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载体的《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继上节课学习了质量之后,密度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本节课为接下来学习《测量密度》做好准备,也为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内容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体积为1cm3的各种物体的质量关系,以此引出密度的概念.在此过程中,也向学生呈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比值定义法.另外,教材也提到了密度的应用,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2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和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且已积累了不少与密度有关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觉得密度大的物体要比密度小的物体重.另外,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经过一段时间对物理的系统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二学生的逻辑思维仍不占主导地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科学探究时更容易关注实验现象而忽略现象本质.然而密度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且它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较大的冲突.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来鉴定物质;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会运用比值定义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参与游戏和科学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参与游戏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密度的公式,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5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来鉴别材料.
  6 教学材料
  自制教具:8个“黑瓶子”.
  实验器材:水,量筒,托盘天平,砝码.
  教学媒介:PPT、视频、图片.
  7 教学过程
  7.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交给金匠一块黄金并命令他打造一顶王冠.过了好长时间,王冠终于做好了.可是国王感觉王冠轻了,便用秤来称王冠,结果发现它的质量和金块的质量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鉴别王冠的真假呢?
  生:把王冠熔化后看看里面的材质;比较它们的体积是否一样等.
  师:有同学说可以比较王冠和金块的体积.但是,王冠是不规则的,怎么测量它的体积呢?
  学生思考问题.
  师:一开始,阿基米德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有一天,他在澡盆里找到了灵感.他发现,当他坐进放满水的澡盆的时候,水会哗哗地往外溢出.说到这儿,大家觉得阿基米德会怎样鉴定王冠吗?
  生:将王冠和同质量的金块放入装满水的水槽里,收集它们溢出的水并测量其体积,再比较体积的大小.
  师:什么情况下王冠是真的?什么情况下又是假的呢?
  生:如果它们溢出水的体积相同,说明王冠是真金做的.如果它们溢出水的体积不相同,说明王冠是假的.
  师:非常棒.故事的最后,阿基米德用了跟大家相同的方法,结果发现,王冠溢出的水的体积要大于金块的.因此这顶王冠是真是假呢?
  生:假的.
  师:不知道,这个故事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启发?
  生: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师:其实,这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设计意图 以物理学史引入新课,使学生经历与阿基米德相似的探究过程,把握物理学的本质.另外,这个故事使学生获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的结论,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7.2 趣味游戏,新课教学
  7.2.1 游戏环节
  师:接下来,进入游戏环节.现在有两个瓶子(1号和2号),它们的体积相同(图1),但是里面装的东西可不同.其中一瓶装了沙土,还有一瓶装了塑料泡沫.现在请同学们在不打开瓶子的前提下,猜猜这两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台来亲自鉴别一下这两个瓶子?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你的猜想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生:1号瓶子装的是沙土,2号装的是塑料泡沫.因为1号瓶子明显比2号瓶子重.
  师: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
  教师将瓶子口的封条扯去,展示瓶子所装的材料.
  生:猜对了.(仔细观察)
  师:真棒.接下来游戏继续,还是体积相同的两个瓶子(3号和4号),但是这次瓶子里装的东西变了,一个瓶子里装的是面粉,另一个装的是蜡块(图2).请大家猜猜哪个装的是面粉,哪个装的又是蜡块呢?
  生1:3号瓶子装的是蜡块,4号装的是面粉,因为感觉3号瓶子比4号瓶子重.
  生2:3号瓶子装的面粉,4号装的是蜡块,因为感觉3号瓶子比瓶子4号重.
  师:由于时间关系,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来感受瓶子的质量,所以我们借助事先调好零的天平,让所有的同学都看的清楚.
  教师将3号瓶子和4号瓶子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端.
  师:请问大家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左端下沉了.说明瓶子3号更重.
  师:看来,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那一个到底是面粉,还是蜡块呢?那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
  教师将瓶子口的封条扯去,展示瓶子所装的材料.
  生:3号瓶子装的是蜡块,4号瓶子装的是面粉.(仔细观察)
  师:这说明了什么?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哪个更重啊?
  生:蜡块的质量要大于相同体积的面粉的质量.
