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分层旋流火焰燃烧振荡预报

来源 :推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指导主动控制系统抑制燃烧振荡,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燃烧振荡预报手段开展研究和验证.以甲烷预混同心分层旋流火焰的时均图像为基础,采用降低图像分辨率和提取火焰结构特征参数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火焰图像信息进行简化处理,并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对燃烧振荡进行预报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式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燃烧振荡,精度均达到90%以上.预报精度随着图像分辨率的增加而升高,在极低的图像分辨率(3×3)下,预报精度也能达到90%以上.此外,对根据火焰平均图像提取的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捕捉到了系统稳定性的转变,但参数变化范围受训练集限制.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对燃烧振荡的预报时间<2ms,为实现燃烧振荡实时在线预报提供了支持.
其他文献
通过详细介绍高速岔枕质量监督过程中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成品检验、储运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结合质量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从质量监督角度去控制与提
为提升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获取高质量、低不确定性的试验结果,设计了位于试验段上侧壁不同位置处的两种抽吸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抽吸槽位置以及抽吸流量对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段上侧壁进行抽吸能够提升靠近上侧壁的三个叶栅通道的均匀性和周期性,使进口马赫数偏差<0.01,进气角偏差<0.5°;在可移动上侧壁和叶栅首叶片之间进行抽吸(Cavity A)对叶栅进口均匀性提升较大,但对出口周期性提升很小;在叶栅首叶片吸力面中后部进行抽吸(Cavity B)能够同时提升进
变结构燃烧室是提高宽范围工作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发动机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结构RBCC发动机在低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燃烧室与进排气匹配状况,以及采用变结构燃烧室进行亚燃模态可靠燃烧组织的可行性。针对Ma=3来流,研究了火箭冲压和纯冲压燃烧模式下的发动机性能,并实现了燃烧室工作模式的转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火箭冲压工作模式下,一次火箭小流量工作能够提高二次燃料的燃烧效率,冲压燃烧室比冲性能较优,燃烧室与
为了研究双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涵道流动匹配规律,发展了涵道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道倒流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压缩系统的倒流判断准则,并基于简化计算模型和全三维计算结果对倒流判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压缩系统匹配状态,存在一个决定涵道匹配状态的临界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CDFS)总压比,当CDFS的实际工作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压缩系统第二外涵道将发生倒流,反之则系统不倒流。复杂涵道系统内的流动损失和堵塞等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集群对抗的多弹协同目标分配方法。首先,将每个导弹与每个目标进行两两组合,利用比例导引法,对各组合情况下的弹目遭遇效果进行仿真,得到弹目遭遇时的末速度差。然后,以分配方案末速度差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以给定分配均匀度为约束条件,将该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非平衡任务分配问题,并利用0-1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优化求解。优化求解时,对于最优分配方案进行轨迹交叉判断,若出现交叉,则对其中一条轨迹进行惩罚,重新优化,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最优化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集群对抗的优化分配方
针对基于线性随机过程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漂移系数为指数形式的非线性Wiener过程发动机性能退化建模的方法,可以预测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退化.基
为研究不同旋流强度的整体涡旋流畸变对跨声速压气机的影响,采用定常数值仿真的方法,基于一种整体涡旋流畸变发生器与Stage 67跨声速压气机展开联合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旋流畸变发生器叶片角度,可以模拟不同强度的整体涡旋流畸变流场,在不同旋流进气工况下得到了压气机的压比、效率特性曲线,并针对流场细节进行分析,研究其失速机理。结果表明:同向整体涡有效降低近失速点叶顶通道堵塞程度,使叶片流动损失减小,压气机稳定裕度扩大;反向整体涡加剧叶背气流流动分离程度,引起吸力面尾部低速区面积扩大,导致叶顶堵塞程度的显著加剧,通
针对临近空间多级固体动力飞行器发动机与轨迹一体化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代理优化的高效设计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发动机的性能特性,对发动机进行了几何参数化建模,并针对复杂装药的燃面计算,提出了基于移动四面体的燃面计算算法。为了准确获得给定设计方案的最大航程,采用自适应Legendre-Gauss-Radau伪谱法进行计算。为了提高发动机与轨迹一体化设计优化效率,提出了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采样点高效全局优化算法,并进行了数值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化结果满足全部设计约束,最大航程相比优化前
围绕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为了深入认识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并形成对其进行准确预示和有效抑制的方法,需要解决理论、计算及实验多方面的基础问题:燃烧不稳定的物理机制,不稳定的预示方法,发动机中各种增益和阻尼因素的特征,振荡增长过程中触发和极限环形成的机理,不稳定抑制技术及地面实验的等效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总结与建议,明确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认识横向气流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雾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等技术,针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液膜在横向气流中的破碎与雾化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在横流作用下能够实现稳定的雾化,射流液膜的破碎与雾化具有周期性和不连续性特征;查清了雾化过程中射流液膜存在三种不同的破碎模式:爆式破碎、分段式破碎和环膜破碎,并对每种破碎模式下的液膜破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获得了射流液膜不同破碎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和变化规律;同时对环状流射流液膜不同破碎阶段的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