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品析细节,掌握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学界泰斗的气度和风范;品鉴作者字里行间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过程与方法:初读,整体把握;研读,深入探究;讨论,交流碰撞;点拨,解疑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要语段和不懂的语句,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完成导学案。
3.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激趣:
梁启超对张之洞: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梁启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任公就是那高山,今天让我们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梁实秋先生来领我们去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板书题目、作者)
二、解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浓缩下就是“记演讲”,那么文章的中心是不是就是写一篇演讲呢?通过记一次演讲来刻画梁启超。写人离不了叙事,记事是为了写人。文章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梁任公先生”以号相称,再加“先生”,以表敬意。
三、课前探究:
1、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
“动人”、“记忆犹新”
2、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任公先生作了精彩的描写,请读读你觉得描写得很具体生动的句子,并说说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①身材、面貌外貌、风神 穿着、步履 稳健、潇洒 神态、气质
②开场白(语言、动作):既谦逊又自负,幽默风 声 音(极富个性):沉稳、底蕴足
③演讲(动作、语言、表情):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率真、感情丰沛且投入、可爱外貌描写:
重点挖掘:“他走上讲台,打开他得讲演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得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極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内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真性情”
四、课内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作者会二十年后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梁任公先生演讲中讲到的《箜篌引》?
从侧面表现梁启超演讲的生动,和对我的影响深远。
1、《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 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名曰《箜篌引》。
总结:悲叹:狂夫和其妻,悲叹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还隐含了什么吗?王国维先生说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凄美的一个故事,诠释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那梁启超在演讲的开头朗读这首诗又在缅怀他生命中的谁呢?
2、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教师:从原诗的本意来讲,无限悲凉。那梁启超先生从诗歌中又读出了什么呢?他又是如何解读诗歌的呢?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四句16个字,构成了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
此时的先生不断大声叫好,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见先生绝不会是一个旁观者,狂夫还有可能就是他自己。在诗歌《箜篌引》中,寄寓了先生的内在情感和人生信念——为理想而执着追求。
3、请学生试着朗诵诗歌,体会“悲壮”之感。
把感情融入进去,读得沉重,悲痛,无奈。
探究二:先生读到《桃花扇》时,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一哭一笑”
1、《桃花扇》: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断送,清军入关,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
“我小时候读它,不知淌了几多眼泪。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对于满清的革命思想,最少也有一部分受这类文学的影响。它感人最深处,是一个个字,都带着鲜红的血呕出来。”
正是先生炽热情感的真实流露,打动了作者,也让在座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
可见梁启超先生非常爱国,讲到这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至被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至灭亡,恨铁不成钢哪,虽已事过境迁,但在先生的心中仍是耿耿于怀。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次是因为国家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告实现而哭,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探究三、文章开头作者写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结合本文,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这里的“热心肠”是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不管身在何方,位居何处,都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把政治上的追求,转移到了校园,转移到了讲台,他是想用培养我中国之少年,来圆他少年中国的梦想啊!
热心肠:1、情感的丰富,率性真挚,至情至性
2、对学问的投入,演讲的投入。
3、炽热的爱国情怀,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五、拓展训练
请为梁任公先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他的景仰之情
博闻强记,果然学界泰斗;
平易近人,放佛邻家老者。
天下几人学屈杜,人间自合爱任公。
1. 知识与技能 :品析细节,掌握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学界泰斗的气度和风范;品鉴作者字里行间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过程与方法:初读,整体把握;研读,深入探究;讨论,交流碰撞;点拨,解疑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要语段和不懂的语句,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完成导学案。
3.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激趣:
梁启超对张之洞: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梁启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任公就是那高山,今天让我们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梁实秋先生来领我们去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板书题目、作者)
二、解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浓缩下就是“记演讲”,那么文章的中心是不是就是写一篇演讲呢?通过记一次演讲来刻画梁启超。写人离不了叙事,记事是为了写人。文章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梁任公先生”以号相称,再加“先生”,以表敬意。
三、课前探究:
1、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
“动人”、“记忆犹新”
2、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任公先生作了精彩的描写,请读读你觉得描写得很具体生动的句子,并说说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①身材、面貌外貌、风神 穿着、步履 稳健、潇洒 神态、气质
②开场白(语言、动作):既谦逊又自负,幽默风 声 音(极富个性):沉稳、底蕴足
③演讲(动作、语言、表情):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率真、感情丰沛且投入、可爱外貌描写:
重点挖掘:“他走上讲台,打开他得讲演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得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極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内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真性情”
四、课内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作者会二十年后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梁任公先生演讲中讲到的《箜篌引》?
从侧面表现梁启超演讲的生动,和对我的影响深远。
1、《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 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名曰《箜篌引》。
总结:悲叹:狂夫和其妻,悲叹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还隐含了什么吗?王国维先生说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凄美的一个故事,诠释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那梁启超在演讲的开头朗读这首诗又在缅怀他生命中的谁呢?
2、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教师:从原诗的本意来讲,无限悲凉。那梁启超先生从诗歌中又读出了什么呢?他又是如何解读诗歌的呢?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四句16个字,构成了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
此时的先生不断大声叫好,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见先生绝不会是一个旁观者,狂夫还有可能就是他自己。在诗歌《箜篌引》中,寄寓了先生的内在情感和人生信念——为理想而执着追求。
3、请学生试着朗诵诗歌,体会“悲壮”之感。
把感情融入进去,读得沉重,悲痛,无奈。
探究二:先生读到《桃花扇》时,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一哭一笑”
1、《桃花扇》: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断送,清军入关,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
“我小时候读它,不知淌了几多眼泪。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对于满清的革命思想,最少也有一部分受这类文学的影响。它感人最深处,是一个个字,都带着鲜红的血呕出来。”
正是先生炽热情感的真实流露,打动了作者,也让在座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
可见梁启超先生非常爱国,讲到这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至被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至灭亡,恨铁不成钢哪,虽已事过境迁,但在先生的心中仍是耿耿于怀。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次是因为国家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告实现而哭,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探究三、文章开头作者写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结合本文,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这里的“热心肠”是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不管身在何方,位居何处,都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把政治上的追求,转移到了校园,转移到了讲台,他是想用培养我中国之少年,来圆他少年中国的梦想啊!
热心肠:1、情感的丰富,率性真挚,至情至性
2、对学问的投入,演讲的投入。
3、炽热的爱国情怀,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五、拓展训练
请为梁任公先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他的景仰之情
博闻强记,果然学界泰斗;
平易近人,放佛邻家老者。
天下几人学屈杜,人间自合爱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