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水平参差不齐的班集体——学困生,他们或是学习困难,或是表现不尽人意。
  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极大,是良好班风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说优生是明亮的珠玉,那么学困生则是暗淡的泥沙。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工作中,如果能适时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会让你取得意外的收获。
  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学困生则更需要教师爱心的浇灌,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一样,更需要雨水的滋润,更需要阳光的温暖。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只要教师施以关爱,真心对待,了解其心灵,体贴其忧愁,排除其疑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羸弱的枯苗有沃土滋养也必能迅速成长。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等。教师只有深入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后,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热爱、理解、尊重
  有些学生智商低下,各方面都明显表现出理解迟缓、思维迟钝、记忆力差、表达不清的特征。作为学困生,他们因成绩的差异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冷眼,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灵上留下创伤,失去进取的勇气,造成心理变态,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对待此类学生,教师必须适时地抓住时机,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启动他们的内在动力,给学生找回应有的自尊,捍卫其做人的尊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基础差、缺乏信心,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足勇气,战胜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有些学生是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沦落为学困生的,如单亲家庭、父母文化低、有恶习(嗜赌、酗酒、粗俗尚武)等。他们的性格常常是内向、古怪、偏激、自卑、厌学、逆反心理严重、自制能力差等。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给学生送去慈母般的关怀会让你得到意外的收获。因为在这种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冷眼挖苦、暴风骤雨甚至拳脚相加,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而温柔慈爱、和风细雨却很少光顾他们的生活。
  此时教师只要给孩子一线阳光,他们就会感受到整个春天;只要你给孩子一滴雨露,就能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只要给孩子一声问候,他们就会领略到骄阳的温暖。因为慈母般的关爱,可以抹平心灵的创伤,可以融化坚固的冰川,可以消灭所有的沟坎,可以战胜天大的困难。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重”,教师站在“天、地、君、亲、师”的神龛上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之感。课上课下老师总是板着面孔,背着手,不流露一点轻松,不奉献一点微笑,学生敬畏有余,亲和不足,班级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增加了心理负荷,不用说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就连起码的师生关系和班级凝聚力也很难维持。
  二、平等、民主、开放
  人生而平等”,师生、生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是朋友、兄弟、姐妹的关系。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而非主宰,应自觉融入到学生之中,不能端架子,摆样子。优差生也没有永恒的尺度,不能用考试评比,排名排座等方式设置鸿沟,这样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让学困生自暴自弃,适得其反。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在所难免,毕竟“金无足赤”。对学困生出现的学习上的差异,行为上的差异甚至严重的行为过失,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正确认识、理解和诱导。
  要站在“人”的角度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可取之处应及时予以肯定,切不可 “恨铁不成钢”,用过激的言行刺伤他们的心灵,甚或体罚或变相体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破罐子破摔”。
  民主、开放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班级管理中。虽说“严师出高徒”,不严无以正风,不严无以养德,不严无以束纪,若对“屡教不改”的困难生只严不宽,一有风吹草动便予以惩处,反而易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
  课堂上遇到问题,应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不唯师,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参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班规的制定、干部的选任、评优评教一律让学生参与、监督,给学困生一展身手的机会,形成一种民主、开放、融洽的氛围。
  光靠班上的优生建不好班集体,因此学困生更需要爱心的奉献,人文的关怀。杜甫有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懂得心灵教育的艺术,对学困生多一些人文关怀。
  (云南省鲁甸县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已开始深刻变革,也就是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这场转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出与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法更加优化的教学方
期刊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它牵扯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动机、兴趣等,由非智力因素构成语文学习的动力调剂系统,它是推动文学习的基本动力。而兴趣则是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动因,对整个语文学习起发动、维持、推进、控制、调节的作用。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
期刊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  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中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交流机会。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实践愿望  托
期刊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可否认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推进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日
期刊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
期刊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加提醒的是,选择的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数学思想的问题。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它对数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针对数学思想方面谈几点看法。转贴  一、对中学数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数学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关于这
期刊
摘要:理解诗词意义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一是再现风景、品味意境;二是抓住诗眼,巧妙引导;三是旁征博引,深层开拓。  关键词:培养;感悟;古典诗词;意境美。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近几年,我们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