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特征。

方法

搜集经组织学、细胞学及临床综合确诊为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患者104例,全部患者均有详细CT影像资料。将先有肺结核后出现肺癌或两者同期发现者定为Ⅰ组;将肺癌化疗期间出现肺结核者定为Ⅱ组;再将Ⅰ组中周围型肺癌定为Ⅰa组,Ⅱ组中周围型肺癌定为Ⅱa组,2组的中心型肺癌分别定为Ⅰb组及Ⅱb组。观察总结肺结核及肺癌病灶的影像特征,并将肺癌及肺结核出现的先后进行χ2和t检验分析。

结果

104例中Ⅰ组92例 (88.5%),Ⅱ组12例 (11.5%) 。Ⅰ组中肺癌与肺结核同叶者70例 (76.1%),不同叶者22例 (23.9%) 。Ⅰ、Ⅱ组之间肺结核的分布构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4.302,P=0.507) 。肺结核影像表现中索条影、硬结钙化灶及病灶与胸膜粘连表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2.737、15.193、27.792,P值均<0.05),而其他征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心型肺癌33例,Ⅰb组28例,Ⅱb组5例,Ⅰb中2例表现不典型,动态观察病变增大;周围型肺癌71例中,Ⅰa组64例,Ⅱa组7例。Ⅰa组中,表现典型者39例 (60.9%),不典型者25例 (39.1%),以直径≥3 cm病变居多 (49例,76.6%),除磨玻璃病变外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均有强化。

结论

肺癌化疗期间继发肺结核的CT表现与普通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同样特征;分析肺结核合并的肺癌病灶,其形态、增强扫描及动态观察等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腹部CT单源瞬时k Vp切换模式与常规CT 120 k Vp扫描的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的关系。方法采用质量评价标准体模,对其中的水模部分分别进行能谱成像和常规螺旋扫描,获得常规扫描模式与能谱扫描模式m As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出不同能谱成像 (GSI) 扫描参数所对应的常规120 k Vp扫描m As。回顾性分析22例全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资料。根据平扫常规扫描所使用的m As选择相应的能谱模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 合并腹部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发现腹部除胰腺外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者17例,其中14例进行了CT检查,9例进行了MR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23例患者胰腺呈弥漫性 (14例) 、局限性 (7例) 及混合性 (2例) 肿大,均伴不均匀渐进
目的通过与常规增强MRA技术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 (VIBE) 序列比较,评价非增强MRA技术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 (SPACE) 序列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侧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7月行门静脉MRA的连续就诊的30例患者,先行SPACE序列检查,然后再行VIBE序列成像,2名医师根据2种成像技术的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影像诊断,比较两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对2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T能谱多参数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 (肝癌32例、FNH 16例),均行64层能谱CT的能谱扫描模式 (GSI) 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 (CNR) 、标准化碘浓度 (NIC) 、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 (LNR
期刊
目的探讨自制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圈对兔血管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17只,常规麻醉后,采用自制的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圈 (实验组) 经3 F微导管释放,栓塞一侧锁骨下动脉或颈总动脉,然后再采用相同规格的二级铂金微弹簧圈 (对照组) 栓塞对侧锁骨下动脉或颈总动脉作栓塞对照分析;分别于栓塞术后10、30 min,3 d,1、2、4、6、12周造影观察血管闭塞情况,于栓塞术后3 d,1、2、4、6、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T 1mapping) 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 (HCM) 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入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 (LGE) 检查与T1mapping成像,按HCM 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E边缘区、LGE区 (分为晕状LGE与典型斑片状LGE),分别测量2组心肌对比剂增强后T 1值的变化率并进行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