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愿你的行囊里应有尽有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首“诗”?“第一名是女孩子/乖巧听话是女孩子/干净整洁是女孩子/成绩倒数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是男孩子/与同伴起肢体冲突是男孩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状态会带给父母各种各样的“惊喜”与“惊吓”。每对父母都在期待,身边小小的男孩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飞得远、看得高,拥有美好的人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孩危机”“拯救男生”“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等关于男孩的话题接连成为爆点话题。面对惊涛骇浪的成长,如何帮助我们的男孩安然度过?成人需要为之筹备远行的行囊——里面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乐于探索的好奇、有突破自我的勇气,支持他大步踏向未来。
  //  打破循环  //
  几年前,“男孩危机”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认为男孩多方面发展弱于女孩的观点,源于对男孩生理发育特点的研究。科学研究显示,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使他们天生好动、喜欢冒险;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要少,使他们擅长专注于单一任务,开展深度学习……
  不可否认,男女之间存在生理差异。知名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曾说,男孩大脑的某些功能成熟得相对较晚,比如识别和理解面部表情、社交线索以及精細运动的能力。不过,这些差异是否会使男女表现迥异?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成果显示,男女的差异在胚胎形成时就已决定了,而后天的教养方式决定着这些差异形成的结果是好是坏。适当的方式能让男孩获得较好的发展,错误的方式很可能会使男孩对某些事情失去兴趣,进而巩固旧有的印象。
  对此,叮咚荒野学堂的创办人吴娟深有体会。上学时,吴娟尤为关注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产生的影响,十多年过去后,成为妈妈的吴娟在与儿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注意到,男性同样受制其中:“现在整个环境对男孩太不友好了,社会对男孩的刻板印象会使他们受到伤害。”比如,很多人认为男孩不应该哭,男孩应该学习数理化……父母给男孩灌输此类思想的过程,其实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久而久之,这些男孩的情绪认知能力会变弱,长大后更是难以承担对感知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于是更多选择与机器打交道——此类工作正是需要数理化学科知识,从而走上“刻板”的轨道。
  “二胎家庭提供给男孩和女孩相同的教育环境,但家长总是吐槽男孩更淘气一些。”重庆市朝阳中学教师龙洁说。在与家长、男孩的交流中,她发现看似调皮的男孩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作为人,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是正常的事情,很多男孩却不敢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人的学习能力不能一概而论,在“男孩空间感优于女孩”的刻板印象压制下,一些空间感不太强的男孩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产生自卑感、挫败感。“刻板印象就像一件束身衣,会束缚男孩的发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陈羿君指出,刻板印象是从幼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中受群体意识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个体的刻板印象呈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性别角色到行业选择都受其影响。打破思维的怪圈,走出循环,关键在于父母的养育态度。
  //  找到价值  //
  好动、打碎东西、不顾危险,几乎令所有男孩的父母感到费解:小小的身体内,为何如安装了“永动机”般不知疲倦。“冒险”“猎奇”是男孩刻在骨子里的需求,即便是再文静内向的男孩,这也是一种天性:他们总渴望从对事物的打破重组的过程中发现世界的规律。缺乏冒险精神的男孩,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不善创新,又不喜挑战。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独生子的大批量出现使家庭对男孩的养育态度变得尤为宽容。作家韩浩月将此现象称为“取悦男孩”,他解释道:“现代家庭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对孩子的精神缺乏了解,也缺乏了解的欲望,更缺乏引领的榜样。”科技的普及、交通的便捷、通讯的即时、网络的依赖……使得男孩动手机会变少、接触自然机会变少、肌肉锻炼机会变少。而社会对男孩刚性的要求依然在代代延续,面向未来,男孩需要一个过渡空间,以顺利从家庭舒适区迈入社会竞争区。
  在陈羿君看来,学校是男孩培养规则的场所。规则作为一种有形的束缚,对男孩在社会生存是有利的,比如教会他尊重,懂得集体中的相处之道等。规则需要遵守,但部分学校将管控当作规则,“越界”的规则无异于“枷锁”,将男孩的快乐禁锢其中。吴娟讲述了身边的故事,男孩们课间在操场上飞纸飞机,班主任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不能在教学楼飞,飞完之后要把垃圾收拾干净。而后德育主任在全校大会上批评了该班飞纸飞机的现象。“如果孩子课上收好纸飞机,为什么不允许他课间玩呢?”或许这也是班主任和男孩的疑问。
