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阅读量越来越少,传统的东西丢失得越来越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痛、难受。但是,任何一道高考题都没有60分,只有作文才有。作文的分数无疑在高考题目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学生不得不重视。学生想爱它,但也不容易。在备考中,学生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读懂材料就下笔,没有很好地思考引文的作用,结果有的出现偏题;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新鲜、生活气息浓的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很少对材料作分析,特别是不能把材料和引文的观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说理,导致扣题不紧,说理无力;文体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也较差。
  其实,考场作文也可以临时“抱佛脚”。我认为,考场作文如果做好这“五个一工程”,即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一个好的审题立意,一个好的结构,一个好的材料,一个好的卷面,还是能够得到考生所要的分数,虽然功利一点,但是很实用。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备考,心中有底,考试就不慌。当然,最后冲刺阶段还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深刻认识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在全国卷和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应该借助近年全国卷作文题和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加深对“材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1. 强化解读材料的训练
  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主题。
  2. 强化自选角度的训练
  加强对三种不同形式的材料的理解和训练。观点型材料、事实型(事件型)材料、故事型(寓言型)材料。这三种不同形式都可以作如下具体分析:到材料里去找对象(有几个找几个),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各个对象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材料内容——表层含义);为什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材料含意——深层含义)。这样,材料的角度也就水落石出了,再确定你喜欢的角度,一气呵成,写成好文。
  3. 强化引用材料与暗合材料的训练
  所谓的引用材料,就是在文章中明确引用材料的内容或话语,包括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夹引夹议三种方式。可引用材料,也可不引用材料。不引用材料的学生,则必须做到暗合材料。所谓的“暗合材料”,是指文章中没有出现“引用材料”的三种方式,但能够通过具体的话语判断出考生读懂了材料的内容。但也不能忽视了一个现象,作文中许多低分作文正是由于考生写作能力不足,无法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已经读懂了材料内容,因而被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作文。因此,从全面备考和稳妥立意的角度出发,应该强化引用材料的训练。
  二、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清点一下高三写过的作文,哪几篇作文我最满意,哪一段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最感动,什么文体自己最拿手,什么结构最受青睞,什么风格的语言自己最有把握,能不能再进一步提升,要在哪些地方作些修改,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而后静静地思考,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向老师咨询修改提升的指导意见,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起来就会顺风顺水。
  三、作文备考注意事项
  首先,作文备考要遵循三个原则:①精:精选写作材料,精要分析,精炼语言。②准:瞄准高考,方向准确。③实:训练实用,修改实在。
  其次,要重视“四个关注”:关注生活,注重对生活的思考,感悟,见解;关注文化,积累名言名句,注重文化积淀;关注情感体验,写真情,抒真义,注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关注人文,注重讲求理性,弘扬人文精神
  第三,强化“五个意识,即强化文章扣题意识,强化文章构思意识,强化素材积累意识,强化文体意识,强化卷面整洁意识。
  四、加强作文备考的针对性,多在作文升格上下工夫
  1. 采用过程化的备考方式
  这是现在很时髦的一种作文备考方法,很多考生都在运用。过程化就是要把自己处于应考的状态来训练考场作文。这个过程就是写提纲训练,还是应试的过程。比如首先把在考场上要完成的一篇应试作文的过程列出来。把写作过程列为四个阶段:审题、构思、表达和修改。这个过程就是必须做完这一个,才能做第二个;做完第二个,才能做第三个;做完第三个,才能做第四个。过程化就是步骤化。不要小看这个过程,现在我们的学生是不知道这个过程的。很多学生是两步并作一步走,甚至有学生是三步做一步走,甚至有学生是四步合作一步走。其实,不管考生水平高还是低,都必须严格按这个步骤走,要写出高分的作文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要学会紧扣思想写中心,不能乱写,不能按模式,开头一百字,结尾一百字,中间三段,不能这样来凑,而是要紧扣所设定的中心来写。最后一个环节是修改,这是习惯,也是能力。大过程完了以后,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训练审题的过程、构思的过程、表达的过程和修改的过程。大过程里面也有小过程,这都是基本功了。
  2. 提升思维品质
  考生的思维品质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形成的,要在短时间内有质的飞跃,不是易事。但也可以在考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反复训练,在写作过程中养成“五问”的习惯。一是向题目和提示语(材料)问是什么(是谁),弄清题意和写作要求;二是向题目或材料问为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向观点问为什么,确定分论点或写作的层次;四是向分论点问为什么,列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五是向事例问为什么,展开分析。
  考生在作文过程中形成多问的习惯,一层层地自问自答,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展开思路顺利行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深刻性、广阔性。
  3. 善于挖掘材料
  在备考时,不要只知道贴标签,要善于驾驭自己手中的材料,懂得挖掘事例中与题目、与观点关联的因素,展开分析。   4. 在作文升格上下功夫
  要认真听好老师的讲评课,学会在升格作文上下功夫。实际上,作文备考到了一模后,考生对一定文体的写作基本要求、文章格式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存在观点或材料游离,举例和分析不能说透、点破等问题,影响了作文的提分。这时,都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怎样进行升格上来。
  5. 提升写作速度
  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把作文写完,或者是没话讲,写不下去了。这有个时间分配的问题和作文写作速度的问题,其实主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打开思路,掌握观点 事例 分析的说理方法。
  五、注重感悟,坚持多练
  1. 作文备考要注重感悟
