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单元的专题读写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单元选了老舍《想北平》、韩少功《我心归去》、曹文轩《前方》和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四篇散文。教完这个单元后,我布置学生以“故乡”为题写一篇文章,希望他们能够思考自己和故乡的关系,找到心灵家园和精神寄托。而绝大部分同学这一次的写作仍然停留在模式化记叙文的层面上,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卖栀子花茉莉花的老奶奶等随处可见,即使是技巧比较高明的,文末也毫无例外地对故乡大唱赞歌。作文讲评课上,我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你出生在哪里?
  有十多位同学说,他们的出生地在山西、河南、四川等外省,即使在江苏省的,也有南通、扬州、盐城和连云港。那么,你的故乡和出生地是同一个地方吗?一些学生表示,由于离开出生地时还小,并没有多少记忆,所以故乡就应该是自己成长于斯的苏州。也有部分学生觉得那个遥远的地方虽不是故乡,但逢年过节都要回去,论理仍是故乡,而感情上又似乎不是故乡。
  问题二:如果你是苏州本地人,你是成长在古城区呢,还是工业园区?
  人们通常以为苏州就是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苏州工业园区并非如此。园区建成二十年,这批孩子很多就是在园区出生长大的。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其实古城区一年也去不了几次,笔下的平江路和山塘街他们也就逛过一两次,而且纯粹是当作景点。既然对古城区的风景名胜并没有多少认识,为什么写故乡时只会写那些东西?答曰:“不知道除了那些,还有什么可以代表苏州。”这暴露了模式化写作的根源,学生写作时往往缺乏真诚的体验和思考。
  问题三:你对你的故乡有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立即给出了标准答案:“热爱”。再接着问:你热爱它的什么?苏州话好听,食物好吃,民风文雅,环境优雅,文化生活丰富,等等。那么老舍为什么热爱北平(《想北平》)?他热爱的理由和你们热爱的理由一样吗?于是有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热爱故乡的理由都是不同的,这理由与这个人的性格、经历等息息相关。从问答中可以看出,课文的解读即使到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主动把读到的内容联系到自己的切身经验,因此还需要老师点拨引导。
  课后我要求学生阅读下发的专题资料,首先找一个切入点写读后感,300字左右;然后重写自己的文章,尽量摆脱既有的套路,写出自己的切身体验。
  在挑选专题阅读资料时,我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充分考虑可读性,文本的主旨及语言表达,适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语言上强调平实的风格,杜绝花哨和空洞的抒情;三是对现实的关切,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一己情感之外的其他东西。最终选择了如下文章:汪曾祺《花园》、北岛《钱阿姨》、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车站食堂里的老人》、陈晓卿《人间烟火》、于坚《废墟》以及王澍《重返自然的道路》。
  重写之后,一些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寻找自我切身体验这方面。比如有一篇习作《路》,写每逢年节回乡时,总要经过“那一条”泥泞的路,数年如一日,令人百感交集。也有写身边那些不起眼的人物的,比如写小学门口出摊卖玩具的妇人,在“我”童年里是最大的慰藉。
  “月是故乡明”单元的阅读与写作实践,触发了我对基于教材单元的专题读写的一些思考。
  第一,专题读写中,读什么、读多少后才能开始“写”?
  我曾以为“月是故乡明”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足以作为“写”的先导。例如《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证据”一定是被反复强调的,但鲜有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意识到,故乡的寻常草木、人事,都是自己十多年生活的证据,“物”与“我”之间,需要在写作中建立起某种关联。也许由于此文的难度较高,学生们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由老师引导到这个角度,自己始终没能贴近文本,自然对写作的帮助也有限。且《想北平》《我心归去》《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虽然都与故乡有关,但文本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与学生的现实相距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写作欲望。因而,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相关文本,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现状,不必唯经典是从。经过阅读下发材料之后的再次写作和小组交流,我感到在写作之前先上这节专题阅读及讨论课,可以启发学生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虽然这样做有可能局限他们的思考,但权衡利弊,仍然应该专题阅读先行。既要有老师的引导,也要有学生自己的体悟,并且把这体悟做书面化的整理。如果仅仅只是找到一堆关于故乡的文章和书籍,然后一股脑地推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读”对“写”的促进几乎就是“望天收”。
  第二,高一学生的专题读写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第一节作文讲评课上的几个问题,使我意识到学生们思维力度不足。高一学生处于从写记叙文向写议论文过渡的阶段,学生普遍缺乏理性思维。比如此次作文,有学生写了一篇对故乡巨大变化感到迷惘的文章,前后对比鲜明,描写也能关注细节,有声有色。然而文末,硬是对“新”唱了一曲赞歌,表示要迎接更美好的未来。我和作者沟通時询问,是否认为过去的、旧的就是要被淘汰的,将来的、“新”的就是发展的方向?他很迷惘。对过去有留恋,但不知道如何处理留恋过往与直面现实的关系。也就是说,他看到了表面存在的矛盾,但无法就这一矛盾更深入地思考下去,提出相应的问题。
  初中向高中过渡的这个阶段,需要观念的转换,即向“理”的过渡。这是一个长期的尝试、摸索、积累、感悟、深化的过程。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结合专题读写,不断督促学生思考自己的切身问题,进而对整个时代的某些弊病有所体察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说理的方式与习惯,应该是高一学生要培养的核心能力。
  第三,读之后的写,怎样才算是有效的?
