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粘膜长入 \“去粘膜结肠段\” 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cj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用狗的带血管蒂结肠段,剥除粘膜后,与小肠行对端吻合,研究小肠粘膜向去粘膜结肠段生长的可能性。手术后4个月,经光镜和电镜证明,小肠粘膜能够生长在去粘膜结肠段上。新生粘膜结构正常,形成绒毛,但无粘膜肌层形成。组织化学检查,新生粘膜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正常,说明生长在去粘膜结肠段上的新生小肠粘膜,具备了正常水解酶和脱氢酶的功能。

其他文献
通过临床病例检测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补体激活消耗的因素及途径作了初步现察,并经体外实验初步探索了鼓泡式氧合器尼龙丝激活消耗补体的特点及其预防的可能性。结果提示:体外循环术中人工心肺机转流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消耗补体,而在体外预先经血浆浸泡处理过的尼龙丝,再次接触血浆时其消耗补体系统CH50、C3及B因子的能力减弱。
期刊
使用聚乙烯泡沫块做衬垫的游离植皮术,为86例烧伤和撕脱性创面患者施行自体皮移植,经临床研究证实,本术式与传统植皮术比较,它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皮片成活率、利用率和创面愈合力。
期刊
本文报告了我们设计的胃空肠袢吻合术的动物实验和41例临床实践。经流体力学试验、随访、胃镜、γ照相、残胃造影及十二指肠造瘘管造影,证实可减少胆汁—残胃返流,并探讨了其机理。本法还可降低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输入或输出袢梗阻等早期并发症。由于空肠袢的作用,本法与Roux-en-Y和Brawn式吻合术相比似可减少吻合口溃疡的发生机会。
期刊
期刊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研究了失血性休克时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休克后GCR水平呈进行性降低,平均动脉压(MAP)的降低程度与GCR的降低程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实验组G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发现休克时有继发性的GCR异常。
期刊
取实验兔20只,于右后肢制备缺血模型。在长达24周的时期内,定期作血流图复查,观察缺血肢体中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并与经皮氧分压、动脉造影等检查的结果相比较。又对肢体缺血症64例(97条肢体),应用血流图进行检查,并与其它各项精确的观察指标相对照。结果表明血流图无论在诊断,还是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是一项可靠的观察指标。
期刊
期刊
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高张盐溶液治疗组,平衡盐溶液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造成背部30%的Ⅲ°烫伤。测伤前、伤后4、12、24小时红细胞和血浆的钠、钾浓度以及伤后24小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结果高张盐溶液能迅速纠正烧伤休克期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低钠状态,较好地维持细胞膜内外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梯度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的钠钾ATP酶活力,效果与平衡盐液基本相同。
期刊
将家兔分成大网膜全切除组、半切除组和保留组,分别进行人工十二指肠穿孔和腹腔注入感染菌。测定动物模型术后的体重、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腹腔感染程度、穿孔闭合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各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大网膜切除或移植的适应症可以从宽掌握。
期刊
应用贮血器法造成大白鼠低血流灌注状态,使MABP降至30mgHg,持续时间至7~8小时,其主要器官均已出现功能不全和相应的病理形态改变,即致成多器官衰竭模型,此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供实验研究应用。
期刊