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大都市经济圈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间的竞争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单体城市间的竞争向以核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圈态势转变。如何打破原有的行政束缚,形成更具经济吸引力和经济活力的都市圈经济,是我国有待在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巴黎、东京大都市圈发展为例,讨论都市圈形成机理,并通过案例对沈抚同城化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大都市圈;沈抚同城化;巴黎;东京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2-0039-03
  
  在中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战略之后,辽宁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逐步走出低迷态势,重新焕发了活力,沈阳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沈阳作为辽宁乃至东北的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愈加显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据统计,沈阳从2000年至2007年,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5%以上,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民营资本投资迅猛,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日益突出。但是其周围城市,如抚顺、鞍山、本溪等中等城市虽然经济发展也在加快,但不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沈阳。城市规模过小,资源产业单一,消费需求水平和城市吸引力有限,没有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土地浪费严重,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社会发展不快。如何把沈阳的区域发展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考虑,如何扩散沈阳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力进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是摆在沈阳及其周围城市面前的重要课题。
  伴随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竞争力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从单体型城市的简单形态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诸多城市和地区相互交融形成的都市圈的复杂形态转变。实践证明,城市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单体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一个区域内城市群体的经济吸引力,形成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良性格局。巴黎、东京、纽约等大都市圈以及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活力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是最好的例证,这些大都市圈成为国家甚至国际产业集聚区,也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经济圈形成了产业集聚,带动了产业分工,扩展了整个区域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经济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城市圈规划发展经验,巴黎和东京大都市圈的建设就是典型代表。通过对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的研究,或许会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一马恩、塞纳一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19世纪末,西方工业化迅速发展,巴黎作为经济中心在郊区出现了工业产业自发集聚区。1932年法国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巴黎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半径35公里之内地区进行整体规划布局。20世纪中期,巴黎政府接连通过了大巴黎圈规划、《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地区均衡发展的观点,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基础工业迁出巴黎市中心,并对巴黎中心区土地使用规划作出规定和限制,注重培养中心区高级服务产业,在郊区建立大规模的居住区。1960年以后,巴黎大都市圈发展的路径由原来以巴黎为中心同心扩散转向建设卫星城。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8座新城(实际建设了5座),新城距离巴黎25~30公里,总规模是当时巴黎城区的2倍。卫星城的建设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中心城区统筹规划,在产业、经济、分工上实现互助和补充,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并且加强基础设施、文化等多方面配套设施建设,使中心城区和卫星城的居民享有同样的生活质量。
  通过几十年的规划发展,巴黎大都市圈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聚集区,有力地发挥了大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优势和强大的吸引力,并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目前,巴黎作为中心城市聚集了众多的知名国际企业总部、高级研究机构,并依靠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的旅游资源和时尚的都市文化成为世界经济、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之都。通过基础工业、高密集区人口迁移和周围郊区、卫星城的开发建设,减缓了中心城区居住、环境、交通等压力,也加快了周边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巴黎和新城区70多平方公里的周围形成了2500平方公里的卫星城、城镇化郊区。郊区成为工业聚集区,在整个大都市区的工业地位相对稳定,并且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分工。东部形成化工产业、制药工业区,南部形成航空电子产业区,西郊形成企业工业区。中心城区和副城区、卫星城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大范围的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促进人口快速增加,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升级和整体经济的提升。而城镇化的发展和扩散一方面缓解了巴黎作为中心城市的压力,为巴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产业、需求等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巴黎作为商贸、技术研发、金融、文化中心,也为周边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信息方面的支持,大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和地域合理分工,提升了巴黎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二、东京大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区之一。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人口向太平洋沿岸三大地区集聚,并逐步发展成为以东京为中心的形态,东京大都市圈基本形成。1956年,日本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这一法律首次明确了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的首都圈地域范围;确立了首都圈规划体系,主要包括首都圈基本规划、整备规划和事业规划三部分;划定了城市建成区、近郊地带和周边地带三个政策区域;提出了发展卫星城市,防止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加强交通、住宅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京和周边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方针。在以后的大约每10年,日本政府都会根据东京都市圈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如1958年和1968年的两次政策调整,主要针对扩大东京都市圈的经济实力而制定吸引人口和经济聚集的政策;而1976年和1986年的政策调整针对都市圈人 口过密,经济、生活负荷能力过大的问题制定了疏散人口、明确产业定位、保持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周边城乡和建设卫星城等政策。
