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动员方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不同动员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采用动员剂的不同分为G-CSF动员组(G组,有24例受者)和G-CSF联合GM-CSF动员组(G+M组,有47例受者).比较两组供者的动员效果及移植物细胞成分,观察受者术后造血功能重建的情况和GVHD的发生情况,观察供者应用动员剂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动员4 d后,G组供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9.6±19.5)×109/L,明显高于G+M组供者的(25.4±10.4)×109/L(P<0.05).两组间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M组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7±5.7)%,明显高于G组的(31.4±4.5)%(P<0.05).两组供者经过1~3次采集均能获取足够的CD34+细胞,两组采集的供者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间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输入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受者的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术后对受者进行2~55个月的随访,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GVHD,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17例受者死于原发病复发,10例死于GVHD和感染等移植相关并发症,G组和G+M组分别有14例(58.3%)和31例(66.0%)受者存活.在使用动员剂后,供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骼肌酸痛和发热,多发生在用药后36 h,给予解热镇痛药后缓解.结论 单用G-CSF与联合应用G-CSF和M-CSF进行动员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后者对CD34+CD38-细胞的选择性较强,而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和CD34+CD38-细胞有利于受者造血功能的快速重建。

其他文献
在终末期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系统的广泛血栓形成并不少见,发生率为2.1%~13.8%,曾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近年来,对此类患者的处理多采用门腔静脉吻合半转位肝移植术.本院于2008年12月30日为1例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了改良门腔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164例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受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否有髓外浸润、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HLA相合程度、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等10个临床参数做单因素分析,对P<0.1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髓外复发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放疗、单纯手
以西罗莫司(SRL)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最初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1999年在肾移植界推广使用的,现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采用该方案的人群也快速增长起来[1,2].由于西罗莫司(SRL)的低肾毒性和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移植医生将其作为肝癌患者肝移植后的长期免疫抑制用药。
期刊
一般认为,Toll样受体(TLR)在抵御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LR的活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移植时伴随的感染可活化TLR引发排斥反应;另一方面,TLR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TLR引起的IRI可加剧移植物的损伤修复反应,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就TLR信号活化对移植排斥反应和IRI的影响作如下综述。
期刊
一、目的  为规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行为,保障器官捐献者的合法权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China Organ Donation Committee,CODC)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DCD指南。
期刊
期刊
内皮素(ET)参与了移植动脉血管硬化的病理过程,但ET是否能作为预防移植物血管病变的靶点尚不清楚.为了弄清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在移植物血管病变中的病理作用,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清髓性allo-HSCT后的肾功能及相关临床数据.根据RIFLE分层诊断标准评价肾脏功能,分为:肾功能损伤危险(AKI-R)、肾功能损伤(AKI-I)和肾功能衰竭(AKI-F).结果 allo-HSCT后100 d内,有37例(56.1%)受者发生
2001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中心共行尸体肝移植3100余例次.其中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和门静脉同时发生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例1男性,38岁,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行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术后2个月,因胆道并发症(胆道感染、胆道坏死而至胆道铸型)而行二次肝移植.二次肝移植术中,采用5-0 prolene线端端连续吻合供、受者门静脉;供者端以腹腔动脉袢,受者端以肝总动
期刊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停用环孢素A(CsA)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停用时机.方法 肾移植术后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者38例,术后随访时间都超过2年,18例肾功能稳定正常,无CsA导致的不良反应,经同意后逐渐减少CsA用量,直至停用(主动停药组);20例因血肌酐(SCr)缓慢爬升或CsA不良反应停用CsA(被动停药组).停用CsA后均采用MMF+Pred二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