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高等数学的课程性质,探讨了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技巧。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探讨几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
由于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如果任课老师的期望过高,一味地歧视或打击学生,则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人们常能感受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和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和他讲的一切。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不过比孩子理智一些罢了。一个你所亲近或崇敬的人,当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他批评你时你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说教。为了教与学的良好有序进行,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的知识结构,他们的见解与兴趣。因此,教师要把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不想知道什么、应当知道什么,以及什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等问题经常放在心中并加以考虑。要读懂你的学生脸上的表情,弄清楚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放在他们那个位置上[1]。
二、教师要对课程表现出兴趣,也要艺术化地呈现知识。
高等数学课程是在大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学生通常对这门课程充满新鲜和好奇感。而任课老师很有可能已经教授这门课程很多遍,对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也很难再产生多大的兴趣。这极有可能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热情和激情,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很有可能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将要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模样,在描述一个概念和定理时要充满赞叹之意,在证明定理时要假装出有很多方法,在证明完结之时,还要表现出惊喜和得意。这样带有一些表演性质的教学形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对一些复杂深奥的概念与定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教师经常需要将一个问题讲解两遍或三遍,甚至更多遍。然而,如果把同一句话不停地毫无变化地重复多遍,会令学生十分厌烦甚至反感。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更好地呈现给他们。例如,在讲解一个重要的概念或定理时,我们可在开始时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解所学的知识,然后略加变化地重复它,再增加一点新的色彩再次重复它,在每次重复之间还可插入若干适当对照或类比的知识材料,等等,在要结束时再回到最初的精确形式上。在这个层层递进深入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把同一句最重要的话不加改变或很少改变地重复几次,这样,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对该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认真听讲之后也会真正弄清知识的内涵、外延和背景。
三、要教会学生发现和思考。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函数、极限、连续、微分与积分等知识点吗?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都听懂了却不会做题呢?或者:老师,看到这个问题后,为什么您是这样想的,而我却想不起来呢?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思维、学到方法、学到技能。在数学教学中,技能就是解决问题、构造证明,批判地去检验解答和证明的能力。而且,技能比起仅仅具备知识要重要得多。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发现这些知识所运用的科学思想方法,更要发展学生运用所传授的知识的能力及应有的思维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真正目标是教会学生去发现、去思考。
怎样教会学生发现呢?大多数的发现之道是:先猜,后证。在要开始讨论一个问题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来猜猜解答。那些有了猜测的学生就会变得很专心,会紧跟着解题的进展以便最后证实他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条件、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进行合理的猜测,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不经心地瞎猜一通。猜测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地证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形成一个概念或将知识一下子全部吐露出来,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认真地思考问题。即使迫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也不能从天而降地把结果直接给出,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发挥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在入学成绩上与普通本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掌握高等数学教学的技巧与艺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鼓励、少打击,多肯定、少否定,多建议、少强迫,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陈鼎兴.数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式教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项目名称: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改革(07tdxyjgz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探讨几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
由于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如果任课老师的期望过高,一味地歧视或打击学生,则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人们常能感受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和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和他讲的一切。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不过比孩子理智一些罢了。一个你所亲近或崇敬的人,当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他批评你时你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说教。为了教与学的良好有序进行,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的知识结构,他们的见解与兴趣。因此,教师要把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不想知道什么、应当知道什么,以及什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等问题经常放在心中并加以考虑。要读懂你的学生脸上的表情,弄清楚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放在他们那个位置上[1]。
二、教师要对课程表现出兴趣,也要艺术化地呈现知识。
高等数学课程是在大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学生通常对这门课程充满新鲜和好奇感。而任课老师很有可能已经教授这门课程很多遍,对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也很难再产生多大的兴趣。这极有可能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热情和激情,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很有可能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将要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模样,在描述一个概念和定理时要充满赞叹之意,在证明定理时要假装出有很多方法,在证明完结之时,还要表现出惊喜和得意。这样带有一些表演性质的教学形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对一些复杂深奥的概念与定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教师经常需要将一个问题讲解两遍或三遍,甚至更多遍。然而,如果把同一句话不停地毫无变化地重复多遍,会令学生十分厌烦甚至反感。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更好地呈现给他们。例如,在讲解一个重要的概念或定理时,我们可在开始时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解所学的知识,然后略加变化地重复它,再增加一点新的色彩再次重复它,在每次重复之间还可插入若干适当对照或类比的知识材料,等等,在要结束时再回到最初的精确形式上。在这个层层递进深入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把同一句最重要的话不加改变或很少改变地重复几次,这样,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对该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认真听讲之后也会真正弄清知识的内涵、外延和背景。
三、要教会学生发现和思考。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函数、极限、连续、微分与积分等知识点吗?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都听懂了却不会做题呢?或者:老师,看到这个问题后,为什么您是这样想的,而我却想不起来呢?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思维、学到方法、学到技能。在数学教学中,技能就是解决问题、构造证明,批判地去检验解答和证明的能力。而且,技能比起仅仅具备知识要重要得多。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发现这些知识所运用的科学思想方法,更要发展学生运用所传授的知识的能力及应有的思维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真正目标是教会学生去发现、去思考。
怎样教会学生发现呢?大多数的发现之道是:先猜,后证。在要开始讨论一个问题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来猜猜解答。那些有了猜测的学生就会变得很专心,会紧跟着解题的进展以便最后证实他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条件、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进行合理的猜测,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不经心地瞎猜一通。猜测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地证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形成一个概念或将知识一下子全部吐露出来,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认真地思考问题。即使迫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也不能从天而降地把结果直接给出,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发挥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在入学成绩上与普通本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掌握高等数学教学的技巧与艺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鼓励、少打击,多肯定、少否定,多建议、少强迫,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陈鼎兴.数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式教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项目名称: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改革(07tdxyjg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