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一般说来,都是通过具体的情感使人从中感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
1 利用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可靠保证。鲁迅先生也说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笔者在教《荷花》这一课中,一开始就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朗读的声音是如此悦耳,学生凝神听之,细细地体察着,美美地品味着。这就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并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所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丰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好像真的来到荷花池边,正欣赏着满池千姿百态、随风舞蹈的荷花。
2 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比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笔者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文字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学生看着相关的画面,听着配有音乐的朗读,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想:叶圣陶爷爷是怎样描写这一池的荷花的?在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后,画面定格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和白荷花不同形态的特写镜头上,自然地教会学生理解挨挨挤挤、小莲蓬、饱胀、破裂等词。在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更能读出荷花的美,受到美的陶冶。
又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观看荷花时所产生的联想。这里写“我”进入荷花世界后的丰富想象: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他们都在和“我”交谈。不仅仅是“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连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把“我”当做一朵荷花,愿意跟“我”分享它们的快乐和好梦。教学这一段时,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一名朗读水平特别好的学生配乐朗读。曼妙的音乐,优美的朗读,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他们不仅通过想象感受到荷花的美,眼前仿佛又出现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一只翅膀轻轻点过水面的小蜻蜓,一只摇摆着长须,威武神气的大龙虾……这里的想象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世界,也填补了此处省略号的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如同插上翅膀,任意驰骋。
显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人在画中”了。此时,学生的情感完全和作者一样陶醉在荷花的美景之中,仿佛自己就变成一朵荷花,那样的洁白無瑕,幸福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快乐地生活。白荷花那淡雅的色彩、庄重的静态、轻柔的动态,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很自然的,学生因荷花之美而产生爱荷花、爱大自然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 利用幻灯,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使用幻灯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意境,通过一张张的幻灯片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知识的内化。课文中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姿态,作者“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把难点突破,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看教师出示的一张张幻灯片,对照着课文口头填空:“白荷花从()之间()。有的(),有的(),
有的()。”
接着投影课文插图,在学生看图的同时,配以和谐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描摹的境界中去。教师先口述总起句: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分述,同时教棒相应地指着3种不同形态的白荷花。这样加以点拨,学生试着说白荷花的各种形态,既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又使学生领悟了作者的写法,还在观察、说话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陶醉在景物美、文字美之中,他们的情绪亢奋、高昂,都为大自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而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审美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1 利用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可靠保证。鲁迅先生也说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笔者在教《荷花》这一课中,一开始就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朗读的声音是如此悦耳,学生凝神听之,细细地体察着,美美地品味着。这就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并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所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丰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好像真的来到荷花池边,正欣赏着满池千姿百态、随风舞蹈的荷花。
2 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比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笔者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文字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学生看着相关的画面,听着配有音乐的朗读,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想:叶圣陶爷爷是怎样描写这一池的荷花的?在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后,画面定格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和白荷花不同形态的特写镜头上,自然地教会学生理解挨挨挤挤、小莲蓬、饱胀、破裂等词。在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更能读出荷花的美,受到美的陶冶。
又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观看荷花时所产生的联想。这里写“我”进入荷花世界后的丰富想象: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他们都在和“我”交谈。不仅仅是“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连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把“我”当做一朵荷花,愿意跟“我”分享它们的快乐和好梦。教学这一段时,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一名朗读水平特别好的学生配乐朗读。曼妙的音乐,优美的朗读,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他们不仅通过想象感受到荷花的美,眼前仿佛又出现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一只翅膀轻轻点过水面的小蜻蜓,一只摇摆着长须,威武神气的大龙虾……这里的想象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世界,也填补了此处省略号的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如同插上翅膀,任意驰骋。
显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人在画中”了。此时,学生的情感完全和作者一样陶醉在荷花的美景之中,仿佛自己就变成一朵荷花,那样的洁白無瑕,幸福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快乐地生活。白荷花那淡雅的色彩、庄重的静态、轻柔的动态,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很自然的,学生因荷花之美而产生爱荷花、爱大自然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 利用幻灯,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使用幻灯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意境,通过一张张的幻灯片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知识的内化。课文中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姿态,作者“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把难点突破,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看教师出示的一张张幻灯片,对照着课文口头填空:“白荷花从()之间()。有的(),有的(),
有的()。”
接着投影课文插图,在学生看图的同时,配以和谐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描摹的境界中去。教师先口述总起句: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分述,同时教棒相应地指着3种不同形态的白荷花。这样加以点拨,学生试着说白荷花的各种形态,既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又使学生领悟了作者的写法,还在观察、说话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陶醉在景物美、文字美之中,他们的情绪亢奋、高昂,都为大自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而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审美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