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而阅读是学生积累原始素材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由此可知,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基础,教师多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多补充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45
由于學习生活的方式改变,学科知识学习和阅读,生活休闲,课外辅导等争夺有限的时间,家长大多重视成绩,忽略了保证成绩提升的动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一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地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1、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随意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具有不可预测和动态生成的特征,反对按照预设的模式或既定步骤机械地操作,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而存在,它就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学目标,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实施细则和推进秩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有的学生性格倔强,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能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一味地依附甚至盲从别人;教师让学生讨论一阵后,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阅读教学便宣告结束。出现类似的局面,往往是教师的观念所致。有的教师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人见解,为了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只有尽量隐退,否则,课堂的民主和学生的主体就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把自身置于对话者之外,放手让学生去参与,学生交流得越多、发言越积极,对话就越深入。当与学生交流时,最好的话语就是“说来听听”,不断鼓励和刺激儿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亮点。
2、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化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过程,可是不少教师却把这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认真读书、仔细发现、用心感悟,可使学生刚打开书还没有细读,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组员之间就某个问题展开对话,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教师便要求学生汇报对话的结果。无疑,这种形式上的阅读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品读、赏读、合作交流等活动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发挥出来,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自然只能停留在形式的层面。
3、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浅层化
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视界的融合,各自生成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思想。师生双方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升华。然而,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把精力和眼光投放到外在的形式层面,更多地关注课堂气氛热闹与否,课堂过渡自然与否,课堂进展顺利与否,从而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和把握,没有形成独到、精深的认识,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但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难以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课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提高阅读能力
1、在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经常变化,教师的责任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然而,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不可能适应以上两个方面的全部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取得言之有物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审美、修养更加提高。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有一个相当长的练习过程,要勤于阅读,有恒心,长期坚持阅读中的精读、速读等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说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每天要定时定量地阅读,注意阅读的积累,平时要多花时间在课外扩大阅读量,以补充课内所学的东西,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自觉阅读,从阅读中获取更多更渊博的知识。同事们,我们共同努力,让教育这个“舞台”更绚烂吧。
参考文献
[1]郭焕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未来英才,2016,000(011):171.
[2]尚翠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6,013(016):82.
[3]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45
由于學习生活的方式改变,学科知识学习和阅读,生活休闲,课外辅导等争夺有限的时间,家长大多重视成绩,忽略了保证成绩提升的动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一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地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1、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随意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具有不可预测和动态生成的特征,反对按照预设的模式或既定步骤机械地操作,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而存在,它就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学目标,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实施细则和推进秩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有的学生性格倔强,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能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一味地依附甚至盲从别人;教师让学生讨论一阵后,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阅读教学便宣告结束。出现类似的局面,往往是教师的观念所致。有的教师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人见解,为了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只有尽量隐退,否则,课堂的民主和学生的主体就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把自身置于对话者之外,放手让学生去参与,学生交流得越多、发言越积极,对话就越深入。当与学生交流时,最好的话语就是“说来听听”,不断鼓励和刺激儿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亮点。
2、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化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过程,可是不少教师却把这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认真读书、仔细发现、用心感悟,可使学生刚打开书还没有细读,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组员之间就某个问题展开对话,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教师便要求学生汇报对话的结果。无疑,这种形式上的阅读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品读、赏读、合作交流等活动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发挥出来,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自然只能停留在形式的层面。
3、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浅层化
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视界的融合,各自生成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思想。师生双方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升华。然而,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把精力和眼光投放到外在的形式层面,更多地关注课堂气氛热闹与否,课堂过渡自然与否,课堂进展顺利与否,从而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和把握,没有形成独到、精深的认识,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但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难以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课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提高阅读能力
1、在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经常变化,教师的责任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然而,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不可能适应以上两个方面的全部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取得言之有物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审美、修养更加提高。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有一个相当长的练习过程,要勤于阅读,有恒心,长期坚持阅读中的精读、速读等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说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每天要定时定量地阅读,注意阅读的积累,平时要多花时间在课外扩大阅读量,以补充课内所学的东西,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自觉阅读,从阅读中获取更多更渊博的知识。同事们,我们共同努力,让教育这个“舞台”更绚烂吧。
参考文献
[1]郭焕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未来英才,2016,000(011):171.
[2]尚翠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6,013(016):82.
[3]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