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激活物对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时重型颅脑伤发生率高,占全身伤总数的10%~20%,死亡率高达35%~60%,居战伤阵亡中首位,是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目前,有关重型颅脑伤的救治,主要为对继发性脑损害的治疗.颅脑外伤后产生多种细胞和生化反应,主要有免疫细胞的介入和激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死亡、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抑制轴索物质的释放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组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受体,尽管不能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全部的信号,但能影响多条相关的病理过程,如调整免疫细胞、激活代谢和线粒体功能、促进轴索生长并诱导前体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等,因此,可以推测PPAR激活物对于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颅脑损伤;神经保护 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925(2014)09-0965-0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表现、头颅CT特点、手术情况、术后颅内压改变等,以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伤后3~6个月GOS评分评定为死亡16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13例,中残24例,恢复良好37例.96例患者中,特急性血肿的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和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存档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病理科的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断为脑胶质瘤的石蜡标本63例,采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和CD34双重染色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VM形成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情况,进一步结合随访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63例胶质瘤患者组织中存在VM者13
目的 研究内皮素受体A型基因(EDNRA)和Jun二聚化蛋白-2基因(JD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散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28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57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方法,及通过SnapShot单碱基延伸法分析,选取EDNRA基因上游rs6842241、rs6841581位点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一种2007年新定义的疾病,该病初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言语功能障碍,后期发展为运动功能障碍、不自主运动、低通气状态,并且常合并有肿瘤,其中大多为卵巢畸胎瘤.该病虽然表现严重,但是经过及时、足量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有些患者会伴有一定的后遗症或有一定的几率复发.疾病的确诊有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脫髓鞘为主要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治愈此病的方法.国外很多学者发现抗癌药治疗MS有较好疗效,抗癌药可通过其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功能而发挥对MS的治疗作用.本文将分别论述已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MS的抗癌药、已用于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及尚处于研究中的抗癌药.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CAI区的表达,探讨西洛他唑预处理能否通过PARP/AIF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 方法 将1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洛他唑组,每组45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西洛他唑组造模前灌胃给予30 mg/kg剂量西洛他唑(2次).
目的 对颅内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实行合理化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的479例病例作为干预前病例(对照组),2012年神经外科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的406例病例为干预后病例(实验组),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平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由干预前的(5.16±3.89)d下降至干预后的(2
目的 探讨不同供血区域的2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差异. 方法 连续入选自2008年1月22日至2011年10月13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213例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磁共振DWI确诊为穿支动脉供血区域梗死.根据DWI所示穿支动脉供血区域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即脑桥旁正中动脉组(PPA组,56例)与豆纹动脉组(LSA组,157例),对2组患者
尊敬的各位作者:为了顺应新形势下期刊数字化及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决定自2011年1月起在旗下杂志启用新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电子版可至中华医学会网站业务中心(http://www.cma.org.cn/ywzx/index.html)下载。特此通知。
期刊
目的 观察丙泊酚经大鼠颈内动脉泵注对脑灌注区皮层组织的影响,探讨丙泊酚颈内动脉麻醉的安全性. 方法 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股静脉给药组和右颈内动脉给药组(每组各20只),麻醉诱导后分别通过右股静脉或右颈内动脉留置针泵注丙泊酚30 mg/(kg·h),持续3h.停药后4h处死大鼠并取右侧大脑皮层,HE染色、透视电镜观察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实时PCR(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