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钻式原位岩体剪切测量系统研制与试验分析

来源 :煤田地质与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钻式岩体剪切测量系统可以测量矿山原位岩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传统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相比,该测试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岩体本质状态,方便快捷获取测试数据.首先阐述了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并成功研制出预钻式原位岩体剪切仪设备,搭建了数据采集存储软件平台;其次,基于剪切仪的工作原理,通过配套完整的测量系统试验装置,制定了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试验步骤;最后为验证系统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试验,并在混凝土平台进行了岩体侵入试验与剪切试验.剪切试验结果与室内直剪试验相比,内摩擦角小24.77%~41.33%,黏聚力小13.11%~32.84%.针对试验结果的差异性,从仪器设备和试验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试验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剪切加载方式的变化和岩体直剪试验方法的不同.研究结果为矿山原位岩体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后续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为提高“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效率、降低瓦斯治理成本,提出采用?550 mm超大直径钻孔替代横川埋管的技术方案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针对井下超大直径钻孔技术特点及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款最大扭矩15000 N·m、最大给进力700 kN、最大行程1.3 m的ZDY15000LP型煤矿用超大直径螺旋钻进钻机,采用主机和泵站分体式布局,并创新设计了主机、泵站、机械臂、动力头等关键零部件;配套开发了?426 mm大螺旋钻杆和?550 mm大直径扩孔钻头,开发了基于“先导孔+二次扩孔”的超大直径钻孔
两级入轨(two stage to orbit,TSTO)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来流条件下级间分离,会在两级之间产生复杂的非定常气动干扰,直接增加TSTO级间分离失败风险.级间分离过程中的这种复杂气动干扰伴随着两级之间的激波与边界层干扰、马蹄涡、激波与尾流干扰的综合作用.本文将TSTO助推级和轨道级的复杂模型简化为两个三维楔,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耦合求解流动控制方程及六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方程组对级间分离过程开展模拟分析,探究级间分离流动特性及其物理机制.在数值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抬升角度下的TSTO三维流场进行了
目前,热带气旋预报性能的检验和分析多采用各中心每年台汛后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即“年鉴”)资料作为真值.然而,由于年鉴资料通常在次年才能发布,所以在业务上,常以实时定位、定强资料作为“真值”进行预报性能的检验,因而不同机构(口径)给出的预报性能往往不尽相同,造成了混乱.此外,实际业务预报中,因没有实时的年鉴资料,各预报方法的起报位置只能采用实时业务定位,显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误差.为分析使用实时定位和年鉴作为“真值”进行预报性能检验的差异、评估定位误差对预报性能造成的可能影响,本文首先考察最佳路径和实时/初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条件及开采动力条件的重要方法.以沁水盆地中南段潞安矿区山西组3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化度、H/O稳定同位素和主要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煤层气开发历史分析了区内煤层气开发优选区.结果表明:(1)潞安矿区分布有3个高矿化度区(五阳井田、余吾西南部、高河北部–古城井田),地下水平均矿化度2000~3200 mg/L;1个低矿化度区域(常村井田和余吾井田中东部),地下水平均矿化度1500 mg/L.(2)煤层产出水中的δD和δ18O值均落在该区
利用Yoshida and Ishikawa(2013)提出的一套客观分类方法对1979-2013年夏季(5-10月)共796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型,主要包括了季风切变线型(monsoon Shear Line,SL)、季风涡旋区(monsoon Gyre,GY)、季风辐合区(monsoon Confluence Region,CR)、东风波(Easterly Wave,EW)和热带气旋生成诱发的罗斯贝波扰动(Preexisting Trop
交通流特性是混合交通流建模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流模型中的分岔现象是导致复杂交通现象的因素之一.交通流的分岔,涉及复杂的动力学特征且研究较少.因此,提出了一个最优速度模型来研究驾驶员记忆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基于带有记忆的最优速度连续交通流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和预测了复杂交通现象.推导了鞍结(LP)分岔存在条件,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余维1 Hopf(H)分岔、LP分岔和同宿轨(HC)分岔以及余维2广义Hopf(GH)分岔、尖点(CP)分岔和Bogdanov-Takens(BT)分岔等多种分岔结构.根据双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智能化开采,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测井已在石油测井岩性界面识别中获得较好效果,但对煤岩界面识别情况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在煤田测井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探测性能,使用一维广义反射系数法计算磁场分量,并使用快速Hankel变换加快积分计算速度,模拟线圈系组合方式、频率、源距、线圈系半径、电阻率对比度、发射电流和电阻率各向异性对煤田方位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能够分辨煤岩界面,对煤岩界面识别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线圈系半径和发射
为明确硬岩破坏失稳过程中的声学及破裂响应特征与加载速率相关性,对不同加载速率下类硬岩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及声发射测试,分析类硬岩力学参数特性、声发射现象及破裂响应特征,并基于声发射特征获得类硬岩破坏前兆预警信息.结果表明:类硬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具加速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增大,力学参数总体呈指数函数增长,相对低加载速率下(0.10~0.15 kN/s)的增长速率较快而在相对高加载速率下(0.20~0.25 kN/s)的增长速率略有减缓;声发射参数演化呈阶段性增长趋势,最大增幅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
煤及煤系石墨化利用对于增强石墨矿产的战略保障能力、促进煤系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能源矿产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厘清川渝地区煤的石墨化潜势,在梳理分析煤的石墨化、煤基碳材料前驱体选择和川渝地区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川渝地区主要赋存煤类、煤质和显微组分特征的分析,从影响煤石墨化的内在因素和煤基碳材料的需求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川渝地区煤基碳材料前景和煤系石墨资源赋存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低灰、低硫,演化程度更高的无烟煤更易于石墨化,煤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关键参数,在气候、生态、水文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亮温数据,对其进行数据重采样和异常像元剔除等预处理,采用UMT(University of Montana land surface retrieval algorithm,蒙大拿大学地表反演算法)微波反演算法中的物理模型反演中国区域地表温度,并利用FY-3D微波成像仪业务地表温度产品以及中国地面国家交换站的166个站点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