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现代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与资料整编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利用全国水准资料编制了第1套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90年代初,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第2套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2套图在现今构造运动和强震中长期预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大多数强震均发生在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部位。2001年,测绘系统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产出的3期精密水准资料编制了第3套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地壳(表)运动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
其他文献
2020年,全国平均气温10.25°C,较常年偏高0.7°C;全国平均降水量694.8毫米,比常年偏多10.3%.总体上涝重于旱,夏季南方地区发生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暴雨洪涝灾害重;干旱呈区域性阶段性特征,灾害损失偏轻;春夏季节转换早,高温出现早,极端性强,夏季南方高温持续时间长;登陆台风偏少,影响时段和地域集中;冷空气影响范围广,局地降温幅度大.与近十年平均值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死亡失踪人口明显偏少,直接经济损失略偏多.
地震发生前后孕震区的应力状态和介质属性会发生变化,监测地球内部介质变化,为研究地震的发生过程并发现地震前的异常变化提供了可能。由于难以直接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地震波分析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变化,而地震波速变化能直接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状态和物质组成等物性参数。远震P波接收函数是,用远震P波波形的垂直分量,对径向分量或切向分量作反褶积得到时间序列,主要由直达波、
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7日8时17分,重庆荣昌区发生MS 4.9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基底断裂系中北段。该区域历史地震活动性较弱,20世纪80年代末,受天然气田废水回注影响,4.0级地震频发,截至2020年12月,已发生14次MS≥4.0地震。中等地震频发,被认为是人为注水使得中等规模断层再活动所致(Lei et al,2008;王小龙等,2015;王志伟等,
选取平顶山平煤矿区附近区域作为研究区,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以获悉矿区周边地物种类,补充辅助决策中的居民地、道路等信息,重点研究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为实现遥感影像分类并增强可视化效果,以无人机影像为源图像,分别采用无人机正射影像的主流处理软件Photoscan和Pix4d,完成图像的预处理及拼接,发现利用Pix4d软件进行图像拼接效果更佳。采用非监督分类及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研究影像
地震是地壳或岩石圈构造变形的一种方式,施加于边界断层及其活动块体内的力决定了它们的变形方式(伸展、挤压、走滑),而变形(或地震)的空间分布受岩石圈流变学控制,尤其是受断层和其间块体强度以及这些块体与岩石圈耦合作用的控制(Thatcher,2009)。而火山岩浆作为低粘度熔体,其活动通常也会产生地震,地震类型和大小与岩浆活动深度有关。在上地幔顶部,岩浆活动会引起颤动(tremor),在地壳较深部位时
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发生M_S 5.0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伤(6名重伤员,22名轻伤员),与云南省其他地区同级别地震相比,人员伤亡比例偏高,与昭通地区历史地震相比,人员伤亡比例稍低。本文从震害伤亡人员的空间分布、伤情、伤亡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云南巧家5.0级地震伤亡人员分布特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对提高滇东北地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地震综合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分析手段,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防震减灾研究。最初的综合预测方法主要以预报经验的数学化统计为主,主要包含测震学、地壳形变学、地磁地电、地下流体等4种学科的预测方法,以及衍生出的,如综合概率法、模糊聚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以及模糊综合判定等分析方法。
自2008年以来,青藏高原东缘连续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MS 8.0、2013年芦山MS 7.0及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这3次大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东缘开展了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均观测到震中附近显著的重力异常变化。深入分析汶川、芦山和九寨沟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发现重力场动态变化存在以下特征:①大震发生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有序性变化,可能是区域应力场增强引起深部物质运移与变迁产生
实验证明,岩石破裂前必然发生"声发射",这为地震的确定性前兆研究提供了线索。但是,地震前兆的"声发射"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不少地震前异常变化,其中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约一年姑咱地震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的一系列"毛刺"异常较为典型。这些"毛刺"的时间分布和尺度分布特征与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相符,
依据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的概念,对鲜水河断裂带上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计算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后各场地的协调比序列,并计算同期发生在四川域内的3次、南北地震带北部甘肃南部的1次6级以上强震的协调比异常,发现临震前均在鲜水河断裂带上捕捉到显著或普遍的协调比异常。可见,几次强震的发生与鲜水河断裂带协调比异常在时间上高度吻合,表明该协调比异常可能是与强震密切相关的形变前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