  通过这些政策,东京周边地区形成了主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城市圈,发挥了整体的竞争能力。东京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整个都市圈中树立了核心中枢的地位,东京大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并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区的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职能;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在区域内形成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交织的交通网络;通过建立副城、卫星城,分散核心城区的设施和功能,减轻中心城市的压力。如提出横滨市、八王子市、主要发展住宅区,成为东京的卧室;厚木市,以研究开发和信息产业为主;横须贺市,主要承担医疗福利、物流等职能;成田市以国际交流和物流业为主等。分工明确的周边各个城市,与作为首都圈中心的东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形成整体合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圈域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由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其城市圈发展不同于欧美国家低密度、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日本政府很注重交通、便捷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构造以集约化产业链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优化城市定位分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三、沈抚同城化构建的对策建议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沈阳发展迅速,其作为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区域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而与沈阳距离最近的抚顺市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虽然也得到较快发展,但与沈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这两个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产业具有互补性的两个大城市如何整合,如何利用沈阳经济辐射力带动抚顺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2007年省人代会上,辽宁省政府提出了沈抚同城化的命题。沈抚同城化是对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尝试。巴黎、东京大都市圈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沈抚同城化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推进沈抚同城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同城化创造条件。从发达国家大都市圈建设来看,不论是巴黎都市圈还是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对周围的辐射和带动都离不开便利、发达的交通网络。如东京都市圈内,拥有最大的港口群体,航空网络、新干线、地铁干道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得在东京能够非常快速便捷的到达区域内任意一个城市,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同城化优势发挥的必要保障。沈抚同城首先要以道路、交通建设为同城化创造外部条件。沈阳和抚顺市区距离40公里,是离沈阳最近的大中城市,每天城际客车穿梭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沈抚之间的高速收费口已拆除,沈抚立交改建、沈抚大道建设、沈抚客运公共交通等三大交通项目于2007年下半年全面启动,沈抚同城化战略由此开始了实质性的操作。沈抚交通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两个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两个城市正在积极争取沈阳电信区号024号段区域内共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推进沈抚同城化的进程、缩短空间距离、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经济协同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同城化各项工作之前,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的是城市轻轨、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共同规划,构建沈抚“半小时交通圈”。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加快城际间公路建设,为沈抚同城化提供外部条件和保障。同时把沈抚的交通网络放在辽宁中部城市圈的大的交通规划中去考虑。
  2 建立良好协调机制,清除行政区域障碍。沈抚同城化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经济融合与行政分割的矛盾。从都市圈发展演进的特征和发展动因来看,巴黎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都是以自发性扩张为主,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中心城市造成在各个方面的压力是大都市圈形成、扩张的根本动因,而政府在其中则起到因势利导进行整体规划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巴黎和东京都市圈的案例说明,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一揽子相关政策推动至关重要。规划及各项政策之所以能够较好的贯彻执行,是因为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为同一区域的决策者,其决策能够从整个区域的总体利益考量,并依靠行政上的权威协调下面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使得政策的制定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沈抚同城化的规划中,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城市间一体化的趋势,但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辐射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辐射抚顺的能力,整体规划还是较为长期的,并以政府推进为主导。而且沈阳、抚顺是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虽然大经济区建设能给两个城市都带来利益,但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利益分配、政策执行和协调配合等方面都可能因为不同的行政主体而产生矛盾和障碍。因此,需要建立两个城市政府之间的良好的协调机制,或者共同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组织,完善互惠互利的都市圈建设和管理协调,从都市圈的整体利益出发、从整个都市圈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才能保证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够带来双赢以及共谋未来的效果。
  3 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关联。沈抚同城化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重点是要在辽宁整体区域范围内考虑两市之间的产业定位、产业关联和未来产业分工。从区域发展看,沈阳作为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市内经济布局急速外扩,包括沈阳提出的“东优、西进、南拓、北统”的发展战略。沈阳市区大量具有污染性的大企业集体搬迁,一方面给沈阳创造良好的商贸、宜居环境,强调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功能;另一方面给这些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区的发展。沈阳提出“金廊、银带”发展概念并付诸实施,未来沈阳城区定位应该高标准,外移传统的生产、制造功能,向金融、商贸、会展、研发等中心转变,而把一些原有功能向周边转移。沈抚两市都以工业立市,沈阳在装备制造业、电子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和优势,而抚顺是传统的冶金、石化工业基地,两市在产业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抚顺可直接为沈阳装备制造业提供基础的冶金材料、石化产品;另一方面,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需求也为抚顺机械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依托于沈阳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推动抚顺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带动抚顺的产业升级。在产业规划中要错位发展,并注重产业间的横向、纵向关联,避免产业趋同现象。