  作为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龙洁非常熟悉男孩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迷茫。当男孩的家庭教育与校园规则产生冲突时,他会产生矛盾心理。“他用既有的思想应对学校的某些事情时,可能会无法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从而产生困惑。”家里可行的事情在学校为什么不行呢?遵章守纪是否意味着不允许创新?男孩就像钟摆,一会儿朝向“自由做自己”,一会儿朝向“努力做乖孩子”,完全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帮助男孩做自己,韩浩月似乎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后,我觉得很不愉快,所有的孩子坐得整整齐齐,穿得一模一样,齐刷刷地鼓掌,没有一个人说话。”韩浩月的语气充满了遗憾。在完全不可违抗的强压环境中,男孩似乎不再对“窃窃私语”感兴趣,丧失了活泼好动的本能。韩浩月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当成人培养出规规矩矩的男孩,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他们冒险、创新的能力,他们天性中的果敢与反抗精神被一点点扼杀,如此管教对男孩的成长真的有益吗?
  如果学校的环境无法让男孩充分释放“无处安放”的精力,那就带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平时,韩浩月会带儿子参加社会活动。寒暑假到来时,他会自驾带儿子去全国各地旅行。一次内蒙古之旅中,汽车深陷沙塘,韩浩月便安排儿子找工具“拯救”汽车,令他惊喜的是,儿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纵然当时天色已晚,天空还飘起了小雨,父子二人没有退缩,齐心协力完成了汽车救援。“当时年龄不大的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一直积极地忙前忙后。”韩浩月倍感欣慰。   父亲的“在场”对男孩成长的意义重大。韩浩月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可许许多多的父亲仅仅“活”在模糊的身份里或者低质量的陪伴中,无法给儿子提供超越的样本。特别是父亲,有意识地对男孩进行锻炼,可以让他自由自在地释放天性,获得成就感:他在积极的情绪体验里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生活的价值,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
  //  放手探索  //
  前段时间,有网友发起讨论,认为学校的女教师太多不利于男孩的性格培养,会造成“男孩女性化”问题。该观点与2020年5月一位全国政协常委的提案《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提案提到,少年儿童入学后,由于教师多半是女性,长期受女性影响大,使男孩缺少了“阳刚之气”。
  男性气质的形成与教育者性别相关?龙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教育者的性别与男性气质的形成不完全相关”。“一定程度上不相关”体现在男性气质的形成与生理特征、社会历史、文化风俗相关性更强。“一定程度上相关”体现在成年男性对男孩的教育方式往往更粗犷,会给男孩更多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这种养育方式有助于引导男孩释放天性,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男性气质”。
  在欧洲,19世纪以前,粉色一直被视为男孩的颜色,因为男孩是小男人,而男人穿红色制服。1953年,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就职典礼上,他的妻子梅蜜穿了一条粉色的裙子。一种观点认为,此后,粉色和蓝色的性别指向逐渐发生对调。这段趣味十足的历史表明,代表男性气质的道具、姿态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与教育者相关,而是社会建构的阶段性产物。大众的认知与社会的变化往往不是完全同步的,就会出现前文谈到的刻板印象。时至今日,我们很难看到男孩身穿粉色套装,在“男孩就该有个男孩样”的刻板印象影响下,很多男孩对于“娘”的指控非常恐惧,于是他们穿上深色衣服,极力摒弃温柔等气质,将男性气质视作封闭的行为集合,这对男孩的成长并无益处。
  “女教师穿裙子、擦口红,说话的语调轻柔温和,与男孩互动的过程女性化特征确实比较明显。”陈羿君指出,这就需要其他男性角色起到补充作用,比如男孩回到家里和爸爸爷爷、哥哥弟弟互动,走向社会能接触到很多男性角色,男孩会在与不同角色的互动中找到平衡。同时,“男孩拥有一些女性化特质其实是件好事情”,她进一步解释,拥有同理心、体贴和包容等女性气质的男孩未来会更受欢迎,这显著區别于“男性女性化”现象,父母不需要过度担心。
  “比起阳刚之气的外在表现,养成内在的阳刚之气更加具有价值。”韩浩月认为,当男孩具备了化解外界压力的内在力量,他在面对困难时便懂得以何种姿态解决问题。这种内在的力量会伴随他从少年走到青年、中年,直至老年,是绵绵不绝的。这意味着男孩不仅需要父母、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拥有自己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基于大量的阅读经验,韩浩月指出,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男性气质保留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比如《老人与海》。成人要培养男孩的阅读习惯,当他们沉醉于思考书中的情节,便可汲取书中的“阳刚之气”。
  真正的云和风、草地上自由自在的动物和昆虫会带给男孩别样的体验,也为其开辟了走出一方小天地、独自探索的空间。践行自然教育多年的吴娟向男孩的父母呼吁:“放手让孩子走进自然吧,让他在游戏中自由发现,让他在自然造就的困难中尽情动脑,让他自主解决棘手的问题。”