  要感悟审题与切题,感悟怎样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感悟善于提取意含写出自我认识的例文,感悟怎样抓住本质作出简明概括,感悟怎样选取细节写亲人的例文,感悟怎样选例写联系社会实际的例文,感悟怎样写出几个思维层面的例文,感悟怎样评文判分。
  2. 备考过程坚持多练
  通过多练来熟练把握作文基本技能。如审题、拟题、行文构思,调动自己的积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事、情、理,不套作。行文规范,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速度限制:1小時完成,全过程每周坚持练习作文2至4次。练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心练——全过程(审题、中心确定、选材、行文构思),笔练——全过程(审题、中心确定、选材、行文构思)。要训练作文的书写,比如卷面整洁和书写工整,这样的作文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一般老师有一种偏见,即书写漂亮的学生,作文也一定写得不错,但就是这种偏见让书写好的学生占尽了得分优势。试想,网上阅卷的速度一般较快,书写太潦草的话,会给阅卷老师增加阅卷难度,这样肯定影响到得分。要训练作文的字数,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这是最起码的。平时的课堂作文,我们不少老师还是会忽略这一点,没能严格要求写够800字,我主张学生最好是850字以上,会更有优势。
  作文的审题、立意、行文在备考中都要训练。但必须明确,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命题组在命制作文题时,对审题并没有苛刻的限制,一道作文题,就是要引爆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被点燃,情感被激发被触动,他们就很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那些知识渊博、感情丰富、行文技巧高超的考生,会在高考作文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今年三套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共有十道题考查词性转换,可见词性转换是高考的必考点之一。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词性与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不同的词性所做的成分往往不同。比如,下列例句中的划线词的意思都是“成功”,但是由于所做的成分不同,使用的词性也不同。  词性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中英文的一大不同之处。下面结合今年的高考题讲讲最常考的三种词性:形容词、副词和名词。  1. 形容詞主
伴随着许多省份即将实施高考语文全面改革,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重在关注时代发展特征,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在思维品性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学会思考,用心灵感受书写民族发展的光荣历史。从作文命题的内容来看,“青年人的精神素养和责任担当”,“国家社会的发展历程回顾”成为了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关键概念。作为高考改革重要年份的2018年,承继了这一命题思想,以“大国情怀”,“青年担当”为主题,展现了祖国在发展过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考查,是高考试卷的重要内容;作为高考语文试卷里难度最高、考生失分最多的试题,分析其命题特点、把握命题趋势,探索科学高效的备考方法,对2019年语文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特点】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1. 以传统文化精华,影响考生化育灵魂 诗歌阅读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追求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全国3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分别选用李贺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文言文段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阅读题其实并不难,毕竟高考考纲要求的就是能读懂浅易的文段。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文言文试题不过是整体阅读的副产品。  一、整体把握重方法  (一)五种方法,
近十年来,广东高考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2004年,广东高考实行单独自主命题;2007年,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广东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X,同时,废除沿袭了20多年的标准分制度,恢复原始分;2010年,广东高考又取消沿用11年之久的X科,只考语、数、英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同时增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6年,广东高考又迎来新一轮改革浪潮,将中止延续了12年的单独自主命题,恢
以近三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基本参照,全国高考Ⅰ卷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引导高中教学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促进基于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实施。其次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真实、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018年全国Ⅰ卷试题以《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自2017年开始,全国卷对论说文文本知识的强化在考题中日益凸显,由原来的以选择题2对“论证的相关论述”的全方位考查到2021年以主客观题目的形式全面关涉论证特征、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这一变化提醒考生,以圈点勾画的方式理清文脉,提炼核心论点,识别论证方法,整体把握论证结构,已经成为此类文本的常规阅读思维。在此基础上,2021年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论说文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要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服務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范围,充分体现高考改革命题的发展趋势。笔者试以分析此卷为引子,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以学科任务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情境呈现方式,优化问题设计,靶向引导教学。  一、观照试题新向,坚持素养立意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
排比就是为了加强语势而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排比的使用能够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例如: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is a place when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