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实现中亚地区利益的重要桥梁,为中国与中亚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全面的交流机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交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展望未来,经济合作将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从增进多边合作、消除贸易壁垒、完善合作机制和协调成员国间利益等方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地区
中图分类号:P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86-02
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该组织致力加强地区及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四大领域间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无疑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存在和发挥影响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机制,也是中国在这一地区参与的唯一具有一定机制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与中亚地区保持密切接触的多边制度性渠道。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秉承其宗旨和任务,促进合作框架内的交流与合作,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随着合作机制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合作将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正视面临的问题,增进互信、互利、平等、协商,谋求共同发展,是值得思考研究的课题。
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交流的主要进展
对于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有一系列庞大的规划和项目,在成员国的努力下取得了许多进展。从贸易结构看,成员国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纺织品、机电类产品、化工类产品等领域。中国积极履行有关协议和承诺,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表12001—2006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2002至2005年来源,崔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138页。2006年来源:《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
在贸易投资领域,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2005年中国对中亚各国累计实际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约为2001年的4倍,涉及油气、交通、电信、农业、化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在交通建设领域,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先后开通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阿拉木图运输路线,还有中—吉—乌铁路、各国首都与重要城市间航空路线等,交通运输能力日渐增强。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全长960多公里的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一阿拉山口”段将在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它能够打通从里海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的能源运输大走廊。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交流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是主要投资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不够深入。总体来说,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都是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投入期,而不是产出期。虽然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上海合作组织可对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推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还有实现商品、技术、资金、服务的自由流动,以及中国提出的最终形成自由贸易区的设想,都将体现对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但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取得来看,它对中国的经济利益是间接是不突出的,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主要是通过双边关系推动,并且这种状况在近期的将来不太容易改变。
(二)受中亚次级、跨地区区域组织的竞争压力,经济项目落实困难。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设想规模过于庞大,项目过于繁多,导致在项目的确定上比较随意,在项目的落实上比较困难。上海合作组织提出的127个项目显然超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可支配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全部落实。而与此同时,中亚地区的次区域组织和跨区域组织,如欧亚经济共同体、独联体等,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支持力量不亚于上海合作组织,并且其运作成果显著,分享了中亚国家对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关注度。
(三)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受其它成员国顾虑影响。由于成员国之间的情况都不相同,除广泛的共同利益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和利益。在经济合作利益的分配上,各国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资源不足形成一定矛盾。中国是能源进口国,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从中亚得到能源,并希望从中亚到中国的新管道;而处于亚洲中心的中亚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需要平衡与各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关切焦点与中国不相同,认为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得利的是中俄两国,因此,它们也不会完全满足中国的能源利益需求。另外,中亚地区历来是俄罗斯的战略后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随时牵动着俄罗斯的神经,因此中方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实现也由于受到俄方的影响存在较多阻碍因素。
三、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
从长远来看,经济合作将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对其成员国特别是中亚国家保持持久吸引力的最重要源泉。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安全合作是其前提与保障。并且,经济合作具有扩张性,其张力随着经济合作的推进而扩大,从而继续推进对经济合作的需求。随着安全环境的逐步稳定,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求会急剧上升,这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因此,不论从现实需要还是长远前景来看,上海合作组织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合作的地位。
(一)提升融资能力,以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合作。上文提到,由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项目庞杂,落实难度大,很大原因是由于项目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可以通过国家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或通过成员国银行间联合体和实业家委员会这两个渠道进行融资。因此,中国应该改变思路,选择重点项目进行突破,尽快把区域经济合作的项目落到实处,使各成员国尽快分享到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有益之处。而且一些经济合作项目不必拘束于与所有中亚成员国的多边合作,通过几个双边或多边项目,使多数成员国都有可能参与,同样可达到共同参与的效果。
(二)统一进出口标准,消除贸易壁垒。中亚四国为提高进口替代商品的生产,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商品进口依赖需求较大。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商品和货物进出境缺乏统一标准,之后的经济交流在大力推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推出中国和中亚国家都认可的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境检验检疫、海关报关手续等一系列统一标准,并且要在消除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壁垒,否则难以扩大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贸易规模。中国也应该帮助中亚四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不断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减少贸易壁垒与障碍,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政策。
(三)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机制是在一边前进的过程中一边设计和完善的,要根据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阶段完善经济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和便利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往来,加强组织内的凝聚力和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吸引力。要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 “自上而下”的政治主导性。如完善高级经济官员的定期交流机制,敦促上海合作组织下设的各个部门工作组合作与工作开展,落实定期会议制定的近期共同行动计划;建立货物、资本、人员和信息能够跨境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区,分步骤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确保过境运输领域的法律、经济、组织和其他条件;扩大法律法规信息交流;吸引和保护相互投资。
(四)协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相互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协调是保持上海合作组合的团结、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内动力。随着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组织内的利益架构也会有所变化。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近来对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越来越迫切,也希望得到更多资源;中亚国家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为此,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组织更多专家学者开展对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特殊性与复杂性的联合研究,使其能充分反映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建立相应的跨部门统一协调机制,把已有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多边的共同行动纲领,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翼.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浅论[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地区
