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的辨析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现代史部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举行的重要会议、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讲好这段历史,要以党的历史为主线,明确党的领导地位,弄清党如何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脉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及其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过程.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经历了怎样的艰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文化自觉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主题,也是赋予课程价值生成的时代心声.在多元文化博弈格局下,理性审视文化自觉的实然样态,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认同迷茫、文化信仰缺失和文化价值观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课程价值生成缺乏中国表达.当前,课程价值生成应从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上找准引领力,从文化信仰的实践策略上形成公信力,从文化会通的实践路径上构建共生力,全方位诠释课程价值生成的中国表达,以期增强课程改革的真正生命力.
探究式交谈与传统的演讲式交谈不同,具有发展性、宽容性、相互信任性以及批判式的共同构建性等特征。研究发现,探究式交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的深层次论证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反思能力等都明显增强;能够构建合作型师生、生生关系,交谈中不但话轮有序转换,而且交谈参与者作为一个小组而互动,寻求共同理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理解。探究式交谈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新型互动学习观,构建新的课堂话语互动基础规则,设计开放性问题,提升课堂话语互动能力。
教科书的编写是一种积极有效建构文化认同的社会行动,教科书提供的共有文化可以帮助读者建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教科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发展史,最终形成稳定的教科书制度对文化认同产生前期制度性驱动力;教科书以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系统对文化进行编码,形成教科书内涵、外延的双层表意系统,文化初级认同得以成型;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作为教科书话语传播者,在教学空间中与学生一起,对教科书中的文化进行符号表层意义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教学性"解码,再次推进了文化认同的主体性建构.
"教材建设的国家立场"就是要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层面出发,去建构教材内容、取舍知识属性、实施教材治理.新时代教材内容的国家立场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中国知识"与"中国不同地区知识""中国知识"与"世界知识"之间的价值排序;新时代教材治理的国家立场主要表现为用治理思维重新审视我国教材管理的改革历程,在明确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范式转换下突出国家的"元治理",彰显国家在教材治理中的中轴角色和主体地位.
教科书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载体,不仅关涉如何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而且作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精神媒介,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形成.因此,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必须理性而鲜明地厘清时代精神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作为基本底色,以吸收人类文化历史知识与创新文明成果为重要路径;同时,必须科学而自信地厘定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价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课程行动主体基于利益和价值的考量,受制于制度、资源、技术等因素影响,致使课程改革呈现出差异性与多样化的行动逻辑.根据课程行动主体间的共识度和协同度两个维度,构建创新扩散型、执行落差型、孤岛效应型和构建变通型四种课程改革实践样态的理想类型.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类型学分析的上下联动机制、问题倒逼机制、试点推广机制与协同推进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效治理机制.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森和兰宁建构了“过程的结构”模型,用以解说“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及“大概念”的生成机制。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在生成机制、知识来源及其作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内容知识的“大概念”,都有质的差别。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儿童阅读素养作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焦点。研究者可从人与阅读、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和人与社会四个维度出发,将阅读素养划分为能力发展、个人成长、文化底蕴和社会参与四大要素,尝试构建体系化的儿童素养框架,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儿童阅读素养的相关内涵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探究。
在政策目标、实践问题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由传统评价向智慧评价转型的现实选择.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评价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统筹机器评价与人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促进传统评价的现代化转型.推动智慧评价应用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借助成熟的技术框架,同时也应澄清其作用与地位、建设相关落实机制、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防范和消解相关技术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