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聊美学,惊觉高大上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公认的美学的教父,为美学这门学科命了名。
  然而美学在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前,就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一般人们都认为美学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其实美学真正的开山鼻祖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观点,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西方美学可以分为三个大时期:过去时期、现在时期、未来时期。过去时期又可以叫做古典美学,古典美学有两大高峰时期: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德国古典美学时期(从康德到黑格尔)。现在时期的美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对古典美学的反拨、叛逆。尤其是二次大战以来,西方现代文化与过去文化出现了断裂,人的观念、世界的次序、宇宙的结构统统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未来时期的美学的发展方向,美学家们认为美学将会是“走向科学的美学”。
  西方美学在西学东渐时期被引进中国,中国的美学家们在吸收西方美学的同时也是大胆地在美学领域开辟出独特的研究方向。例如,社会美学这一概念是现在中国美学比较前沿的。
  上学期我选了刘老师的“西方美学名著导读”课,美学所思考的问题很触动我的心。比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里提到了人的二重性和希腊的人性理想,这些都是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去思考如何生活的,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观点新颖,上了一学期课,我觉得思维变得多元了,于是找来美学经典名著来读,但是遇到一些问题,于是我找到了刘老师,希望能得到解答。
  和刘老师交流后,我才知道美学这个专业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因为美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本科阶段是没有的,只有研究生阶段才有,本科阶段只有美学的选修课。从这点来说,对于全国的本科生来讲,我们都是非专业的学生,但美学对我们来讲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因为它与很多学科都具有相通性。在古典美学时期,美学被划为哲学的组成部分,是为哲学构架的整体化服务的。同时,就美学自身来讲,它的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是对艺术的研究,很多人包括黑格尔都讲美学就是艺术哲学,而且文学也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只要找对入门书目和方法,其实是可以在这个精神乐园体味智者沉思的乐趣。
  入门之选:《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时,我们青睐找经典原著来读,我一开始找美学的著作就是去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一批赫赫有名的美学大家的经典著作来阅读。可是每次读完后都满头雾水,不知所云,还要再来一句美学好枯燥。刘老师告诉我其实不是美学枯燥,而是阅读方法出了问题。经典的必读地位不可取代,但更适合在入门之后阅读。对于初学者来讲,刘老师认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的书是入门者的首选: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这三部书也被统称为“美学三书”,朱光潜的《谈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艺境》。
  李泽厚的书是刘老师在大学时代最喜欢的,如果对这三个人的书排序,刘老师首推李泽厚的书。李泽厚的“美学三书”从1980年代以来影响就很大,至今仍有影响。《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史;《美学四讲》讲的是美学原理、美学学科的基本内容,谈到了美、美感、艺术。看了后能够让人知道美学到底要研究什么,清楚美学的大致轮廓。中文系的学生有必要读一读《美的历程》这本书,它非常生动,文笔很好,基本上是中国的审美文化史。从最早的原始部落写到近代,找出了每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及各个时代的特点是如何影响美学发展的。朱光潜的《谈美》是公认的入门书,很通俗同时逻辑性很强。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艺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行云流水,中国味很浓,研究的是中国美学,力图让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有一个平等的对话。这两本书都是论文集,文章有重合之处,可以选其一来阅读。
  经典原著:《大希庇阿斯篇》《诗学》《判断力批判》
  有了一定美学基础后,经典书籍是不二之选,刘老师推荐西方古典时期的名著: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黑格尔的《美学》。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作为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文献,确定了对美的思考的基本走向。在读这本书时,要注意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各自不同的理论立场及潜在的对话人——柏拉图的存在。这本书肯定了知识的地位,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一篇文献讨论美,指向的却是人的生活,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一过的?才是摆脱羞耻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论述了3个艺术哲学问题:艺术的本性,悲剧的意义,艺术的功用。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他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对美是什么作玄理论辩,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热衷于只对美做抽象思辩,而是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美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范畴,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焕发出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