  “养育”意为抚养、教育使其成长。对男孩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以享受养育过程中的快乐,也必然会承担一定的压力,无论来自社会抑或男孩自身。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压力的茫然无措。陈羿君强调,父母在培养男孩的过程中要有清楚的认知,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培养适合他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落入刻板养育的“陷阱”。
其他文献
202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期间,笔者在本刊展位上设立的现场演播室中对杜比实验室技术总监张岩、高级图像工程师郑鸣昊进行了专访,就杜比全景声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及其在节目制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摘要:初中美术中版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用纯粹的艺术语言、简单的黑白形式表现了艺术独特的美,其单纯明朗的风格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本土文化为导向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以及良好的美术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本土文化 传承 导向 初中 版画 课堂教学  将本土文化与美术相结合,是我们一直在研讨的一个课题。本土文化与课堂
7月26日,2021年天津市海上搜救综合演习暨海上石油平台水域通航安全风险防范演习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安达斯负责此次演习中卫星链路传输视频的编解码工作。
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土地管理法》,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要求同步出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在条例中对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授权立法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2021年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43号国务院令,公布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收录了《红烛》《致云雀》两首以物为写作对象的现代诗,教学时可依照传统咏物诗的欣赏路径,注意诗歌即物达情、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分析诗歌从物象的哪些特征进行联想和抒情,又是如何将物的特质与人的品质进行关联的,引导学生掌握由物及人的阅读方法,理解诗歌主旨,读懂这一类诗歌。
自2011年天猫推出“双十一”狂欢购物节以来,每年“双十一”,天猫销售额都不断创下新高。在这期间,“双十一”购物节的周期不断变长,2020年的售卖期更是由原来的一轮变为了两轮。虽然从整体来看,天猫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营业额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消费主义的狂欢下,消费者对于拉长周期的两轮售卖期体验如何仍有待考证。本研究以网上节日促销中顾客感知价值体系为基础,从消费者的感知角度,对参与天猫“双十一”不同营销周期时长的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行对比,以此探讨“双十一”两轮营销策略的可取程度。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boundedness of Calderón-Zygmund singular integral operators <em>T</em><sub>Ω</sub> on grand Herz spaces with variable exponent under some conditions.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在泰国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发展特点、运营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泰国新媒体发展状况,并从西方国家对泰国的长期影响、泰国对华友好的意见领袖稀缺、民间层面对泰传播不发达、虚假新闻影响中国形象等角度,探讨了当前做好对泰传播,特别是中泰新媒体合作面临的挑战,并从统筹整合对泰新媒体传播资源、加强双方媒体和智库人员交流、强化对泰传播新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的时候,盘点中国百货店走过的路,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百货店从开启到现在已走过了100多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百货店真正崛起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经济学家把这一年称为民族百货业的元年。
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经过筛选和创编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之美、提升情趣、滋养心灵、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勇敢、坚韧等意志品质,让幼儿在自然中享受游戏的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是幼儿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活动符合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