  作文讲评和专题阅读之后的重写,被认为是检验读得是否有成效的法宝。但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了之后再写,文章的整体进步并不明显。如此读与写是不是就都是无效的呢?
  我以为,读了之后的再写,是为了启示学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所在,并有所调整。因而读之后的写,应该有修改甚至重写。在这次专题实践中,学生第二次写作,文章呈现了较为丰富的面貌,大致可分为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人物和故乡的变化四类。我据此将全班分为四组,要求每组同学相互阅读,取长补短,进行自我修改。学生经过互相阅读和对专题阅读文本的再阅读,才能更好地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的相融共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期刊
时光过得飞快,认识赵炳南大约是2010年的暑假,淮安省赛,其时,他还不到10岁。之后,大家便结下了师生情谊。  赵炳南同学天赋很好(棋上的天赋也佳),情商又高。可以说,赵炳南同学现在依旧是我们靖江棋院学员学习的榜样。  小赵同学寓居渫水,平素卜南京学棋的机会不是很多。我基本上在寒暑假将他带到靖江加以调教,平时大家接触较少。赵同学凭借良好的天赋,优秀的比赛素质,多次进入全省前六名,还夺得过少儿大奖赛
期刊
由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办,德国象棋协会承办的第14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于2015年8月21-27日在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举行。这是德国继去年柏林首届世界象棋公丌赛和汉堡第六届淮阴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后承办的又一项象棋国际顶级赛事。德国也因此成为世象联会员国巾主办和承办过国家级、洲际、世界级所有重大赛事的大满贯主办国。  象棋世锦赛比赛前夕,记者有幸前往位于德国慕尼黑费迪南德玛利亚大街47号的欧洲象棋联合
期刊
2015年“南雁荡山杯决战名山”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云阳龙缸站于8月16日在重庆市云阳县天下龙缸景区落下帷幕。经过3轮激战,最终获得前四名的棋手依次是孙勇征、汪洋、武俊强、王天一。兹选评3盘精彩对局,以飨读者。  评注/葛维蒲大师  上海 孙勇征(先胜)四川 王天一(2015年8月15日弈于重庆)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这是2015年“南雁荡山杯·决战名山”重庆云阳天下龙缸站全国象棋冠军挑
期刊
悬案上的绝地反击
期刊
大约小学5年级时,我为象棋这一“兵棋推演”式的战斗深深吸引,至此深爱,难以割舍。像很多棋迷一样,我甚至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棋子,像“华南虎”吕钦、“东北虎”赵国荣特级大师那样驰骋赛场,笑傲群雄。时光推移,主观原因,客观因素,梦想成为棋手的我成了一名棋迷,15年来,或深爱、或怠惰,却从不曾放弃。  我棋力平平,却并不影响自己对象棋的热爱,关注比赛、订阅杂志、购买棋书等也是为象棋事业发展所尽的绵薄之力。
期刊
8月1日,2015年第五届“周庄杯”海峡两岸象棋大师赛决赛阶段赛事在台北落幕。最终特级大师王天一获得冠军,这也是外星人本赛季继韩信杯、南北对抗赛之后,第三座冠军金杯,孟辰拼搏到底遗憾获亚军,郑惟桐夺得季军,台北郭胜文殿军。  作为棋坛近年兴起的一项两岸象棋大师赛,周庄杯效仿韩信杯,也首次将赛地设在大陆以外的地区,且在赛制上做了改革创新。王天一、郑惟桐、孙勇征、孟辰分别作为大陆预选的前四名赴台,与台
期刊
例190  如图1,是由例184局第3回合黑改走车3进1而构成的“棋形”局面,续拟红攻法如下:  l.帅四进一 将4平5  只能平将保象,如改走车3退6,车四退二,红胜定。  2.车四退一 …………  此着退车为闲,为换先做准备,因本“棋形”黑双象受制,只能动将,通过换先达到控将目的,逼其动车,形成在“棋形”转换中寻求攻击“切人点”,而步入佳境。  2.………… 将5进1  3.车四进二 …………
期刊
阅读是一种最直接的进入写作的方式。在这个知识爆棚、传播手段多元的时代,阅读应该包括一切有价值的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等。从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学生们已经开始到影像世界中果断“拿来”,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网络盛行纪录片《侣行》、柴静热门纪录片《穹顶之下》等素材为高考议论文写作注入新鲜血液。然而,鲜有人认识到,优质纪录片还能够成为提升记叙文品质的现成杠杆。  从思想性角度,纪录片是有
期刊
教学目标  1.探究大雁的“益”,感受春日沼泽地的情趣和生机。  2.就大雁的“联合”和“家庭”观念进行反思,辩证地看待人类相应的观念,体悟自然万物平等。  3.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设计  (一)“益”在何处  1.在预习过程中你读懂了多少?  (1)大雁归来,是指大雁11月离去,次年3月归来。(教师可追问离去和归来的方向)(2)在威斯康星11月是可以打大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