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扩建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

来源 :山西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扩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趋势,以及施工爆破对既有相邻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判定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国内对跨座式旅游单轨的设计是以容许应力法为主,GB 8408—2018提出了极限状态法,采用载荷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取代容许应力法中单一的安全系数,使设计更精确可靠,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力学模型,对24 m典型轨道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分别采用极限状态法、容许应力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极限状态法是可靠的,极限状态法的载荷组合方式比容许应力法更严格,且极限状态法对材料强度的利用更充分,证明了极限状态法在旅游轨道交通中推广的重要性和意义.
常见的有轨电车道岔一般为合金钢整体式或钢轨拼装式,其各自具有优缺点.为了降低有轨电车道岔成本,提高性能和寿命,在保证互换性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金钢尖轨、转辙器框架优化,研制一种拼装式结构有轨电车道岔,集合市场上众多产品特点特长,满足用户需求.
为评价液体防腐剂对混凝土的防腐效果,模拟了硫酸盐侵蚀环境,通过实验室加速循环制度,评价了液体防腐剂对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压耐蚀系数、质量变化率的影响,发现液体防腐剂对水泥适应性较好,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
针对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控制功能各异等特点,采用现地自动控制为主,远程集中监控为辅的控制模式,优化集中控制、集中采集、长距离传输等功能,实现电站现场通风空调系统的集中信号监视和智能预警功能,实现电站现场大风机振动情况和通风空调的可视化管理.
水的渗透破坏是影响浸水路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杭兰高速公路某沿河浸水路基填料开展渗透稳定试验,分析该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和临界水力坡降,判断路基渗流最不利位置处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为过渡型管涌,临界水力坡降为0.656,在路基渗流最不利位置处的渗流坡降为0.571,大于填料允许水力坡降0.437,即在该处将发生渗流破坏,需采取一定的防排渗措施.
双块式轨枕是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轨枕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的质量,主要根据“贵南铁路(广西段)河池轨枕场”在轨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套管下沉实例,结合TB/T 3397—2015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相关质量要求,从预埋套管及模板定位锥的选取、模具的清理、预埋套管安装工艺、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多个方面着手,成功解决了双块式轨枕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套管下沉问题,有效提高了轨枕合格率.
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浇筑试验板块进行低温条件下道面混凝土的蓄热养护试验,探究了蓄热养护在机场道面混凝土低温施工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非严寒天气,道面混凝土蓄热法养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如何快速确定挖方段软弱路基换填深度的工程实际问题,总结了确定路基工作区弯沉不达标处治方案的思路,并基于模量等效的原则,采用HAPDS2011软件进行了计算,得到以传统石屑作为回填材料的不同顶面模量的路基换填深度,结果表明:开挖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不大于423 mm,则换填不大于30 cm的压实石屑材料即可;开挖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不大于466 mm,则换填不大于50 cm的压实石屑材料即可;当开挖50 cm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仍大于466 mm时,考虑厚度较大会增加回填难度及压实效率等问题,宜选择碎石等模量更高
结合交通量OD调查数据,对沈山高速及周边路网进行建模,分析模型产生偏差的原因并进行模型校正,最终得出可靠的路网模型,为沈山高速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为改扩建技术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为了分析某公路上跨铁路的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依据两个上跨铁路施工的桥梁工程对传统架桥机施工技术与转体施工技术进行对比,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转体法施工所需工日以及需要组织的人力都大幅度少于架桥机施工.因此转体法施工技术在减少对营业线运营的影响中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其主要表现在:极大的降低了对铁路行车过程中安全性的干扰;极大的减少了对工务车间班组的监管监控工作量;同时可以为既有铁路行车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