  4 有步骤地推进同城化。经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只有顺应了规律性,条件成熟,政策的实施才能取得效果。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的建设也都经历了较为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成熟、完善并形成优势。沈抚同城化问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根据现实的条件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从现在两市的推进工作上看,两市市政府都主动地进入角色,基础条件如交通、通讯、整体定位等规划建设正在进行。在进一步的规划中,两个城市要系统地研究彼此的现实状况,分析未来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区域耦合路径等深层次的内容,形成两市高层决定和共识,科学编制区域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立足沈抚同城核心试验区,首先在基础设施、产业定位上下工夫,统一规划,实现经济联合,并推动同城化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最终达到同城目标。
  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沈抚同城化建设规划要充分论证,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产业、设施的重复建设,避免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推进。特别是对于沈阳、抚顺这样的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多为资源依赖型、具有一定的污染性的行业,更要做好整体的产业布局。抚顺市地处浑河上游,过度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浑河造成污染。因此对于抚顺原有的污染型产业,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对于新建项目的选择,要把环保性作为硬性指标,加强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保证区域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网民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普通大学生网民群体相比,在网络的使用、对网络的态度和网络道德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要有效应对网络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需要从政府、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着手,才能祛弊兴利,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调查;网络;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3-0061-0
期刊
[摘要]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化走向产业化背景下,应该实施“农民泛股制”,在利润分配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规范专业化市场,在农产品交易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健全社会化服务,在提高生产效益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专业化;产业化;农民泛股制;市场价格;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43-02    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是指以种植(
期刊
[摘要]目前阶段中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其主要任务及其基本路径是要依次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首要任务是要加快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进程与完善相关道德法规体系;基本途径是要强化公务员的职责教育、道德教化、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根本问题是要促进公务员之道德价值理念的选择与行政道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道德立法;道德自律;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和战胜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实现无产阶级化的问题?熏是关系到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古田会议决议》很好地解决了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党和军队的无产阶级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古田会议决议;无产阶级化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22-0
期刊
[摘要]基于辽宁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特征,从网络链接和资源组织角度对集群企业研发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为载体,以沈阳经济区为制度创新试验区,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世界级研发中心,探索教育、科技、经委“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组建辽宁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建立制度化的技术研发长效机制和国产化激励机制,提出构建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和企业研发人员补贴制度等对策建
期刊
[摘要]慈善事业建立在贫富差别的社会基础之上,以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和捐赠为发展源泉。它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的功效。大连的慈善事业在有利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慈善意识存在偏差、慈善组织建设落后、营销能力薄弱等发展瓶颈。参考已有的慈善事业研究成果,结合大连实际情况,探索大连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应该从观念的转变、政府导向、组织完善、体制创新几方面着
期刊
[摘要]行政决策权是政府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决策失误和行政决策腐败交叉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加强对行政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行政决策权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而提出健全行政决策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决策权;监督制约机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47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结构、规模、功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保障家庭经济安全,支持家庭照顾能力,分担家庭照顾责任,以及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角度出发重构了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  [关键词]家庭福利;政策体系;国情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8-0055-05
期刊
[摘要]房地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房价过快上涨也导致投机需求增加,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加剧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取向,即改善供应结构、加强银行监管、提高进入门槛、激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土地市场等,并从房价过快上涨引起的问题得到一些启示,对国家如何更好进行宏观调控提出几点建
期刊
[摘要】科学的社会工程学的建构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可以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宏观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具体化的,表现在社会实践的中观和微观层面。但是,不同层面的指导的实现形式是有所变化的。社会工程学可以被理解为关于这一指导的中观或微观层面的实现形式的探索。这一探索的成熟是它的学科化。而这种学科化就其性质来说,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又具有科学发展的意义。这两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