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有个“尤伦斯”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因为家族生意的需要,尤伦斯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他开着一辆日本车,和妻子一起到艺术家工作室做客,那时的工作室既简陋又窘迫,但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却人人怀着理想,潜心创作。尤伦斯与他们谈艺术、谈审美,从不谈钱。他们一起去爬山、郊游、野餐。当时画廊、拍卖行还不存在,“但这丝毫不妨碍艺术家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尤伦斯拜访了他心目中那些“著名艺术家”。在那时,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处于半地下的状态,基本无人喝彩,这些资深画家“屈居在小画室,要共用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
  中国诗人艾青的儿子艾轩是尤伦斯碰到的第一个中国画家,当时,他在只有25瓦的灯泡下作画,境况窘迫,“现在他出现视力问题实在毫不奇怪。当时的艺术家的创作条件非常艰难,但却异常专注”。尤伦斯毫不犹豫买下了他笔下的西藏小孩,那幅作品至今炙手可热。
  北京的探险之旅,尤伦斯夫妇收藏了几百件艺术品,从此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一发不可收拾,他也随之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大家。
  
  “我不会先收购,再出卖”
  
  尤伦斯夫妇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将自己珍藏的艺术品进行展示的场馆,找了很多地方,“798”里一栋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吸引了他,租金虽然不菲,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昂贵。
  尤伦斯收藏的2000件作品保存在瑞士一个极为专业的仓库里,那个仓库在地下,很厚的水泥,密码锁,恒温恒湿,还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据说还可以防核弹。
  将藏品公之于喜欢它们的人是尤伦斯一直以来的心愿,如今,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展室恒温恒湿,采用了最先进的“恒光”技术,欧洲进口的百叶窗可以根据室外的光线变化转换不同的方向,使室内的光线达到始终恒定。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接近10米,可以陈列纪念碑式的大幅作品。
  开设在“798”的这个美术馆,是72岁的尤伦斯一件极为珍贵的“作品”。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为这个美术馆投入了一个亿的人民币,每年的维持运转的费用大约是3000万。
  “我不会先收购,再出卖,这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尤伦斯明确表示。“中国的艺术家过去并不像现在这样多产,他们保持着一种缓慢的速度创作,但是作品的质量很好。当然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变得很忙,我却更加期待他们能继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除展览项目外,“尤伦斯”还提供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放映计划、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尤伦斯”的理念是:“当代艺术是重要的,而非某个国家的艺术是重要的”,它希望,不断地弱化国界,将艺术最本质的那一面呈现给世人。
  
其他文献
广袤无际的鲁西平原,古老而又神奇。黄河哺育的农耕文明、黄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滋养的商业文明、运河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共同孕育了一座璀璨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今风共存”构成了聊城的独特之美。     历史悠久的江北水城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及冀鲁豫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城市,享有“江
编者按:陈云林,1941年12月生,辽宁黑山人。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毕业。1994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2008年6月当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同时,卸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职务。2008年11月,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北,成为首位应邀访台的大陆处理
都说吴荷芬是女强人,50多岁,往那儿一站,风头绝对盖过30岁的年轻人。她给人第一感觉是爱笑,笑得真诚灿烂,笑容里写满了自信、干练与永不服输。多年来,从车工、统计员一直到园长兼党支部书记,“干什么就要把它干好”是吴荷芬一直坚守的信条。      天生的强者    吴荷芬天生就是一名强者,兄妹5人中,她排行老三。从小“古灵精怪”的她,把哥哥妹妹使唤得服服帖帖。小学当了3年大队长,初中当了3年班长。初中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才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固然,有梦想才有坚强的理由,但若是坚守不住心中的梦想,岂不等同于放逐了自己的心灵;反之,若是坚守住了,心灵便有了栖息的地方。  还记得汨罗江畔那位头戴花冠、气宇不凡的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他坚定的信念;“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他昂扬的斗志;“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
你是否见过父母舍不得买一套急缺的地摊西装,却为你花哨的名牌买单?你是否见过父母舍不得吃名贵的菜品,却供你独享山珍海味?你是否见过父母已经捉襟见肘,还为你准备婚款、房款的场景?  作家龙应台说过,如今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谋划,是一种金钱谋划,建立在对子女的金钱支出之上。爱子是父母的天性,但不断为子女掏钱并渴望用钱来为子女铺路,真的是在为子女计深远吗?他们留给子女的究竟是金钱,还是制约子女的一把铁钳? 
所谓“微数据”,主要是有别于维托克·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出“大数据”一词。之所以“微”,一是暂时只能初步以一个教学班为数据点,开展教育评价的实践和探索;二是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暂时无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当然,笔者最终还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和班级参与其中,使各班的各项数据能连成线,形成面,从而成为教育的大数据,发挥实际的效果。
人类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难以选择、两难甚至多难的境地,而不是简单的“Yes”或“No”  人类思维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发展,到了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现代科学训练得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1 1=2”,必须要把得数告诉别人。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有明确得数的,有些是没有的,有些算式后面可能不是等号而是问号或者省略号。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大家形成这样的认知,认识到人生中“没有得数”是很正常的
周瑜着急忙慌走进我的房间,开口就说:“孔明兄,我与那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神器最好?”这问题小儿科,我想都没想道:“用导弹呗。”周瑜一脸茫然:“什么导弹?没听说过。”哦,三国没有导弹。我连忙改口:“自然用弓箭最好。”幸亏我熟读三国呀,知道你周瑜小子要为难我造箭,心里有了底。周瑜说:“对,弓箭最好,先生十天可否造十万支箭?”我不紧不慢地说:“三天就可以了。”等周瑜走后,我便对仆人说:“给我手机,我打电
大家好,我叫宋雨笛,今年 7 岁。我喜欢画画儿,喜欢运动,还喜欢诵读唐诗宋词。我的脑子里总是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时我会把它们画下来,或者用文字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  今天这个故事来自上学路上。我其实也是个小马虎,总要站在 家门口数算一遍,才能保证每样东西都带齐全。于是走着走着,我就开始想象,如 果我忘了带这个东西怎么办,忘了带那个东西怎么办,这样一直想下去,就成了 今天这个故事《马大虎和
2 月 16 日这一天,我目睹了一場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一天,我下楼锻炼,不经意间抬头一看, 发现树枝上有两只小麻雀正在惬意地晒着太阳。突然,一阵风吹来,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份宁静。这位不速之客长得着实壮实——厚厚的羽毛, 粗而有力的爪子,尾巴处还有撮白毛,甚是特别。我临时给它取了个应景的名字叫“一点白”。与比安基《森林报》中的情景相似,原先那两只麻雀中较强壮的那只,见到这“大胆狂徒”,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