中图分类号:P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86-02
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该组织致力加强地区及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四大领域间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无疑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存在和发挥影响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机制,也是中国在这一地区参与的唯一具有一定机制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与中亚地区保持密切接触的多边制度性渠道。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秉承其宗旨和任务,促进合作框架内的交流与合作,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随着合作机制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合作将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正视面临的问题,增进互信、互利、平等、协商,谋求共同发展,是值得思考研究的课题。
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交流的主要进展
对于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有一系列庞大的规划和项目,在成员国的努力下取得了许多进展。从贸易结构看,成员国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纺织品、机电类产品、化工类产品等领域。中国积极履行有关协议和承诺,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表12001—2006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2002至2005年来源,崔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138页。2006年来源:《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
在贸易投资领域,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2005年中国对中亚各国累计实际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约为2001年的4倍,涉及油气、交通、电信、农业、化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在交通建设领域,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先后开通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阿拉木图运输路线,还有中—吉—乌铁路、各国首都与重要城市间航空路线等,交通运输能力日渐增强。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全长960多公里的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一阿拉山口”段将在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它能够打通从里海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的能源运输大走廊。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交流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是主要投资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不够深入。总体来说,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都是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投入期,而不是产出期。虽然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上海合作组织可对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推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还有实现商品、技术、资金、服务的自由流动,以及中国提出的最终形成自由贸易区的设想,都将体现对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但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取得来看,它对中国的经济利益是间接是不突出的,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主要是通过双边关系推动,并且这种状况在近期的将来不太容易改变。
(二)受中亚次级、跨地区区域组织的竞争压力,经济项目落实困难。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设想规模过于庞大,项目过于繁多,导致在项目的确定上比较随意,在项目的落实上比较困难。上海合作组织提出的127个项目显然超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可支配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全部落实。而与此同时,中亚地区的次区域组织和跨区域组织,如欧亚经济共同体、独联体等,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支持力量不亚于上海合作组织,并且其运作成果显著,分享了中亚国家对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关注度。
(三)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受其它成员国顾虑影响。由于成员国之间的情况都不相同,除广泛的共同利益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和利益。在经济合作利益的分配上,各国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资源不足形成一定矛盾。中国是能源进口国,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从中亚得到能源,并希望从中亚到中国的新管道;而处于亚洲中心的中亚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需要平衡与各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关切焦点与中国不相同,认为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得利的是中俄两国,因此,它们也不会完全满足中国的能源利益需求。另外,中亚地区历来是俄罗斯的战略后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随时牵动着俄罗斯的神经,因此中方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实现也由于受到俄方的影响存在较多阻碍因素。
三、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
从长远来看,经济合作将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对其成员国特别是中亚国家保持持久吸引力的最重要源泉。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安全合作是其前提与保障。并且,经济合作具有扩张性,其张力随着经济合作的推进而扩大,从而继续推进对经济合作的需求。随着安全环境的逐步稳定,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求会急剧上升,这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因此,不论从现实需要还是长远前景来看,上海合作组织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合作的地位。
(一)提升融资能力,以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合作。上文提到,由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项目庞杂,落实难度大,很大原因是由于项目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可以通过国家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或通过成员国银行间联合体和实业家委员会这两个渠道进行融资。因此,中国应该改变思路,选择重点项目进行突破,尽快把区域经济合作的项目落到实处,使各成员国尽快分享到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有益之处。而且一些经济合作项目不必拘束于与所有中亚成员国的多边合作,通过几个双边或多边项目,使多数成员国都有可能参与,同样可达到共同参与的效果。
(二)统一进出口标准,消除贸易壁垒。中亚四国为提高进口替代商品的生产,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商品进口依赖需求较大。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商品和货物进出境缺乏统一标准,之后的经济交流在大力推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推出中国和中亚国家都认可的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境检验检疫、海关报关手续等一系列统一标准,并且要在消除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壁垒,否则难以扩大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贸易规模。中国也应该帮助中亚四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不断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减少贸易壁垒与障碍,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政策。
(三)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机制是在一边前进的过程中一边设计和完善的,要根据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阶段完善经济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和便利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往来,加强组织内的凝聚力和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吸引力。要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 “自上而下”的政治主导性。如完善高级经济官员的定期交流机制,敦促上海合作组织下设的各个部门工作组合作与工作开展,落实定期会议制定的近期共同行动计划;建立货物、资本、人员和信息能够跨境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区,分步骤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确保过境运输领域的法律、经济、组织和其他条件;扩大法律法规信息交流;吸引和保护相互投资。
(四)协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相互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协调是保持上海合作组合的团结、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内动力。随着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组织内的利益架构也会有所变化。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近来对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越来越迫切,也希望得到更多资源;中亚国家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为此,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组织更多专家学者开展对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特殊性与复杂性的联合研究,使其能充分反映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建立相应的跨部门统一协调机制,把已有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多边的共同行动纲领,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翼.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浅论[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