均为好。薯块萌芽性好,埋种后1个月出苗,单薯萌芽量多,出苗齐,剪后快发。
  3.5其他主要特征特性
  泉薯17株型短蔓半直立,茎粗中等,成叶尖心带齿,叶片大小中等,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脉基色为淡紫;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淡黄肉,外观美。最长蔓长110 cm左右(90 d),单株分枝9条左右,结薯3~5个,平均单薯质量约180 g,大中薯率约82%,结薯整齐集中。
  4栽培技术要点
  4.1晚薯留种育壮苗
  选择水旱轮作地作晚薯栽培,选留结薯整齐集中的单株,选用个头中大、薯形下膨、薯身光滑、无病虫害、无破伤的薯块作为种薯。泉薯17单薯出苗基数多,出苗后,宜视苗之疏密及时剪苗或掰芽繁殖,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以茎蔓粗壮、节间距短和叶片肥大作为壮苗的主要依据。
  4.2合理早插密植
  早薯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插植,晚薯一般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插植。选用20 cm左右壮苗,斜插入土中2~3节,外露1~2节。泉薯17结薯个数较多,作鲜薯食用可适当密植以提高商品卖相,作淀粉加工用可适当稀植以提高大薯率,早薯一般插植约52 500株/hm2、晚薯一般插植约 60 000 株/hm2。
  4.3科学管理
  一般施纯N 165~195 kg/hm2,N ∶P2O5 ∶K2O比例为 1 ∶0.5 ∶1.5,基肥 ∶点头肥 ∶夹边肥比例为4 ∶1 ∶5。早施点头肥促茎叶快发,以速效肥为好,于插后7~10 d施用;结合中耕除草重施夹边肥利于中后期茎叶不早衰和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于插后20 d左右犁畦除草,单边施肥,另一边经 5~7 d 晒白后施肥。施肥培土后应灌1次跑马水,以提高肥效和防暴雨冲刷。生长前中期,视土壤墒情和地上部生长状况,酌情灌(喷)水和喷施叶面肥,生长后期做好防涝排涝工作。斜纹夜蛾、红蜘蛛、白粉虱等食叶害虫的防治要点在于早(虫口基数较少时)和连续(每隔5~7 d喷施药3~4次)防治。甘薯小象虫以水旱轮作最为有效,此外,可通过清园、诱杀成虫、防止土壤龟裂等措施减少其危害。
  4.4适时收获
  泉薯17结薯较早,而生长后期仍有较高的薯块增产率,故宜适当早种以延长生长期,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50 d左右,选择晴天或阴天收获。
  参考文献:
  [1]后猛,张允刚,王摇欣,等. 食用型甘薯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31-36.
  [2]李元元,李洪民,唐忠厚,等. 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3-15.
  [3]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等. 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34-135.
  [4]余成章,傅文泽,罗维禄,等. 优质多抗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9号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1):55-59.
其他文献
休假第一天的那个上午,据说我的办公电话被打爆了。来电始终显示同一个号码。无奈,元博姐姐把那个号码发给我,让我抽空回个电话。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至于这么火急火燎地找我?  电话那边的声音让我有点小意外,小博的读者群里什么时候开始潜伏起中年人了?  哦。他不是读者,是读者的老爸。  他说女儿一直学习很好,将来有进军清华北大的潜力。就在全家人高枕无忧地为乖乖女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状况出现了。女儿成绩突
摘要:研究了厚度对干冬瓜皮理化成分的影响,以及厚度和干燥处理对鲜、干冬瓜皮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瓜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质元素、粗纤维、叶绿素、黄酮、多酚等营养与功能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冬瓜皮厚度对上述基本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干燥处理对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影响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冬瓜皮;理化成分;厚度;干燥;抗氧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 R284.1文
一个从小讨厌应试教育、初高中没把太多精力用在学习上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奇葩人物最终能被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学,让无数苦学狗们心中呐喊:这不科学。更让大家“愤恨不平”的是,这个扔在人堆里瞬间被淹没的男孩儿不仅凭借手掌弄出的旋律在《出彩中国人》上惊艳了全场,犀利的言辞更是呛得周立波陷入了沉思。曾经的校友、老师、同学纷纷来贴吧、人人、优酷里攀谈认亲,屌丝逆袭一夜成神的消息让认识他的小伙伴儿惊呆了。  李天达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0、200、300、400 mg/kg CO(NH2)2]对镉(Cd)胁迫(50 mg/kg)下结缕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结缕草的生长指标(叶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大幅度上升。施加不同濃度的氮肥后,Cd胁迫下结缕草的生长和保护酶活
摘要: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镜观测方法,对6个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Yi et R.S.Wang) Keng f.]居群根茎叶的解剖形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解剖形态存在不同程度分化,根的各指标形态变异系数范围为85%~3.60%;茎的各指标形态变异系数范围为3.50%~50.71%;叶的各指标形态变异系数范围为0~58.55%。根、茎、叶解剖形态除个
四月的风,白昼携透着热气,黑夜又显得薄凉!四月的花,是季节里最后的芬芳,花开是凄凉,花落是惆怅!只身于那薄如蝉翼的月光下,背上传来一股股凉意!走过长长的夜道,一步一殇!不知这些曾在记忆里种下的思念,是否会在今后在漫漫的红尘里,静默花开!  潺潺流水,流过了多少芳菲岁月,又流走了多少姹紫嫣红,唯有流不尽的是沉浸下来的绵长执念!时光散去,物是人非,月光照过千轮回,落花凋尽人憔悴!然而,花明知要谢却依旧
蒋一初。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写文章是家常便饭。不怕吃苦。但畏惧灵感枯竭。我在走过的时间里捡拾闪闪发光的记忆。每段记忆的载体都是一躯鲜活的生命。我用他们讲故事。讲我的故事。讲他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的故事。  青春小说里的香樟树、阳光和单车,在我的青春里同样存在。  学校门口的收发室是所有学生都爱去的地方,那里永远有来自远方的问候。我的名字总是出现在收发室里的小黑板上,有时候名字旁边还会被标上数字
摘要: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处理1在玉米叶面喷施清水(对照),处理2在玉米叶面喷2%锌肥,处理3在玉米叶面喷2%钼肥,处理4在玉米叶面喷2%锌肥 钼肥2%,研究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锌肥、钼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4个处理下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但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叶绿素含量在各个
也许是性格使然,当我和同学接触时,总会隐约地感到距离感,不是害羞,也并非内向,是无法深交,是没有人愿意向我敞开温暖的怀抱(所以我身边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大多都是点头之交)。  我和N究竟是怎样熟悉起来的呢?或许是在我随口一句口渴,她就去小卖部买水给我;又或是我被欺负时,她会教训那个人……总之,我就像一个小公主,被她宠爱着。生平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好,所以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去相信,去依赖她——尽管她是班
2010年8月2日,新生报到,踏进C中,踏进新的班级,面对新的陌生人。第三组第一排桌子,你和我中间隔了一个同学,没有打招呼,没有自我介绍,没有说一句话。新班主交代完事情后,各自离开,继续放假。  2010年8月24日—28日,军训。没有小说中出现的那些情节,甚至最后拍照留念也没有。只是记得当时有一个女生在练“齐步走”的时候总是同手同脚,最后教官让她自己在一旁练习了好久。后来你问我“还记得这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