  设计意图 游戏式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另外,这个游戏分设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化新知;第二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以及“蜡块的质量要大于相同体积的面粉的质量”两个结论,为之后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7.2.2 小组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游戏任务升级了.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5号和6号),两个空瓶子(7号和8号),以及水、量筒、砝码和托盘天平.另外,5号瓶子和7号瓶子的体积相同,6号瓶子和8号瓶子的体积相同(图3).已知其中一个瓶子里装的是面粉,另一个装的是蜡块.请大家猜猜5号瓶子和6号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0min).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先来分享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呢?
  生:第一步,用托盘天平测出四个瓶子的质量,分别记作m5,m6,m7和m8.接着,计算质量差值m5-m7和m6-m8,分别代表了5号瓶子和6号瓶子所装材料的质量;
  第二步,在5号瓶子里注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里,测量其容积(V5).同理,测得6号瓶子的容积(V6);
  第三步,计算质量差值和体积的比值,再进行比较.比值大的是蜡块,比值小的是面粉.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非常好.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是怎么想到利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鉴别
  的呢?
  生:受到第一个游戏的启发,我们想到把V5和V6变成相同的大小,都转化为单位1,则相应的质量也应该分别除以自身的体积,这样就可以直接比较它们新的质量的大小了.
  设计意图 在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加以思考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还促使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7.2.3 新知教学
  师:其实,在物理学中,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介绍密度的公式(ρ=mV),密度的国际单位(kg/m3)以及常用单位(g/cm3).
  学生学习思考.
  设计意图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比较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大小来鉴别材料,由此引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同时渗透了比值定义法,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3 活学活用,生活实例
  师:我们都知道,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理可为人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密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7.3.1 鉴别材料
  师:我们先来看看密度的第一个应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材料.
  教师用PPT展示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的密度.
  师:现在请同学们测量5号瓶子和6号瓶子所装材料的密度,并鉴别瓶中所装的材料.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使用公式计算密度.结合常见物质的密度表,鉴别物质.
  师:现在大家可揭开瓶子上的封条,看看你们的实验结论对不对.
  生:对.(揭开封条)
  7.3.2 走马灯
  师:古时候,人们都喜欢观赏走马灯.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简易走马灯.
  教师播放视频.
  师: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原因又是什么?
  生:走马灯转了起来.(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师:这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上方空气的密度,于是热空气往上流动,推动了走马灯.
  7.3.3 机械材料
  师:在拍摄电视剧时,为什么倒塌的房子没有对演员造成伤害呢?
  教师展示图片.
  生:因为这些房子不是真的房子,材料不一样.
  师:对.这些道具房子的密度要远小于真实房子的密度.
  师:生活中除了剧组道具外,还有航空制造业也用到了密度的知识.大家想想,如果要制造一架飞机,可以使用怎么样的材料呢?
  教师展示图片.
  生:密度小的.
  设计意图 加强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鉴别材料”这一环节为之前小组探究活动的延续.在系统学习了本节课的新知后,学生活学活用,使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再鉴别材料,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7.4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学过的知识.
  学生回顾知识.
  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图5).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8 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8.1 必做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
  8.2 选做作业
  制作一个美观、富有创意的走马灯;写一篇小论文,关于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字数不限.
其他文献
1 常态课的课堂特征  常态课是教师平时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扰所执教的课.执教过程没有丝毫表演化的成份,采用简约、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常态课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常态课堂除教师自己与本班学生外,至少应允许本校教师、领导听课.常态课是班级教学的基本形态,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相对于常态课而言,公开课是面向对应层面的所有教师开设的课,好的公开课是观摩课;观摩课或示范课是专
无法超越的俄狄浦斯情结构成了内德·凯利心理活动的主线,并由此展示了作者彼得·凯里在表现人性上的深度。小说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体现在内德·凯利与母亲、父亲、母亲的情
习题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习题教学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的习题教学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而应该以习题分析为载体,将科学探究的理
1 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佛睿斯特在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国内有很多学者认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力的形成除了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充足的学习时间、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以外,还与学生所在家庭的生活环境氛围、学生所在班级的师生关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
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从来不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师生之间也缺乏教与学的沟通,在课堂中只有教师在讲授,学生则是机械地做练习、测验.这样的课堂,只会使学生的学习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关于过程和方法部分,提到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强调要“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
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概念,使得概念的生成更加顺利,深化问题的过程是理解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灵活理解运用概念.
高中物理有着理论严谨、体系严密的学科特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沉闷压抑的物理课堂氛围,以致于学生发出“物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如何破解这一迷局呢?笔者对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