  康德的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非常重要,之后的所有人都受他影响。他的《判断力批判》以“审美无利害”为切入点,使美学架起一座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审美无利害”这一口号除了给美学开辟了一条发展的新途径,在艺术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艺术而艺术”这一口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深受康德的影响。书中的第一封信里,席勒就说“尽管我不想对您隐瞒,下述主张大部分是以康德的原则为根据的。”席勒的思想从属于西方近代以来的整个思想潮流,他关注到了近代社会中由于过度崇拜实用主义,导致人出现了分裂状况。他力图以审美的方式恢复人性的完整性,在这个意义上,席勒的思想带有审美乌托邦的色彩。这本书对于中国当下的情形也具有很大的契合性,实用主义依旧大行其道。当下很多人说当代人“信仰缺失”,因此这本书对于我们考虑今天所处的环境也大有裨益。
  黑格尔的《美学》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核心命题和基础,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问题、艺术创造和鉴赏、艺术史及艺术分类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构成了庞大的体系。黑格尔是哲学的集大成者,同时古典美学也是在他这终结。正由于黑格尔的无所不包,几乎20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这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对黑格尔特别显著的颂扬。
  虽然鲍姆嘉登的《美学》为这门学科命了名,对了解学科的来源是有价值的,但因其内容多是理论方面,拿来入门不如国内美学家的书好读。鲍姆嘉登虽属于古典美学时期的美学家,但是古典美学时期第二大高峰的黑格尔的美学造诣更深,黑格尔的《美学》包含的面更广,此外在国内找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实在很难,因此不推荐一定要阅读此书。
  审美可以解决这问题
  自从看了美学方面的书,我常给身边的同学推荐,但很多人会反问一句“学习美学对我有什么用?”刘老师谈了美学对他的影响。他认为美学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美学史上各个时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之间似乎是对立的,那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美学并不注重给人实际的效用,它更注重的是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感情的塑造和培养。例如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针对人的实用化的这种状况。所有人都追求实利时,人的精神状况会出现很多问题,席勒认为审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当代仍然有益。审美在当下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反思的视角,重新来反思现实,甚至是批判现实。
  从专业学习来讲,文史哲不分家,我虽然学的是中文专业,但美学与文学具有相通性,美学让我思想变得更深刻,也有利于我去解读专业上文学作品。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对悲剧的定义也是中文专业要学的。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对“文化大革命”这场大灾难历史的沉思和升华。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作者在特定环境下接触到那个年代里的一些革命老前辈,从他们的深入思考中领悟到党内已经出现一个思想解放先行者的群体,正是在他们艰苦求索达到理性升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真理标准大讨论这种思想解放的光彩一页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重视感官上的满足,将日常生活转换成一种审美化的资源。日常的衣食住行由于士人的经营而变得生气勃勃,充满艺术色彩,其中的饮茶艺术就是这种审美化生活的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不仅宣告哲学和美学的“实践转向”:由“解释世界”转向了“改变世界”[1],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实质上,马克思在这里也指明了实践转向蕴含着生态美学的实践基础。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产生的契机。20世纪90年代西方
扬州慢,这一词牌充满了诗情画意。而扬州,从古至今的确就是这样“慢”着。这座古城见识过繁华,也经历过失落,享受过安逸,也遭遇过战火,回荡过欢乐,也饱尝过悲痛。她不急不躁,
周末,赶一趟绿皮火车回了老家。年少求学时,回家很频繁。有漫长的寒暑假,各种闲散节日及周末,还有一颗思乡的少年之心。而今中年,客居异地,又成家立业。每每想回家,总因种种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口古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鸦片战争前就已经繁华无比。公元1861年,开埠通商后,万商云集,帆樯如簇,更显奢华。蜂拥而入的,除洋商外,以江浙商人居多。笼
从分析信息化素质构成出发,将其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教育和科研能力等四部分。以信息化素质构成为基础,对提高军校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出了四条具体策略。
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明明主要是自己完成的,受到表彰的却是他人;辛辛苦苦劳累一年,明明自己做的工作最多,评功评奖却与自己无关……或许在你的周围会经常出现这 Complete a ma
(本刊讯记者罗贞裁)12月11日上午,全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培训实验班在北京开班。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总政治部干部
想象是人的精神实践活动,是一种让不出场出场并与原来的不出场融合为一的能力,其成果是意象。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活动的成果,它的创构必须以想象为核心。因为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